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簡介
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 張俊功說書種類繁多,曲目豐富。表演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據查統計,大致有240多部,可分傳統書和現代書兩大類。傳統說書的書目約有200多種:《花柳計》、《焚樓記》、
文化保護
1、陝北說書單人演唱可在田間、地頭、院落、炕頭演出,因此,顯示出之靈活、機動的特徵;
2、陝北說書音樂的調式和板式不像某些樂曲那繁複、華麗,而顯示出一種特殊的簡約美和質樸美,從而構成其調式、板式的簡樸性特徵;
3、陝北說書語言精煉,說唱風趣,形成文風趣,扣人心弦的特徵;
4、既有陝北說書的多種調式、曲目等本土音樂,又廣泛吸納民歌小調、戲劇曲牌以及其他姐妹藝術音樂,因而具有曲目形成的多元性特徵;
5、陝北說書對生產生活中的客觀人物和事物,採用擬聲狀態態意,傳情描事等手法,因而具有表演藝術的模擬性特徵;
6、陝北說書在語言上大眾化、地方化,風味濃厚、通俗易懂、易於流傳,有為民眾喜聞樂見等特徵;
7、傳統書多伴隨民族活動,為說“還原書”、“喜慶書”、“廟會書”、“求兒女的神書”等,因而形成的對民俗的依存性特徵。
瀕危狀況
甘泉張俊功說書雖然縣委、縣政府以及文化部門給予關注和支持,作了許多的發掘、整理、搶救、普查、繼承、弘揚等工作,但仍然存在著不可避免的、難以解決的問題,可歸納為以下三點:1、說書賴以生存、發展的社會基礎發生了變化,一些傳統民俗日益淡化,新的藝術形式層出不窮,人們的審美需求多元化,陝北說書的展示平台日益減少,陷入困境。2、陝北說書大師張俊功因年事已高,逐漸退出舞台,所帶弟子,有些絕技難以得到傳承,而年輕的說書藝人中能獨樹一幟,在舞台上享有威望的很少。
3、陝北說書藝人收入低微,有的甚至連基本的生活都無法保障,所以張俊功好多弟子現已改行另謀生路,加之人們的觀念陳舊,使年輕人望而卻步,有些傳人也因此而改行另謀生路,因此,陝北說書面臨後繼乏人的困境。
保護計畫
2003年至今,縣文體局先後撥款1萬餘元對張俊功的說書藝術進行了普查、整理、保護。
一、主要保護內容
</strong>為保護陝北說書,制定五年保護計畫,設立機構、配備人員。此計畫由縣文體局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導小組負責管理、督導,由縣文化館具體組織實施,保護計畫要點如下:
1、靜態保護:
</strong>(1)進一步全面細緻地開展普查工作,徹底摸清陝北說書的發生、形成、發展的歷史沿革以及張俊功說書的說唱形式、內容和曲目等全部情況。
(2)將普查所獲資料進行歸類、整理、存檔。
(3)進一步深入開展陝北說書的理論研究工作,不但要抓好陝北說書的基礎理論研究,而且要重點抓好甘泉張俊功說書“眉花調”派的深入研究,並把這些研究成果編纂成文本予以出版。
2、動態保護:
(1)投入適量資金,建立甘泉張俊功說書培訓基地,定期培訓,並對張俊功所帶弟子實行重點保護。
(2)發展張俊功說書女子隊伍,建立“張俊功說書女說唱團”,提高她們的整體素質,搞好團容團貌,擴大張俊功說書影響。
(3)在全縣所有中心開展張俊功說書普及教學,發展苗子,重點培訓,學校里的演出活動要有說書內容,從根本上解決新形勢下陝北說書的傳承問題。
(4)創辦以張俊功說書為內容的“民間藝人職教班”,從人才、從演奏水平等方面進行嚴格培訓以提高陝北說書的藝術檔次。
(5)建立說書為內容的文化發展公司,加速張俊功說書文化產業開發,拓寬說書活動的機會與場所,廣泛開闢張俊功說書演出市場,形成以書養書的良性循環。
(6)建立兩年一度的民間藝術節,解決和促進張俊功說書的傳承和發展。
二、已採取的保護措施
</strong>1、對從事說書事業的人員從經濟上給予適當補貼。
2、在發掘、整理陝北說書的基礎上,對其舊的內容,形式進一步探索、創新,在傳統音樂的基礎上,設專人研改,以適應市場需求。
