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展覽館

張家口展覽館

張家口展覽館於1968年建成,至今已歷經50個春秋。這50年在歷史長河中只是瞬間,但展覽館卻經歷了不平凡的滄桑變遷。

政治風雲中建成

1968年是個特殊年代,席捲山城的“文化大革命”運動勢煙正熾。在經歷了各種造反組織派性鬥爭和武鬥亂動之後,張家口地區革命委員會在這年宣告成立。不久,新成立的河北省革命委員會為了突出宣傳毛澤東思想,通過了《關於隆重舉辦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大型照片展覽的決定》,決定在石家莊、唐山、邯鄲、張家口和保定市興建5座大型“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展覽館。按照省的安排,張家口地區革委會於1968年6月11日決定,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大河套處興建“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展覽館。建館所需資金,主要來源於全地區市、縣358個單位的黨費、團費和工會經費。張家口市各行業、各單位及各縣、區革委會把建展覽館視為對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的熱愛和對毛澤東思想的忠心體現,因此積極回響號召,紛紛獻錢獻物。7月3日張家口市革委會生產指揮部決定,將剛剛解凍的1967年全市的黨費、團費和工會會費共43萬元,全部用於展覽館建設。

為興建“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展覽館,張家口市橋西區大河套周圍的單位和居民的房屋被拆遷。據有關部門統計,共拆除房屋974間。其中公產房521間,私產房327間,企業自管房126間。共搬遷居民249戶,企業單位39個。居民由張家口市房產公司在回回墳、沙河路等地方建新房364間做了安排。對私產房屋的拆除賠償價也很低,只給了象徵性的賠償。最高價每間50元,最低價每間10元,共用賠償款6886元。

1968年7月4日展覽館正式開工建設。建設展覽館,被當時的張家口地區革委會定為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並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建成,向國慶獻禮。因此,全市各機關、團體、廠礦、學校等企事業單位以及街道居民、駐張解放軍部隊都把為建設展覽館出錢、出物、出力看作是對毛主席表現忠心,爭著獻物出力。建設工程所需的鋼材、木材、水泥、磚石等大部來自各個方面的無償“支援”。當時,在展覽館建設的工地上,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是紅旗招展,熱火朝天。工地廣播裡播放著激動人心的革命歌曲,到處是義務參加勞動的人群。當時張家口市無論是白髮蒼蒼的街道居民老大娘,還是在國小讀書的“紅小兵”,都分批到工地參加義務勞動,有的運磚石,有的到大河裡篩沙子。全市黨政軍民學,全民齊上陣,都爭著為建設展覽館出力。施工單位由張家口市建築力量最強的市建築公司承擔,為保證工期,向國慶獻禮,工人們24小時連續作業,晝夜施工。

1968年9月28日,在國慶節前夕張家口市“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展覽館提前建成。張家口地區革委會舉行大會,全市8萬軍民集會,熱烈慶祝展覽館建成。整個工程建築面積(含地下室)共12329平方米,耗資251.42萬元。展覽館大樓是“凹”字型,外身著墨綠色,長162米,寬48米。主樓3層,序幕大廳高2.3米,樓頂上立著“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9個紅色大字。主樓正面和兩翼側樓正面都有高大柱廊,整個樓藝術裝飾講究,樓檐下嵌著代表中國革命各個歷史時期戰鬥場景的白色浮雕,樓內共有8個大型展廳和一個可容500人的會議室。樓前面臨清水河,建有用混凝土塊鋪裝的可容3萬人集會的廣場。廣場中央矗立著5.16米高的毛澤東主席立姿揮手全身雕像。白玉蘭燈柱環繞廣場周圍,兩側植有松樹和柏樹樹牆。展覽館在建築規模上、工程技術上、藝術造型上和工程質量上都是我市建築史上最好的。全部施工僅用87天,創下了我市建築史上的奇蹟。它是張家口市人民,特別是建築工程技術人員和建築工人勞動智慧的結晶和驕傲。

展覽館建成後,配合當時的政治形勢和經濟建設需要,舉辦了不少展覽活動。如1969年2月,舉辦了張家口地區工農業展覽,展出了210個工礦企業和270多個項目,介紹了全區農、林、牧、副、漁等各方面的典型經驗。1976年9月9日,毛澤東主席逝世的噩耗傳來,全市人民頓時沉浸在無比悲痛之中。張家口地、市委在展覽館設立了中心靈堂,全市有43.2萬人參加了弔唁,並送花圈。從1968年展覽館的建立到1981年間,這裡成為全市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場所和標誌性建築。由於全市人民為興建展覽館所付出的艱苦勞動和做出貢獻的特別經歷,展覽館始終寄託著張家口市人民民眾的特殊感情。

