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張京華,男,1962年生,漢族,北京人。北京大學1983年歷史學系本科畢業,北京大學1993年中國政治思想史方向破格副教授,洛陽大學破格教授。現為湖南湖南科技學院教授、湖南科技學院學報主編、湖南科技學院濂溪研究所所長、中華孔子學會學術委員、中國先秦史學會會員、湖南省濂溪學會副會長、湖南省舜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南省船山學社常務理事、廣西朱熹思想研究會特邀研究員、網站學術顧問。研究方向為先秦道家、先秦諸子學、宋明儒學、民國學術思想史、中國地域文化、中國古代政治文化。
個人作品
子家司馬遷與史家司馬遷
疑古何時走出?——田旭東博士新著《二十世紀中國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論》讀後
古史緣何重建?——吳銳博士新著《中國思想的起源》讀後
莊子研究的新途徑——略評近十餘年出版的四部莊子研究博士論文
土厚水深 居之不疾:太原——中華古都和古風覓尋之十六
壯士不還 易水仍寒:北京——中華古都和古風覓尋之十 五
銅雀春深 橫槊賦詩 :鄴城——中華古都和古風覓尋之十四
胡服騎射 好氣任俠:邯鄲——中華古都和古風覓尋之十三
巴山蜀水 沃野千里:成都——中華古都和古風覓尋之十 二
西通巫巴 東有雲夢:江陵——中華古都和古風覓尋之十一
平湖秋月 柳浪聞鶯 :杭州——中華古都和古風覓尋之十
秦淮綠水 子夜吳歌:南京——中華古都和古風覓尋之九
南望隴坻 北通大漠:武威——中華古都和古風覓尋之八
被山帶河 天府金城:長安——中華古都和古風覓尋之七
北卻戎翟 東通三晉——櫟陽——中華古都和古風覓尋之六
播植百穀 先王遺風:岐周——中華古都和古風覓尋之 五
洙泗弦歌 好儒備禮:曲阜——中華古都和古風覓尋之 四
志高氣揚 大國之風——臨淄——中華古都和古風覓尋之三
金池夜雨 汴水秋聲:開封——中華古都和古風尋覓之二
巨商大賈 文治武功——洛陽——中華古都和古風覓尋之一
顧頡剛《五德終始說下的政治和歷史》及相關評論簡述——古史辨派研究之十二
顧頡剛《中國辨偽史略》及其對中國史學傳統的基本估計——古史辨派研究之十一
“山川諸侯”初論——兼論上古時期的自然保護制度——古史辨派研究之十
顧頡剛與晚清經學——往復經史之間與前後二次史料學定位——古史辨派研究之九
論胡適“縮短”“拉長”兩階段的古史觀——古史辨派研究之八
試論顧頡剛先生的評價及其方法論問題——兼評廖名春先生的《試論古史辨運動興起的思想來源》——古史辨派研究之七
由先商王亥史事論顧頡剛先生的古史建設——古史辨派研究之六
顧頡剛與考古學——建國後的學術定位及其最後遺憾——古史辨派研究之五
顧頡剛與考古學——提出“戰國秦漢造偽說”時期——古史辨派研究之四
顧頡剛與考古學——提出“層累說”與創立古史辨派時期——古史辨派研究之三
《古史辨》辨名——古史辨派研究之一
中華文化的初始條件與現代社會的文化生存
三條語錄看儒家
顧頡剛與崔述的學術關聯
《左傳》史論與孔子史學
毛澤東文化革命概念述評
朱子道家(道教)觀與佛學(佛教)觀簡述
盛唐極盛而衰過程中的政治和政治人物
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道路
毛澤東早期思想與中國文化傳統
《春秋》、《左傳》與孔子的史學地位
地域文化的界定——以燕趙文化為例(上)、(下)
箕子朝鮮時期的北方環境
從理想到現實——論孔孟荀韓“仁”“義”“禮”“法”思想之承接
孟子性善論與荀子性惡論辨析
論秦漢政治思想之嬗替
論先秦諸子的學術階梯
《老子·道經·二章》“有無相生”解
朱子所論《易傳》“一二四”與《老子》“一二三”問題及其得失
《老子·道經·一章》“玄之又玄”解
莊子留給我們什麼?——我所理解的新道家
說新道家──兼評董光璧《當代新道家》
世紀之交的道家研究——讀《中國老學史》與《近現代的先秦道家研究》
明末清初北方實學的先驅——《乾坤大略》及其作者王余佑
老莊研究的現狀與意義
八十年代台港老莊研究評價
八十年代台港老莊研究概述
儒道文化的性質與界定(白興華 張京華)
出版文集
專著14部:
《人傑地靈 古都縱覽》 1993.12 海南出版社
《燕趙文化》 1995 遼寧教育出版社
《五霸七雄》 1996 光明日報出版社
《莊子的生命智慧》 2007
《莊子哲學辨析》
《荘子(圖文本)》 2008 嶽麓書社
《莊子註解》 嶽麓書院
《古史辨派與中國現代學術走向》 2009 廈門大學出版社
《中國何來軸心時代》(論文集)
《近思錄集釋》 2010 嶽麓書社
《五公山人集》 2011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湘妃考》 2011 湖南人民出版社
《莊子雪》 2011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中文本科學術論文指導》
合著9部:
(分卷副主編)《中華文明史》(第2、3卷)、《古今中外名書禁書大觀》、《白話十三經》、《中國婦女大百科全書》、《國學通覽》、《中華歷史通鑑》(4卷本)、《中華地域文化集成》、《程朱理學新論》、《二十世紀疑古思潮》(第一作者)。 主編《古史辨學說評價討論集》(1949——2000); 合編《疑古思潮回顧與前瞻》。申報和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
所獲榮譽
榮獲1994年北京大學教師教學優秀獎(安泰獎);
榮獲2001年度洛陽市社科研究先進工作者稱號;
榮獲2001年度河南省社科聯優秀成果論文二等獎(《論先秦諸子的三種邏輯思維層次》);
榮獲2001年度洛陽市社科優秀成果著作二等獎(專著《莊子哲學辨析》)。
學術講座
在厄八講(張京華 主講)之第一講:自然環境與農耕經濟 |
在厄八講(張京華 主講)之第二講:農牧衝突與民族融合 |
在厄八講(張京華 主講)之第三講:政治觀念及其變異 |
在厄八講(張京華 主講)之第四講:史學淵源與學術本色 |
在厄八講(張京華 主講)之第五講:道家之學及其思想價值 |
在厄八講(張京華 主講)之第六講:儒家之學及其人文價值 |
在厄八講(張京華 主講)之第七講:法家之學及其合理性 |
在厄八講(張京華 主講)之第八講:文化生存與儒道天人坐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