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北齊歷史人物]

張亮,字伯德,生卒年不詳。西河郡隰城人(今山西汾陽)人。早年為爾朱兆舊臣,爾朱兆死後,歸降於高歡。其人性格樸實正直,勤奮幹練,但缺少氣度,貪圖財利,歷任諸州,皆有貪黷之風聞。 歸降高歡後,曾隨軍參與邙山之戰,平定侯景之亂等戰事,履獲軍功。先後曾擔任過幽州刺史、梁州刺史、征西大將軍、尚書右僕射、西南道行台等職。 天保初年,封爵安定縣男,轉仍中領軍,不久死於任上。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張亮,字伯德,生卒年不詳。魏國(北魏)西河郡隰城人(今山西汾陽)人,年輕時因其才幹出眾,被爾朱兆所賞識,拜為平遠將軍。之後不斷隨爾朱兆南征北討,累遷軍功而獲朝廷授封隰城縣伯,食邑五百戶。

普泰元年(531年)十月,神武帝高歡在信都奉章武王元融之子元朗為皇帝後,繼而於當月發兵討伐爾朱兆,於廣阿大挫爾朱兆軍。在廣阿戰事失利的爾朱兆軍,潰退至晉陽。

永熙元年(532年)高歡自滏口引兵入并州(治所在晉陽。今山西省境內),以期徹底剿滅爾朱氏集團的最後一股殘餘勢力。身處晉陽的爾朱兆聞悉高歡大軍動態後,於是在晉陽開始大肆搜掠物資,隨即便攜軍北退守至秀容(今山西忻州市)。退守至秀容後的爾朱兆,雖然不斷加強戒備,時刻嚴守防範高歡大軍來攻。但看似銅牆鐵壁無懈可擊一般的秀容,其內部早已是人心鬆動。在爾朱兆手下諸將不斷的有人與高歡密通誠款,以求新的出路之時,唯獨張亮不為所動。高歡占領晉陽之後,深感此處地勢之利,故於此建大丞相府,入主晉陽。

永熙二年(533年)正月,此時的秀容城中,爾朱兆正大宴眾軍士。守城的軍士亦受到節日氣氛影響,頗有散怠。卻不曾發現一隻夜衣潛行的隊伍,正悄然的向秀容行進而來。正當宴席眾人杯光籌措之時,竇泰攜部突然殺入城中,城中頓時大亂。爾朱兆見狀,攜張亮等部將倉皇出逃。至赤洪嶺,與竇泰追兵激戰,不敵。爾朱兆逃竄至窮山之中。眼見大勢已去,爾朱兆命張亮及倉頭陳山提斬己首送於高歡投降,張亮、陳山提皆不肯,爾朱兆於是提劍殺了自己所乘白馬,然後自縊於樹。張亮伏屍痛哭。

張亮歸降高歡之後,授予丞相府參軍事一職。高歡本正因張亮對待舊主爾朱兆忠心耿耿而頗有讚賞,在逐漸相處之後,高歡便將張亮納為心腹,委以書記之任。

天平中, 張亮轉任為高澄的行台郎中,典七兵事。雖然為高歡長子高澄的台郎,但卻時常侍奉在高歡的左右。不久累遷行台右丞。

智保河橋

東魏武定元年(543年),高慎竊據武牢關投誠西魏。宇文泰親率諸軍接應高慎,軍至洛陽,包圍河橋南城。高歡也親自領兵十萬,自黃河北岸而來。西魏軍隊為阻止高歡所率大軍渡河,放火船燒河橋。受命駐紮在河陽的斛律金,命張亮無論如何要護全蒲津橋。張亮以小艇百餘艘載長鎖,鎖頭置鐵釘,伺火船將至,以釘釘之,引鎖向岸,使火船無法靠近河橋,從而保住了蒲津橋免遭破壞,隨後而來的高歡大軍才因此得以安然北渡。

南下平亂

武定五年(547年)正月,高歡死,高澄執政。不久東魏大將侯景據河南叛附西魏,但由於宇文泰對其一直多有戒備,並沒有接納侯景,故而侯景又轉派人到南朝梁國乞附。而梁武帝也希望借侯景的力量北伐成功,所以接受了他的投降,侯景被梁國加封為河南王。

武定五年(547年)五月,高澄任用慕容紹宗為東南道行台,節制南征大軍平定侯景叛亂,收復河南。任命張亮為平南將軍、梁州刺史,隨軍南下平亂。

不久,張亮獲封都督二豫、揚、潁等八州軍事之權、封征西大將軍、豫州刺史、尚書右僕射三職,命其為西南道行台。隨後率部攻打拿下了南梁江夏、潁陽等七座城池。

卒於任上

至武定末年,張亮征拜為侍中、汾州大中正。

天保初,授光祿勛,加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別封安定縣男,轉中領軍。不久便卒於其任上,死後贈司空公一職。

主要成就

1.智計保全蒲津橋

2.攻取江夏、潁陽等七城

人物評價

《北齊書》 云:亮性質直,勤力強濟。然少風格,好財利。

軼事典故

薛琡占夢

武定初 ,拜太中大夫。薛琡嘗夢亮于山上持絲,以告亮,且占之曰:“山上絲, 幽字也。君其為幽州乎?”數月,亮出為幽州刺史。

史書記載

《北齊書》 列傳·卷二十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