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村系天水市麥積區渭南鎮】
一、自然概況
張元村位於渭南鎮以東,南山腳下,境內隴海鐵路、麥甘公路、310國道穿境而過。全村海拔1138—1158米,土質為淀土,年降雨量550毫米,年均氣溫11.5攝氏度,無霜期220天,村域面積1.67平方公里,其中村莊面積0.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5個村民小組,總戶數為339戶,人口1650人,現有勞力812人,其中男427人、女385人。總耕地面積1633畝,其中川地304畝、山地1329畝,境內有國小一所。
二、產業發展現狀
全村主導產業為糧食種植,全年糧食複種總面積達到2432畝,主要以小麥、玉米、黃豆、油菜、洋芋為主,糧食總產量1101.69噸,總產值174.69萬元;養殖業以傳統零星養殖和規模化養殖相結合,育肥豬存欄頭數210頭,20頭以上規模養殖戶5戶,新建10棟高標準養殖小區正在建設中;勞務輸出是全村取得穩定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全年勞務輸出350人,創勞務收入525萬元。全村有小賣部6家,有客運面的車、小四輪、農用三輪車80多輛,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達到550萬元,人均純收入2204元。
三、基礎設施現狀
全村分三大塊集中居住,分別為楊家崖、趙家崖和新莊,去年5.12大地震中楊家崖和新莊部分民眾地處滑坡帶上,已不能居住,被列為全區29個災後重建村之一,在村前川區新建118套居民住宅,分東西兩片,總占地面積68畝。東面占地38畝、63戶,西面占地30畝、55戶。村內巷道均為土質路面,寬度在3—4米之間,2008年硬化進村主幹道1.4公里、寬6.5米。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新修路渠2公里,改造中低產田520畝。提灌工程完善,澆灌面積304畝。建成自來水入戶工程,322戶入戶,入戶率達95%。民眾住房磚混結構占34%、磚木結構站39%、土木結構占27%。生活燃料以柴草和蜂窩煤為主。
四、社會事業現狀
建成二層村級陣地一處,總面積168平方米,配套農家書屋,有電腦3台。建成三層村國小一處,並配套圍牆、大門、教師宿舍等設施,在校學生24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村內有私人診所2家,全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97%。電視入戶率95%,電話普及率68%。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家通訊公司網路覆蓋本村。村上有五保戶2戶,低保戶13戶,貧困民眾40戶。
五、優劣勢分析
優勢:川耕地灌溉充分,對發展高效農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有一定的優勢;村民文化素質較高,能及時掌握運用新技術,可以更快地促進全村現代農業的發展;交通便利,緊靠310國道、麥甘公路及隴海鐵路線;中灘高新技術示範園及威龍葡萄的輻射帶動作用;養殖業形成的大規模、大氣候的良好影響;以趙滿堂為首的“能人”帶動作用等。
劣勢:全村耕地面積較小,人均耕地只有0.98畝,農業發展局限性較大,僅有的耕地被劃分到各家各戶,難以進行規模化發展;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慢,民眾的觀念意識相對落後;勞務輸出規模小,輸出成本高,效益不明顯;村級集體積累少,公益事業建設能力有限。
第二章 發展思路、目標
一、發展思路
在產業上要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大力推進傳統農業向蘋果、塑膠大棚轉變、推進零星養殖業向規模養殖業轉變,加大市場銷售渠道的開拓,不斷進行農產品深加工。村莊建設要向小城鎮建設方向推進,以村容村貌整治為主,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在社會事業上加大對教育、文化、衛生的投入,加快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步伐,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完善村民自製,逐步建立村級社會保障基金,改善人居環境,努力把張元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村莊優美、生態良好、村風文明的新農村。
二、奮鬥目標
到2014年,全村蘋果種植面積達到920畝,高效農業塑膠大棚達到150畝,養殖業規模化發展,年創種養殖業收入720萬元;年勞務輸出人員300人,創勞務收入600萬元,全村經濟總收入達到132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3500元。到2019年,全村蘋果種植面積達到1300畝,高效農業塑膠大棚達到280畝,規模養殖經一步發展,年創種養殖業收入1300萬元;年勞務輸出人員300人,創勞務收入800萬元,全村經濟總收入達到210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村容村貌得到明顯的改觀,經濟建設迅猛發展,社會事業邁上新台階,民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文教、衛生、體育設施齊全,村民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鄰里和睦,社會和諧發展。
