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被誤讀的中國歷史人物

最容易被誤讀的中國歷史人物

《最容易被誤讀的中國歷史人物》是由龍吻所著的一本書籍之一,於2012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圖書基本信息

作 者:龍吻 編著


出 版 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1-1
版 次:1頁 數:246字 數:246000
印刷時間:2012-1-1開 本:16開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I S B N:9787510424700包 裝:平裝

編輯推薦

本書是基於太多對古人的誤讀,對歷史人物過度臉譜化的認識而編寫,書中選取了被誤讀最深,被臉譜化最嚴重的歷史人物七十餘個,分門別類地正本清源,讓人們從更全面的角度審視這些古人,從而給他們一個更加客觀的評價——不再因“歷史的積毀”而將一些優秀的古人看成惡魔;不再因“忠奸”難以辨別而將忠者看作奸,奸者誤認為是忠;不再因不知“智與愚的真相”而將智者當成愚者,將愚者捧為智者;不再因看了“文藝作品的‘無中生有’”而認為某個歷史人物十惡不赦;不再因一些人的“蓋棺定論”而對其只貶不褒;不再因為“光環”的照耀而認為某個歷史人物十全十美;也不再因為某些陰影而認為某些歷史人物一無是處。

內容簡介

我們在讀歷史時經常會發現一些與我們曾以為真實的歷史不同,甚至相悖的地方。許多歷史人物的本來面目部分或者完全被扭曲。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人物被扭曲是因為一些藝術作品改編的需要,有些則是固有的誤區。
本書所選取的六十多位歷史人物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本著以正史為依據,參考史學界的考據,以客觀公正為原則,儘量還原這些歷史人物的本來面貌。既能夠滿足讀者的閱讀興趣,又能給讀者帶來真實的歷史知識。

