張家口市口梆子藝術劇院

張家口市口梆子藝術劇院成立於2008年1月9日,其前身是1959年的張家口市青年晉劇團。歷史上,該團曾5次晉京到中南海為中央領導和北京觀眾演出。該團創作了《天漠灘》、《梳妝樓》、《www.喜順.com》等一大批優秀劇目,並先後獲得了國家文華新劇目獎、中國人口文化獎等諸多獎項。

人才隊伍

劇院薈萃了一批知名的藝術家和優秀演員,大批藝術新秀也脫穎而出。牛學禎等老藝術家在冀晉蒙享有盛譽;而青年演員李萍獲得過全國“文華表演獎”和“梅花獎”;常惠卿、董麗萍、張文河等一批中青年演員多次在全國及省、市戲曲匯演中獲得大獎。目前全院有演職員140名,其中國家一級演職員7名,二級演職員15名,並擁有成績卓著的編劇、導演、音樂和舞美工作者,陣容整齊,實力雄厚。演出足跡遍及張家口城鄉及晉、冀、內蒙古廣大地區,影響廣泛。歷史上曾先後五次晉京演出。

著名節目

張家口的地方戲——“口梆子”,2006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確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現正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張家口市口梆子藝術劇院長期以來致力於口梆子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是口梆子藝術代表性傳承單位。劇院相繼上演了近300齣劇目,有《楊門女將》、《白蛇傳》、《寶蓮燈》、《薛剛反唐》等傳統戲;有《狸貓換太子》、《程嬰救孤》、《清風亭》等新編歷史故事劇;有《土炕上的女人》、《特殊婚禮》、《借錢》、《還錢》等現代戲。同時,為適應民眾不同的欣賞需求,還創編演出了許多具有一定藝術水準的大型歌舞晚會。《人民日報》、《中國文化報》、中央電視台、河北電視台等多家媒體多次為劇院做了專題報導。

劇院創作演出的《龍城二嬌》、《太阿劍》、《梳妝樓》、《天漠灘》、《www.喜順.com》、《天使情懷》等劇目分別獲得國家文華新劇目獎、中國人口文化獎、河北省五個一工程獎和文藝振興獎、省政府精品劇目獎、省戲劇節劇目一等獎和省戲劇百花獎優秀劇目獎等多項大獎。

所獲榮譽

1999年被國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院長左艷林曾受到國務院前總理朱鎔基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2008年1月9日晚,張家口市工人文化宮燈光璀璨、歌聲飛揚。人們歡聚一堂,共同慶祝張家口市文化藝術界的一件盛事———張家口市口梆子藝術劇院正式揭牌成立。市領導宋太平、鄭雪碧、張寶義、王建雄、高六喜、侯亮、鄭麗榮、王淑弟、李生金、盧永慶、侯桂蘭、白俊傑及來自國家、省、市藝術界的代表出席了成立大會。市委書記宋太平,市長鄭雪碧為張家口市口梆子藝術劇院揭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鄭麗榮講了話。
口梆子是張家口地方戲曲劇種。清康乾年間,山陝梆子流布至張家口一帶,與本地區秧歌劇等民間藝術相融匯、發展,至清末民初,又與山西中路梆子合流,而逐漸形成的地域特色鮮明的地方戲曲劇種。
張家口市口梆子藝術劇院的前身為成立於1959年的張家口青年晉劇團。該團成立之初,即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關懷和觀眾的厚愛,我國文學巨匠郭沫若先生曾親筆題寫團名。在之後的50多年中,湧現出一批深受觀眾喜愛的劇作和優秀演員,為繁榮張家口的文藝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特別是近年來,該團堅持改革創新,狠抓精品劇目生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其中《龍城二嬌》、《太阿劍》、《梳妝樓》、《天漠灘》等口梆子劇目分別獲得國家、省、市多項大獎,被國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歷史上曾先後五度進京到中南海為中央領導和北京觀眾演出,所到之處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2006年,口梆子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現正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家口市口梆子藝術劇院的成立,對於弘揚傳承地方戲曲藝術,為口梆子藝術的發展創新拓展了新路,使得口梆子藝術真正成為張家口市獨具特色的城市名片和文化品牌。
鄭麗榮在講話中強調,張家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我市多姿多彩的地方文化藝術中,“口梆子藝術”以其優美的唱腔和個性突出的表演,贏得了全市廣大觀眾的喜愛,歷經幾代藝術家的不懈努力和追求,逐步形成了其特有的地域藝術風格,成為我市地方藝術的一個重要品牌。在推動文化建設大發展大繁榮的新形勢下,適時成立口梆子藝術劇院,既是繁榮發展張家口文化事業、弘揚傳承地方戲曲藝術的重要舉措,更是我們堅持文化創新、積極構建和諧文化的充分體現。
鄭麗榮希望,今後口梆子藝術劇院一要堅持“二為”方向和“三貼近”原則,創作排演出更多反映火熱現實生活和社會文明進步的優秀文藝作品,不斷滿足人民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二要堅持以改革為動力,深入探索口梆子藝術發展的新途徑,積極擴大劇院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三要堅持“出人出戲出精品”,著力建設“口梆子藝術”表演人才隊伍,並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謀求創新,創作出更多的精品劇目,使“口梆子藝術”切實得到弘揚光大,成為我市文化藝術發展繁榮的新亮點。
揭牌儀式後,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主辦,市口梆子藝術劇院演出的《“唱響春天”慶祝張家口市口梆子藝術劇院成立慶典晚會》在一曲華美絢麗、悠揚悅耳的口梆子聯唱《盛世梨園》中拉開了序幕,名段《紅燈記》、《下河東》、《沙家浜》,以及代表地方特色的《梳妝樓》、《天漠灘》等精湛的演出,博得了現場觀眾熱烈的掌聲。
演出結束後,宋太平、鄭雪碧等領導上台與演職人員親切握手併合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