第三章 規劃範圍、期限、依據
一、規劃範圍
規劃內容包括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村莊建設、社會事業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及民主政治建設等方面;規劃區域包括了全村所有的行政區域,包括耕地和村莊。
二、規劃期限
本次規劃基期為2009年,規劃期限為4年,展望5年。其中:近期為2010—2014年,遠期為2015—2019年。
三、規劃依據
1、《天水市麥積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
2、《天水市麥積區新農村建設五年發展規劃》
3、《天水市麥積區新農村建設實施方案》
4、《天水市麥積區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大綱》
5、《麥積區三新陽片區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等
第四章 建設重點
一、產業發展規劃
主導產業:進一步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傳統農業向蘋果業轉變,山區耕地面積花牛蘋果全覆蓋,達到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豐收。蘋果建園時,要嚴格按照果園建設的標準進行,科學修建、合理施肥,開展病蟲害的群防群治,加大技能培訓,年培訓人數達到1000人左右,確保建園質量。川區發展高效農業塑膠大棚,以種植反季節蔬菜為主,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大技能培訓,達到產、銷、加一條龍服務。大力進行規模化養殖,不斷提高輻射帶動作用,主要在資金投入、技術培訓、銷售渠道等方面下功夫。強化勞務輸轉工作,加強宣傳引導、技術培訓、信息溝通、組織領導,實現勞務輸轉促進經濟發展的大格局,年勞務輸出人員300人,創勞務收入800萬元。
農業機械化建設:加速農業機械化建設進程,推廣使用農機具進行耕作,基本代替人力或役畜,到規劃期末,全村農業機械化使用率要達到80%以上。
二、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農田道路建設:整修現有山川農機路,其中川區東西走向2條,南北走向2條,拓寬至6米,兩邊修建排水渠並襯砌,兩側栽植行道樹綠化,路面沙化,高出耕地20公分。山區農路4條,拓寬至6米,達到山區農路暢通,運送各類農資便利。
排洪渠建設:新修楊家崖、趙家崖、新莊3條排洪渠,以塊石混凝土襯砌,所有山洪水由此渠排入渭惠渠。
提灌工程:維修現有提灌工程,並新建三級提灌工程一處,達到大旱年份304畝川地保管溉,全面增強農業發展後勁。
相關詞條
-
張元吉
張元吉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青海省書法家協會編輯委員會委員。師承福建省著名花鳥畫家胡益通先生及著名書法家陳柏永先生。
古代將領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朝鮮藝術家_朝鮮畫家 -
張正元
張正元(1801--1856),字乃起,號貞甫,清代屏南縣漈頭村人,道光十二年(1832)壬辰科聯捷中式文進士,為屏南分治後第一位中式文進士,與叔張方車...
-
張堰村
張堰村隸屬於餘杭縣瓶窯鎮。由張堰埠頭、方家塘、高家頭、三角塘、北塘、彎里、郎家畈、塘角上、東塘角、湯家頭、小彎、坍塘缺十二個自然村組成。村委會駐地方家塘...
歷史沿革 經濟策略 鄉村發展 -
張元昌
張元昌(1906-1933),四川達縣人。原名夢俠,字覺人。
-
張元沖村
張元沖村隸屬於新橋鎮杜家莊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新橋鎮東邊,距離村委會2公里,距離鎮政府8公里。國土面積1.5平方公里,海拔1770米,年平均氣15.6...
村情概況 基礎設施 農村經濟 -
張[漢字]
張是一個象形字,整個樣子像一個張弓欲射之人。張,繁體字作眼,由弓和長左右相合而成,張姓人在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姓氏時,都說成“彎弓張”,可見他們是十分看重其...
漢字:張 張字成語 姓氏起源 聚集地 歷史名人 -
張氏百忍堂
百忍堂張姓堂號,唐代時,據史書記載,當時的鄆州有人曰張公藝,九代同居,竟和和睦睦,相安無事,唐高宗甚是好奇便問其故,張公取出一張紙寫下了一百個忍字,唐高...
百忍堂 來歷 家譜 -
張谷英村
張谷英村位於湖南嶽陽以東的渭洞筆架山下,地處岳陽、平江、汨羅三縣市交匯處,距離長沙、岳陽分別約150公里和70公里,為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江南民居古建築群...
景區簡介 社會評價 景區看點 民俗民風 相關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