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久俊[上海大學教授,可持續能源研究院院長]

張久俊[上海大學教授,可持續能源研究院院長]
張久俊[上海大學教授,可持續能源研究院院長]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久俊,男,漢族,1956年8月生,安徽宿州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2013年當選國際電化學學會會士,2015年12月當選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2016年4月當選加拿大國家工程院院士,2016 年5月當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2017年9月當選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國際電化學能源科學院創始人、主席兼總裁。加拿大聯邦政府國家研究院前首席科學家,現任上海大學教授,可持續能源研究院院長,併兼任理學院院長。

人物生平

1982年和1985年,於北京大學分別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師從著名電化學家蔡生民教授和楊文治教授。

1988年,於武漢大學獲得電化學專業博士學位,師從著名電化學家陸君濤教授和查全性院士。

1988年至1990年,華中師範大學副教授。

1990年,加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在著名電化學家Fred Anson教授研究組從事燃料電池催化劑研究。

1993年,加入加拿大約克大學A.B.P. Lever教授課題組,進行非貴金屬催化劑和電化學感測器研究。

1995年,加入不列顛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工程系Colin Oloman教授課題組進行HO的電化學生成研究。

1998年,作為資深科學家和項目主管,加入世界頂級燃料電池公司巴拉德動力系統有限公司(Ballard Power Systems Inc.)。

2004年,受任於加拿大聯邦政府國家研究院燃料電池創新研究所(NRC-IFCI),歷任高級研究員、首席科學家、科技主管。

2013年被選為國際電化學學會(ISE)會士。

2013年起擔任國際電化學能源科學院(IAOEES)主席兼總裁。

2015年12月被選為加拿大工程研究院(EIC)院士。

2016年4月被選為加拿大國家工程院(CAE)院士。

2016年5月被選為英國皇家化學會(RSC)會士。

2017年9月被增選為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The Academy of Science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anada),成為加拿大三院院士。

現任上海大學教授,可持續能源研究院院長及理學院院長。

研究領域

研究領域涉及物理化學、材料學、電化學、電分析、電催化、電池、鋰離子電池、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器、光電化學以及感測器等各個方面。目前主要集中於納米材料(電極材料和電極催化劑),納米技術在電化學能源、轉換和存儲方面,包括燃料電池、電池以及超級電容器等方面的研究開發。

出版著作

至今已發表科學技術論文報告400多篇,被引用22000多次 (h-index~64);編著18本專著,41部書章節;120多場口頭演講(邀請報告60多次,包括大會報告和主題報告),獲16項美國及歐洲專利;撰寫90多份工程技術報告。

所編著的專著 所編著的專著

主要成就

2000和2001年分別獲得Ballard技術革新大獎。

2014年其在NRC-IFCI所帶領的團隊被認可為世界5強之一的燃料電池和催化劑團隊。

2014 & 2015 年被湯姆森路透社評為在過去10年內“全球科學和技術領域3000名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全球科學和技術領域被最高引用論文(1%)的論文作者”。

2013年被選為國際電化學學會(ISE)會士。

2013年起擔任國際電化學能源科學院(IAOEES)主席兼總裁。

2015年12月被選為加拿大工程研究院(EIC)院士。

2016年4月被選為加拿大國家工程院(CAE)院士。

2016年5月被選為英國皇家化學會(RSC)會士。

2017年9月被增選為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The Academy of Science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anada),成為加拿大三院院士。

2018年8月獲得2018年國際電化學能源科學與技術大會終身成就獎(EEST2018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s)。

擔任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滑鐵盧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巴西聯邦馬瑞仰大學、武漢大學和天津大學等15所大學/研究機構的客座教授。

擔任知名國際叢書及期刊的主編和編委。作為國際電化學會、美國化學會、美國電化學會和加拿大化學化工學會會員、加拿大國家重點科技基金評審、加拿大國家首席教授評審委員會委員,參與北美、歐洲、澳大利亞及亞洲國家著名科技基金評審,擔任2015年“納米技術俄羅斯國際大獎”委員會會評審員。同時也參與中國自然科學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獎勵評審。

擔任中國“先進電池材料理論與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2014-2019年)、中國廣西自治區主席科技顧問、廣西“低碳清潔能源材料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2014-2019年)。

培養的學生包括博士、博士後及高級訪問學者遍及美國、加拿大、中國、日本、巴西、西班牙及義大利,並在各自的國家成為電化學能源領域的領軍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