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對於很多“哥迷”來說,張國榮的舞台表演與銀幕形象早已成為一份情結,我們反覆聽他的歌,重新看他的電影,一遍一遍,回顧他生命蛻變的璀璨歷程。在這本書中,作者分析了張國榮的種種藝術形象,包括“性別易裝”、“異質身體”、“水仙子”形態、“死亡意識”等,以豐富的資料蒐集及問卷作基礎,分析媒體對張國榮生前死後的論述以及張國榮迷的“歌迷文化”。通過作者的理性解讀與詩意書寫,我們得以了解張國榮是一個很有自覺意識的演員,他明白每個演出的處境,同時更知道在每個處境的限制中能夠做些什麼,進而讓“自我”的演出超越限制而升華存在,在給予每一個角色活潑靈動生命的同時,也使他自己因那角色而蛻變萬千不同的姿彩。
《禁色的蝴蝶》可謂迄今為止,以張國榮為主題,最具思想深度的一本著作。既值得海內外“哥迷”珍藏回味,更應該引起廣大社會讀者和文化研究者的關注。 本書作者洛楓是一位研究流行文化的學者,一位詩齡不短的詩人,同時,她也是一名“哥迷”。這本《禁色的蝴蝶》以張國榮作為演藝者的角度出發,論辯和論證他在舞台上、電影裡的藝術形象——或許,先從張國榮的生命歷程及其與香港流行文化歷史的關聯說起,再闡釋他的演藝風華。
作者介紹
洛楓,詩人、文化評論人,香港電台廣播節目《演藝風流》客席主持及台灣《媒介擬想》協同編輯;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範圍包括文化及電影理論、中西比較文學、性別理論及流行文化。著有評論集《世紀末城市:香港的流行文化》、《盛世邊緣:香港電影的性別、特技與九七政治》、《女聲喧譁:媒介與文化閱讀》、詩集《距離》、《錯失》及小說集《末代童話》。曾任第三十五屆台灣金馬獎電影評審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