目錄

第一輯 歷史的積毀
1.帝辛不“紂”,商紂王被古人厚誣
2.劉邦是英雄還是流氓無賴
3.呂雉雖是最毒皇后,但也有可稱道之處
4.蔡邕哭悼董卓不能說明他對漢室不忠
5.曹操到底是英雄還是“奸雄”
6.楊廣功大不輸唐太宗,只因二世而亡被罵千年
第二輯 撥開迷霧辨是非
1.華歆本是道德高尚之人,卻被誣為為虎作倀之輩
2.“不倒翁”馮道不倒只因胸懷天下,而非忠於一姓一國
3.高力士不曾狗仗人勢,何來飛揚跋扈
4.秦檜並非金國奸細,千年罵名替高宗背
5.李秀成雖然寫了“自供書”,但是否“叛變”不能一概而論
6.李蓮英位高權重屬實,但從未肆無忌憚為非作歹
第三輯 智與愚的真相
1.後主劉禪不痴不愚,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2.李世民兄長李建成德才兼備,絕非無能貪財好色之流
3.唐高宗李治並非懦弱無能之輩
4.岳飛忠君,但並非一味“愚忠”
5.韓侂胄是奸臣嗎?
6.慈安太后不愚不蠢,理朝政慈禧都聽令
7.黎元洪是“黎菩薩”,但一點兒也不糊塗
第四輯 文藝作品的“無中生有”
1.諸葛亮主內政是高手,用兵打仗根本沒那么“神”
2.周瑜膽識過人,並非氣量狹小
3.張飛非但不“粗”,更是智謀過人
4.魯肅有主見有智謀,從不畏首畏尾
5.蔣幹才貌雙全,絕非敗事之徒
6.魏延固然跋扈異常,但未生“反骨”
7.蘇定方不奸不惡,當真平定四方
8.張士貴沒有嫉賢妒能,有軍功能識人才
9.任成王李道宗對李唐立有大功,不是奸佞之輩
10.徐茂功不是牛鼻子老道,而是唐朝開國大將
11.唐僧膽識過人,既不迂腐也不愚蠢
12.潘仁美既仁且美,枉負罵名千餘年
13.龐籍功勞不輸潘美,但比潘美更“慘”
14.武大郎又高又大,的確“死不暝目”
15.陳世美豈被包拯所鍘,德行高尚比竇娥還冤
16.福康安不是乾隆私生子,而是能征善戰的“福將”
17.劉墉才能超群,但並非剛直不阿不畏權勢
18.紀曉嵐實為“世故老人”,不曾嫉惡如仇
第五輯 蓋棺難定論
1.秦始皇“焚書坑儒”背後的誘因
2.曾國藩的歷史功過?
3.李鴻章是“賣國賊”嗎?
4.“六不總理”段祺瑞的功過是非
5.吳佩孚的另一面
6.張作霖與日本人狼狽為奸了嗎?
7.“賄選總統”曹錕的生前身後事
8.宋子文謗滿天下究竟有多冤?
第六輯 光環的背面
1.李廣難封,難說只因“命不好”
2.少年英主孫仲謀,晚年卻成昏殘帝王
3.“千古一帝”唐太宗為遮醜,開了帝王干預修史的先河
4.王勃才高八斗,但為德不卒秘密殺人
5.“濕青衫”的江州司馬白居易活生生逼死了一個琵琶女
6.馮延巳詞品高於當世,人品卻“低三下四”
7.科學家沈括無所不通,人品卻大為有虧
8.張居正鞠躬為國,但也有一些“不正”之舉
9.海瑞也許有一定的道德,但不是完人似虛偽
10.董其昌書畫獨步天下,為禍鄉里也無人能比
第七輯 這些人並非一無是處
1.王莽禍亂漢室,也並非一無是處
2.北齊開國帝高洋雖然荒淫殘暴,但也曾多有善政
3.童貫雖有專權亂政之嫌,但軍功不能一筆抹殺
4.宋高宗偏安東南是真,但昏庸無能不實
5.金主完顏亮固然殘暴荒淫,但雄才大略也非常人能比
6.賈似道誤國致宋亡,但也曾為南宋立過大功
7.崇禎帝雖然是亡國之君,但也曾勤政愛民
8.世無巨貪和珅,難有《紅樓夢》傳世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1.帝辛不“紂”,商紂王被古人厚誣
商紂王是商朝亡國之君,名叫子辛,亦稱帝辛。“紂”是後人根據其所為給他的諡號,“殘義損善日紂”,也就是指兇惡殘暴的意思。歷史歷來認為商紂王是一個殘暴昏庸的亡國君。事實果真如此嗎?也許並不盡然,商紂王固然有罪有過,但絕非僅是一個昏暴之徒。
《尚書》記載,周武王伐紂時,在《秦誓》和《牧誓》兩篇檄文中開列了紂王的六大罪狀:近女色,喜淫聲,不敬鬼神,荒於國政,耽於飲酒,殺害忠臣。《史記·殷本紀》中記載的商紂的惡行有:用酷刑(炮烙);納大臣九侯的女兒為妃,此女因事觸怒商紂王,紂王怒而殺之,並殺了九侯,把他做成肉醬;鄂侯為此事爭辯,商紂王殺了鄂侯並把他做成肉干;商紂王的叔父比干強諫商紂王痛改前非,紂王發怒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竅。”人人都說你是聖人,我就把你的心挖出來看看到底有沒有七竅,於是殺了比干,並把他的心挖出來觀看。
