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張一凍的名字,此前筆者並不熟悉,查閱他的相關資料,方有所了解。此人真的不簡單、不容易,此人也真 的了不得、很難得。
從閱歷上看,張一冰很多職業都從事過。有了這樣的經歷,就有不凡的收穫。經歷就是體驗,經歷就是積累。他在文化站搞過宣傳,在中學當過老師,在大學讀過哲學、藝術學,在社會上從事過書畫編輯工作和書法文獻整理工作,刻寫《淳化閣帖》系列。他還在商海中從事過畫廊的經營。
對於傳統文化,他古詩詞和古文字都廣泛涉獵,藏頭詩能信手拈來,古文字的精熟程度可謂到了了如指掌的地步。對於書法,他自幼耳濡目染,得其父薰陶,後又臨習唐、宋法帖,書法日益彰顯水平和才情。他東、西、南、北、中都跋涉過,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在藝術界,以他這樣的年紀,有這樣的經歷、這樣的水平的,並不多見。
宋代林逋隱居西湖孤山,植梅養鶴,終生不娶,人謂“梅妻鶴子”。張一冰只有書法,其他的一切修煉也都是為了書法。或者說,他的大部分業餘時間是圍繞書法這個核心進行學習與探索。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五中說:“《眼鏡銘》:‘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讀書是補充理論,行路是加強實踐,理論和實踐互為提高、互為補充。古人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作為一種追求,因為這二者能使人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和能力。人類進化是從直立行走開始的,直立行走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自己需要的東西。張一冰學習書法做到了古人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些年,他不停地讀書、寫詩、行路、交友、寫字。
張一冰曾經花了整整一年時間將古本《辭海》上、下兩卷逐字讀完。當別人問起一個冷僻的生字怎么讀時,他不僅能告訴別人怎么讀,還可以將其意義、出自何處、有什麼典故一一講來。有些字,他甚至能告訴別人出自《辭海》中的哪幾頁。筆者知道北京的陳傳席教授和劉墨博士年輕時可以做到這種地步,如今能達到這種水平的人不多。
張一冰在中國書法第三屆“蘭亭獎”中獲二等獎的作品(見圖)胎出黃山谷的《諸上座帖》,“力肆而態足”,點、線、塊的處理非常和諧恰當,結字雄邁瑰奇,筆勢飄動俊逸,洋溢禪佛意韻,點畫的虛實處理非常高明,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中國書法講究“合情調於紙上”,運用筆法表達心中的韻律,描繪心靈所領悟的物態、天趣和生活中的體味、感悟。“書者,心畫也。”心靈最細微的顫動,都可以在紙上表達出來。此件獲獎作品個性強烈,力求創新,呈現出若熟若生的特殊效果。其章法善於穿插錯落、映照生髮;其線條瘦硬通神,使轉縱橫,時能出奇制勝;其用筆剛柔相濟,點畫長短互補。
董其昌認為書法需“熟後生”。“生”,不是生疏,而是陌生的新奇效應。20世紀德國著名戲劇家布萊希特提出戲劇中要有“陌生化效果”,即是讓觀眾欣賞戲劇時,對對象既了解又感到有些陌生,從而更好地增強吸引力,讓戲劇情節更耐人尋味。張一凍的書法正是在深厚的學問基礎上,通過點畫、結構、章法等種種變化,創造出一種“生”的“陌生化效果”。西方園林設計師喜歡把草坪修剪得十分平整,使人一覽無餘。而中國書法就像中式園林,講求移步換景,任意看去都是滿眼新奇,令人百看不厭。這便是“寓生於熟”———在掌握高度技巧的基礎上寫出“生”的效果。
張一凍的作品筆意縱橫,氣勢蒼渾雄偉,字法奇宕,如馬脫韁,無所拘束。其滿紙行雲流水,結體移形換位,字跡俯仰欹側,但點畫周到圓滿,字勢動靜統一,通篇給人一種鬱勃之氣,充盈著桀驁不馴的生命張力。可以清楚地看到,作品中那股剛毅挺勁的精神氣格,正是作者所要表達的書法內涵。
藝術成就
歷年參加國家級展賽
三十餘次,偶得嘉榮
近幾年來主要獲獎
中國書法第三屆蘭亭獎藝術獎<書法最高獎>
中國書法第四屆蘭亭獎佳作獎
中國書法第五屆蘭亭獎佳作獎
第三屆全國青年書法展優秀獎<全國獎>
首屆王羲之獎全國書法優秀獎<本項最高獎>
首屆趙孟頫獎全國書法優秀獎<本項最高獎>
首屆瘞鶴銘獎全國書法優秀獎<本項最高獎>
首屆媽祖獎全國書法展優秀獎<本項最高獎>
第三屆林散之獎全國書法展提名獎
蘭亭群星薈中原名家邀請展
蘭亭群星薈金陵名家邀請展
蘭亭星光西安名家邀請展
蘭亭名家走進苦禪故里邀請展
中青年五十家全國邀請展
蘭亭獲獎名家五體書法展
第十一屆全國書法大展
第十屆全國書法大展
第九屆全國書法大展
第二屆全國青年書法大展
第二屆全國冊頁書法大展
首屆孔子文藝獎
首屆張芝獎書法展
首屆陶淵明獎書法展
首屆全國小品書法展
首屆三蘇獎書法展
首屆鐵人杯書法展
首屆乾元杯書法展
第四屆扇面書法展
首屆孫過庭獎書法展
第七屆楹聯書法展
首屆沙孟海獎書法展
第二屆翁同和獎書法展
首屆全國電視書法大展
廉江紅橙獎全國書法展
首屆雲峰獎全國書法展
首屆鍾繇獎全國書法展
第二屆全國草書大展
首屆行書展,草書展
長征勝利七十周年展
首屆林散之獎等賽事中亦有小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