商海浪潮里興衰

歷史的車輪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市場經濟的大潮席捲中國。搞活流通,發展商品經濟,興辦商業企業成為當時的熱點。位於張家口市中心位置的展覽館成為眾人矚目的經商“黃金地帶”。

1982年位於張家口市橋西區武城街北口的“青年門市部”,因房屋年久失修,成為危房急需改造,商店停業。經地、市有關部門協商,青年門市部租用了展覽館南展廳地上兩層2194平方米,地下一層700平方米興辦起中華商場,租期10年。1992年租賃協定到期,又延續到2003年底。中華商場是進入展覽館的第一家商業企業。

1987年後,為適應當時商品經濟發展的需求,經原張家口地區行署辦公會議決定,亞北大廈、購物中心和山城商廈相繼進入展覽館經商。

亞北大廈原屬地區五交化公司,1991年將展覽館北展廳地上兩層2156平方米租用。1998年7月,市展覽館為舉辦《張家口抗震救災展》,在市政府協調下收回了二樓展廳。北展廳一層,亞北公司又與展覽館簽訂了為期5年的租賃協定。

購物中心是1992年以互換場地方式占用展覽館主樓地上三層、南側廳地上兩層、地下一層共5724平方米,至今已使用11年。當時根據原張家口地區行署辦公會議決定,將借占展覽館的群藝館、文管處與購物中心橋東貿易樓交換使用,從1992年至2012年,為期20年,原房產權不變。

山城商廈是1987年根據原張家口地區行署辦公會議決定將地區戲校借占的展覽館北側廳交換給原地區物資貿易中心(山城商廈)使用,戲

校搬到地區物資局貿易中心倉庫。場地互換期限從1988年至2008年,為期20年,原屬各自產權不變。

這四家商業企業全面進入展覽館後,周圍很快熱鬧起來。展覽館樓頂和樓四周商業廣告林立,門前廣場小商小販聚集,擺攤、推車賣貨的叫賣聲此起彼伏,樓前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四家商場連為一體,經營效益都很好,展覽館成為一座大型綜合商場。這段時間是展覽館經商的鼎盛期。

商海風雲變幻莫測。1994年,張家口帝達購物中心建成開業。不久,隔河相望的東方購物中心和市百貨大樓進行了裝修改造,相繼開業,商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緊接著,位於展覽館後邊的武城街經過改造,建成了商業一條街。展覽館內的商家處於前後夾擊之中,再加之自身經營沒有特色,市場日見蕭條,經營越來越不景氣。1999年,為迎接建國50周年,市政府投入1300萬元對展覽館前廣場進行了改造,修建了噴水池、花壇、綠地,鋪設了大理石,建成了文化廣場。廣場內不準汽車通行,不準停放腳踏車。同時對展覽館外貌進行了修整,樓上和周圍的商品廣告牌被拆下。展覽館樓頂的“毛主席思想勝利萬歲”紅色大字換成“建設開放繁榮文明的張家口”。周圍流動攤販被清理,安排到橋西大市場營業。整潔文明的文化廣場已不適宜經商,四家商場的經營到了每況愈下的境地。自家經營不能維持,商場只好向社會個體經營者轉租櫃檯和攤位,靠收取租金來支撐門面。到2003年,在展覽館的四家商業單位累計欠社保金228萬元,拖欠展覽館水、電、暖氣、房租費用等136萬元。使市展覽館職工9個月沒有領到工資,欠繳職工養老金,經常被停電、停水,展覽館設施的維護因無資金,更無從談起。此時,展覽館的商海生涯已經走到了盡頭,再也難以維持下去了。

一座由張家口全市人民共同出力出資建造的展覽館,其為大眾服務的文化功能喪失殆盡,最後竟淪為個別單位向社會出租櫃檯、攤位,坐收租金的場所,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哀。但這一切都是歷史形成的。展覽館的滄桑變遷同樣折射出社會歷史變革的軌跡,反映了那個時代所崇尚的潮流。

回歸本位的期盼

展覽館(博物館)是一個城市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發展的縮影,已成為城市發展及文明程度的標尺。它應成為展示城市亮點、豐富文化生活、提高文化品位及市民文化素質的場所。舉辦展覽可以展示自己城市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品牌,塑造城市形象,極大地增添城市廣大民眾的凝聚力,推動城市建設和當地經濟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