3、召開專項工作會議,對保護、弘揚陝北說書的奮鬥目標、工作原則、資金投入等作了安排部署。
三、五年保護工作計畫
</strong>2006年保護措施:全國普查,編寫中國小陝北說書教材,建立說書職教班,在某國小開展說書試點教學。建立張俊功說書培訓基地。
2007年保護措施:整理普查資料,各學校試行說書教學;發展農民女子說書藝人。
2008年保護措施:縣文化館化整為零,組織小分隊到各鄉鎮辦培訓班。
在這三年里預期達到目標:(1)完善普查資料整理為主的靜態保護基礎工作;
(2)全面普及開展學校張俊功說書普及教學;
2009—2010年保護措施:學校說書教學走上制度化、規範,組織專業人員對張俊功說書進行深入研究,以張俊功說書培訓基地為基礎,建立張俊功說書藝術團,籌建張俊功說書發展公司。
四、五年主要保障措施
1、建立有專家指導的,以文體局局長為組長的“張俊功說書保護領導小組。”
2、建立以分管領導為負責人的張俊功說書普查工作隊。
3、建立以縣領導為組長,縣教育局局長為副組長,各學校校長為成員的陝北說書教學工作組,並設立陝北說書教材編寫組。
4、實行招商引資的辦法,發展張俊功說書文化產業。
五、建立機制
</strong>在實施五年保護計畫中,要重點建立五大保護機制,提高幹部民眾的保護意識,逐步健全持續發展的保護體系,這五大機制是:
1、以戰略上“定向”,發展藍圖中“定位”,工作決策時“定項”,領導班子內“定人”,幹部職責上“定責”,資金投入上“定額”為主要內容的領導制度建設機制。
2、現有藝人,新生藝人,專家學者步調一致,互動互補的人才隊伍建設機制。
3、原汁原味的原生態保護與不斷提高技藝,發展創新,協調發展的動態持續保護機制。
4、品牌效應與日常說書相結合,對說書藝術貢獻突出的人給予獎勵。
5、發展陝北說書藝術與開發張俊功說書產業相結合,以產業實體為依託,以發展說書藝術為目的的市場運營機制。
六、經費預算及依據說明
</strong>張俊功說書保護資金需32萬元,具體為:
1、整理“甘泉張俊功說書”全集和錄音帶全集需資金20萬元。
2、張俊功因年老多病,擬定每月補助資金2000元,年補2.4萬元。
2、建立“張俊功說書”培訓基地及培訓費10萬元。
所在區域及地理環境
陝西省甘泉縣,是革命老區延安市南部的一個山區縣,縣名因城南神麓山下美水泉而得。
甘泉縣南距省會城市西安333公里,北距延安市37公里,東與寶塔區為鄰,西與志丹縣接壤,北與安塞縣劃界,南與富縣毗鄰,西(安)神(木)鐵路、210國道、甘(泉)吳(旗)公路交會而過。全縣轄3鎮5鄉116個行政村,295個自然村,面積2284.7平方公里,總人口7.8萬人,漢族人口占99.88%。
甘泉縣屬陝北黃土高原梁狀丘陵溝壑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澗地平展,谷寬梁緩,間有少數殘丘低峁,洛河谷地較為平坦,川面寬500—1000米,占全縣總面積的10%,境內最高處海拔1625米,最低海拔950米,境內有大小溪流300餘條,其中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7條,最大河流為洛河,流經本縣95公里。
甘泉屬高原大陸性季風半濕潤氣候,四季冷暖乾濕分明,年平均氣溫8.6℃,極端最高氣溫36.8℃,最低氣溫-26.1℃,年降水量526.3毫米,年平均無霜期148天。甘泉縣主要礦產有石油、天然氣、礦泉水和紫砂土,已探明石油貯油麵積272.1平方公里,貯量7499萬噸;天然氣貯量200立方千米。
甘泉縣歷史悠久,西周有史載,秦直道穿境而過,自古以來為邊塞之地,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衝突時的必爭之地,有史以來戰爭不斷,因此,便構成了傳統民俗民間文化生長和傳承的特殊地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