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張天賜教授](/img/d/17e/nBnauM3XwITOzEDOwkjMwYjM2UTM1QDN5MjM5ADMwAjMwUzL5IzLx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自1950年以來,張天錫教授一直從事神經外科學、神經內分泌學、 神經生化學等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垂體全切除術治療晚期和復發性乳腺癌,垂體腺瘤發病機制和臨床研究,腦外傷、腦缺血、腦瘤腦水腫實驗和臨床研究,胎腦細胞移植,腦瘤和腦缺血微量元素、腦瘤化療、ACTH療法、SIADH、顱內感染抗生素選擇、腦積水、腦保護、植物狀態, 腦死亡等。五十多年以來,張教授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多名。上世紀50~60年代從事垂體全切除術治療晚期乳腺癌臨床研究,蜚聲國內。
所獲榮譽
長期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的研究、衛生部“七五”、“八五”、上海市科委等課題研究,殊多創新,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996)、衛生部(1992、1994)、國家教委(1992、1994、1998)、上海市(1992、1994、1997、2000)、北京市(1997)等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十餘項。
文章著述
1991年主編了《神經外科基礎與臨床》一書。先後參編了《法漢醫學辭彙》、《漢法醫學大詞典》、《臨床理論與實踐》、《神經外科綱要》、《神經科學原理》、《現代急診醫學》、《實用神經病學》第二版、《黃家駟外科學》第六版、《現代急診內科學》第一、二版、《臨床高壓氧與腦復甦新進展》、《當代醫學新理論與新技術叢書》(臨床內科卷)、《臨床神經外科學》、《現代外科基礎問題》、《現代內科急診學》、《內分泌代謝病臨床新技術》、《腦死亡》等專著,並著有多本外文譯著。發表論著、譯文等549篇,232篇論著中,第一作者105篇,參加國內、外會議70餘次,報告論文1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