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因

抗戰勝利後曾任第22軍參謀長兼榆林警備副司令,1949年5月,以國民黨二十二軍首席代表身份赴延安與中共和平談判,於6月1日在榆林起義。 1949年1月,鄧寶珊在北平參加了起義,加快了榆林部隊的起義步伐。 4月,解放軍包圍了榆林城,左世允只好派出二十二軍參謀長張之因為首的4人和談代表,5月2日赴延安與中共西北局談判。

人物簡介

張之因 1904年出生,陝西長安縣人,學生時期,在陝西立誠中學學習,畢業後即從軍。1925年由馮玉祥(國民二軍)選送到蘇聯陸軍炮兵專科學校學習。
1928年從蘇聯留學回國,歷任十七路軍第38軍第17師99團團長、十七路軍上校參謀處長、副師長,軍政部上校專員,楊虎城部三十八軍參謀處長,1936年在西北參加阻截紅軍,抗戰期間曾任邠縣團管區司令,1942年任鳳邠師管區少將副司令。
抗戰勝利後曾任第22軍參謀長兼榆林警備副司令,1949年5月,以國民黨二十二軍首席代表身份赴延安與中共和平談判,於6月1日在榆林起義。
起義後,先後任解放軍副軍長,西北軍政委員會參事,陝西省人民政府參事,西安市政協常委。1965年4月,陝西省政協錯誤的將胡景通張鏡白、張之因列為“反革命集團”首犯,將三人逮捕關押。
1977年3月10日,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中央統戰部、中央調查部公發〔1977〕10號通知: “胡景通、張之因是起義人員,因反革命嫌疑逮捕,現已審查清楚,嫌疑已否定,擬予釋放, 由陝西省安置,恢復原來待遇,補發在押期間工資。”
1984年5月5日在西安逝世,享年80歲。

榆林起義

1948年4月21日,被胡宗南占領一年零一月又三天的革命聖地——延安勝利收復,進駐延安的西北局書記習仲勛等人,給國民黨晉陝綏邊區總司令鄧寶珊、二十二軍軍長左世允送來兩封信,要求榆林守軍就地起義。這在榆林守軍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二十二軍參謀長張之因力主起義,總部副司令兼參謀長俞方皋主張部隊北上包頭和鄧寶珊會合,然後再看下一步行動。二十二軍副軍長兼八十六師師長徐之佳堅決反對起義。左世允以徐之佳不同意起義為藉口,拖延、觀望,不輕易表態。
1949年1月,鄧寶珊在北平參加了起義,加快了榆林部隊的起義步伐。
4月,解放軍包圍了榆林城,左世允只好派出二十二軍參謀長張之因為首的4人和談代表,5月2日赴延安與中共西北局談判。在延安和談期間,又出現了挫折。左世允電令張之因停止談判,返回榆林,命令部隊集合,準備北上包頭,包圍榆林城的解放軍不允許二十二軍北上包頭,只好又電令張之因繼續談判。張之因深知左世允優柔寡斷,建議延安和談代表團到榆林直接和左世允談判。5月22日,習仲勛派首席談判代表曹力如(中共西北局秘書長)等同張之因一起來到榆林,左世允這才和延安代表團舉行正式會談。國民黨榆林和談代表是左世允、張之因、高凌雲等5人,共產黨延安方面代表是曹力如、朱俠夫、羅明等7人,雙方代表按照《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條款精神,順利地達成了協定。曹力如還在會議上宣布了中共西北局的命令,任命左世允為新二十二軍軍長,張之因為副軍長,高凌云為八十六師師長。會議決定6月1日(農曆五月初五端陽節)正式起義。
1949年6月1日,駐榆林的國民黨二十二軍直屬部隊和八十六師,在我黨我軍長期積極爭取下,向全國發表通電,舉行了起義,結束了國民黨在陝北榆林地區的反動統治。至此,這一片毛烏素沙漠南端浩瀚區域,終於回歸到人民的懷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