但是,上述事情在商周史料中都沒有。在商周的史料里,紂王濫殺無辜、嗜血成性的記載根本找尋不到。據史學家考證,商紂王荒淫無度、殘忍暴虐的“罪行”是被後人一點點加上的。例如春秋時期,紂王的罪狀是“比干諫而死”。可是到了戰國時期,比干之死被演繹成多種版本,屈原認為比干被投水淹死,呂不韋門客則認為他是被剖出心臟而亡。在晉代皇甫謐筆下,紂王又多出“解剖了懷孕的婦女,看胎兒形狀”的罪狀。著名史學家顧頡剛在《紂惡七十事發生的次第》中提出,周人的《尚書》中只記載了六點紂的罪狀,到了戰國書中罪狀增至二十七事,西漢書中增加二十三事,東漢又為紂的罪行增加一件,東晉時期將紂的罪惡洋洋灑灑增加了十三事。關於紂王的罪惡,經過每個朝代的遞增,久而久之商紂就成為萬人口中自古未有的暴君了。這表明紂王的殘暴是層累積疊地發展的,隨著歲月的流逝,被越來越多的人們傳說,紂王的所謂惡行也就越來越誇張了。1960年,郭沫若曾撰文《替殷紂王翻案》說紂王其實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他為了擴張商湯的領土,多次與外族進行戰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稱其“統一神州肇此人”。
也就是說,紂王雖已早死,但卻隨著年代的變遷越來越壞。可見紂王之殘暴很多是後人“厚誣古人”之杜撰,非史家之實錄。而在《封神榜》中,紂王更是無惡不作,昏庸殘暴到極致。
事實上,紂王不僅不是昏庸殘暴者,而且還是一個英明之君。根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商紂王廣聞博見,知識淵博,思維敏捷,身材高大威猛,力大無窮,可以徒手和野獸搏鬥,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或許正是由於他的智慧超群,而且能言善辯,所以他不願意聽取臣子的忠言,但不能因此而說明他殘暴。
子貢在《論語·子張篇》中認為:“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意思是說,紂王的不好,並不像後世所說的那么嚴重。子貢是公認的七十二賢人之一,他的話記載在儒家經典中也絕非隨口而說的。宋朝的羅泌在《桀紂事多失實論》中認為:紂王建宮室,營酒池肉林,近女色,害忠良等罪惡,與夏桀的罪行如出一轍,桀紂不分,這些都是史學家的惡意模仿。晚清史學家李慈銘也認為,僅就史料而言,紂王的主要罪行是殺比干、囚箕子、寵妲己、偏信崇侯、拘押文王而已,與後世的暴君較之相去不可以以道里計。
韓非子在《韓非子·外儲說右下》中有過一段如下記載,費仲對紂王說:“西伯昌(周文王)賢良,百姓都擁戴他,諸侯都依附他,必須把他殺掉,否則一定會成為殷商的禍害。”商紂王說:“你既然說他是一個賢良的諸侯,怎么可以殺呢?”費仲說:“帽子雖然破舊,必定是戴在頭上;鞋子雖然華美,一定踩在地上。現在西伯昌是您的臣下,他實行仁政,人們都歸向他。終究會成為天下禍患的,難道不是西伯昌嗎?臣下如果不用他的賢能為君主效忠,這樣的臣子就非殺不可。況且君主誅殺臣下哪用得著那么多理由?”商紂王說:“仁義,是君上用來勸勉下面的人的。現在西伯昌是個好行仁義的人,殺他不合適。”費仲三次勸說,商紂王都不採用,沒有像夏桀殺關龍逄那樣殺了西伯昌,可見其並非殘暴。僅此一項,就不能說他是個徹頭徹尾的昏君、暴君。
商紂王不僅不是殘暴之君,還做過一件利在千秋的大事。《左傳·昭公四年》記載:“商紂為黎之搜,東夷叛之”“紂克東夷而隕其身”,可見對東夷的戰爭使商王朝的實力消耗很大。但紂王組織大規模軍隊平定東夷,打到長江下游,開拓了疆土,也使中原文化傳播到淮河下游和長江流域一帶,為後來中國形成一個多民族統一的國家創造了先決條件。而也正是因為紂王伐東夷,被周武王乘虛而入,牧野一戰,商紂王倉促調遣軍隊應戰,但是軍隊久困戰場,無心應戰,最終陣前倒戈,旋即戰敗。可見商亡主要是因為用兵過度,導致國力消耗,引起民怨沸騰,而不是紂王的殘暴,更不是荒淫無道所致。
漢朝史學家劉向在編撰的《說苑·貴法》里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商滅周興,周武王坐上了王位,可是隨之而來的是一個棘手的難題——大批商朝的遺老遺少、權臣將士要如何處理呢?周武王真的很頭疼,擔心他們會聚在一起引發叛亂,對這個新生的政權產生威脅。一天,他把丞相姜子牙叫到跟前向他請教,問道:“我該如何是好?”姜子牙了解了武王的困擾後,對他說:“如果喜愛那個人,就連帶喜愛他屋上的烏鴉;如果憎恨那個人,就連帶奪來的他的僕從家吏,全部殺盡,讓他們一個也不留,您看怎樣?”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改朝換代後,新朝帝王對前朝帝王都是心存防範的,得想辦法來鞏固自己的政權,而把前朝亡國之君污衊為殘暴之徒則是最好的籠絡人心的手段。
相關連結:殘暴之君另有其人
《史記·殷本紀》中記載的紂王罪行大致說來有如下幾點:近女色,喜淫聲,不敬鬼神,荒於國政,耽於飲酒,殺害忠臣。這些事情確實可恨,但卻都不是紂王的“專利”,甚至是不是他幹的都難說,也許另有其人。《史記》中一段關於夏王朝最後一任君主桀的史料記載翻譯如下:“桀力大無窮,他即位後的第三十三年,發兵征伐有施氏,有施氏求饒,進貢給他一個美女,名叫妹喜。他十分寵愛妹喜,特地為她造了富麗堂皇的瓊室象廊、瑤台和玉床,供他倆荒淫無恥地享樂。
……
P2-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