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霞[中國地質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張俊霞[中國地質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張俊霞,女,漢族,副教授,1965年3月生。 1985年畢業於武漢地質學院,獲地質學專業學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 1995年獲構造地質學碩士學位,1996年獲工業管理工程專業學士學位。 主要從事旅遊地學、旅遊區規劃與管理、地質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基本信息

教學情況

主講的課程

•1. 本科生的《地質學概論》、《旅遊地學》、《旅遊區規劃與管理》

2. 碩士生的《區域旅遊規劃原理》

主編或參編教材

葉俊林、黃定華,張俊霞編,《地質學概論》,地質出版社, 1996.10 2. 辛建榮主編,《旅遊區規劃與管理》,南開大學出版社,1999.5

3. 辛建榮、張俊霞主編,《旅遊區規劃與管理》(第二版),南開大學出版社,2007.5

教學獲獎

1. 1994年獲校“教學優秀三等獎”

1.

張俊霞

2.

張俊霞

教學獲獎

1. 1994年獲校“教學優秀三等獎”

2.2000年獲管理學院“教學優秀獎”

3. 2006年校教師教學評估為優。

科研成果

教學研究項目

1.院教學研究項目《旅遊資源形象化教學課件》,負責人,已完成;

2.校《旅遊區規劃與管理》網路課程建設項目,負責人;

3.湖北省教育廳重點研究項目《專業綜合素質訓練在旅遊本科教學中的適應性研究》,骨幹成員;

4.中青年教師群體建設基金項目《網路時代行政情報與企業情報管理研究》,骨幹成員。

科研項目

1.省旅遊局項目《房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負責人之一。

2.省旅遊局項目《湖北省荊山生態旅遊區旅遊發展總體規劃》,負責人之一。
3.省旅遊局項目《神農架送郎山(赤馬灌)景區旅遊規劃》,負責人之一。
4.省旅遊局項目《神農架林區酒壺坪景區旅遊規劃》,負責人之一。

5.省旅遊局項目《保康縣旅遊總體規劃》,骨幹成員。

6.橫向項目《湖南省益陽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 ,骨幹成員。

7.橫向項目《山西省汾陽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骨幹成員。
8.原地礦部直屬管理局定向基金項目《紫荊關斷裂銅、金成礦條件及找礦方向》,主要骨幹。

9.橫向項目《東營凹陷下第三紀構造坡折帶與沉積體系域和砂體研究》,負責人。

科研專著

1.喻學惠,任建業,張俊霞著,《太行山中段銅-金成礦條件及找礦方向》,地質出版社,1996,5

學術論文

公開發表論文24篇,第一作者9篇,有2篇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旅遊管理》全文收錄,有1篇被《EI》電子版本COMPENDEX PLUS檢索,1篇被SCI檢索(第四作者),2篇被ISTP檢索(第二作者)。

網路環境下旅遊業信息管理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科技進步與對策2001.6,獨立發表,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中心《旅遊管理》2001.5全文收錄;

建設高效優質網路促進旅遊業發展,科技進步與對策2001.9,獨立發表,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中心《旅遊管理》2002.1全文收錄;

轉換—伸展型盆地,地質科技情報1998.3, 獨立發表,被《EI》COMPENDEX PLUS檢索;

面對WTO我國旅遊業發展的機遇、挑戰與對策,科技進步與對策2002.2,獨立發表;

西部大開發戰略與西部旅遊業發展對策的思考,科技進步與對策2002.4,獨立發表;

天然氣水合物研究中幾個重要問題,地質科技情報2001.1,第一作者;

旅遊網站有效性的定量評價方法,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科版)2001.4, 獨立發表;

網路化時代旅遊業的變革與重組,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1,獨立發表;

旅遊業網路化時代與旅遊專業教學,現代高教研究2000.4,獨立發表;

關於旅遊目的地環境容量約束的探討:量化和模型分析,特區經濟,2007.1 ,中文核心,第二作者;

旅遊環境容量約束及區域旅遊競爭模型分析,江蘇商論,2007.3,中文核心,第二作者;

旅遊地理信息系統,現代管理科學,2005.1,重要期刊,第三作者;

關於旅遊目的地影視行銷的思考,科技進步與對策,CSSCI,2006增刊,第二作者;

論社區旅遊中的居民參與問題,知識經濟論壇, 2006.6,第二作者;

論旅行社差異化擴張 江漢論壇(增刊),2004.11,第二作者;

低角度正斷層的形成模式,地質科技情報1995.3,第二作者;

確定裂陷盆地伸展量的分數維法,地質科技情報1997.3,第二作者;

高科技:西部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希望, 經濟評論(核心期刊)2001增刊, 第二作者;

保康縣地質特徵及其對旅遊資源景觀的影響,地質科技情報,1999.4,第三作者;

中國大陸東部晚中生代構造活化及其演化過程, 大地構造與成礦學1998,22(2),第三作者;

1.

網路環境下旅遊業信息管理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科技進步與對策2001.6,獨立發表,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中心《旅遊管理》2001.5全文收錄;

2.

建設高效優質網路促進旅遊業發展,科技進步與對策2001.9,獨立發表,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中心《旅遊管理》2002.1全文收錄;

3.

轉換—伸展型盆地,地質科技情報1998.3, 獨立發表,被《EI》COMPENDEX PLUS檢索;

4.

面對WTO我國旅遊業發展的機遇、挑戰與對策,科技進步與對策2002.2,獨立發表;

5.

西部大開發戰略與西部旅遊業發展對策的思考,科技進步與對策2002.4,獨立發表;

6.

天然氣水合物研究中幾個重要問題,地質科技情報2001.1,第一作者;

7.

旅遊網站有效性的定量評價方法,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科版)2001.4, 獨立發表;

8.

網路化時代旅遊業的變革與重組,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1,獨立發表;

9.

旅遊業網路化時代與旅遊專業教學,現代高教研究2000.4,獨立發表;

10.

關於旅遊目的地環境容量約束的探討:量化和模型分析,特區經濟,2007.1 ,中文核心,第二作者;

11.

旅遊環境容量約束及區域旅遊競爭模型分析,江蘇商論,2007.3,中文核心,第二作者;

12.

旅遊地理信息系統,現代管理科學,2005.1,重要期刊,第三作者;

13.

關於旅遊目的地影視行銷的思考,科技進步與對策,CSSCI,2006增刊,第二作者;

14.

論社區旅遊中的居民參與問題,知識經濟論壇, 2006.6,第二作者;

15.

論旅行社差異化擴張 江漢論壇(增刊),2004.11,第二作者;

16.

低角度正斷層的形成模式,地質科技情報1995.3,第二作者;

17.

確定裂陷盆地伸展量的分數維法,地質科技情報1997.3,第二作者;

18.

高科技:西部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希望, 經濟評論(核心期刊)2001增刊, 第二作者;

19.

保康縣地質特徵及其對旅遊資源景觀的影響,地質科技情報,1999.4,第三作者;

20.

中國大陸東部晚中生代構造活化及其演化過程, 大地構造與成礦學1998,22(2),第三作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