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刀箭竹
中文學名:弩刀箭竹,拉丁名:Fargesia praecipua Yi ,植物界,被子植物門,單子葉植物綱,鴨跖草亞綱,禾本目(Poales)或莎草目(Cyperales),禾本科,北美箭竹族、筱竹亞族,箭竹屬,弩刀箭竹。產雲南西北部。模式標本采自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弩刀箭竹
- 拉丁學名:Fargesia praecipua
- 界:植物界
- 族:北美箭竹族、筱竹亞族
-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綱:單子葉植物綱(Monocotyledoneae)
- 亞綱:鴨跖草亞綱(Commelinidae)
- 目:禾本目(Poales)或莎草目(Cyperales)
- 亞目:禾本目被認為與燈芯草目有親緣關係而共同起源於鴨跖草目。
- 科:禾本科(Gramineae)
- 亞科:竹亞科(Bambusoideae)
- 屬:箭竹屬(Fargesia)
- 種:弩刀箭竹
概述
種中文名:弩刀箭竹
種拉丁名:Fargesia praecipua Yi
種別名:什朗(獨龍語譯音,雲南貢山)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箭竹屬
屬拉丁名:Fargesia
命名來源:[Journ.Bamb.Res. 7(2): 12,68. 1988]
系中文名:帶鞘系
系拉丁名:Ser.Angustissimae
組中文名:箭竹組
組拉丁名:Sect.Fargesia
亞族中文名:筱竹亞族
亞族拉丁名:THAMNOCALAMINAE Keng f.
族中文名:北美箭竹族
族拉丁名:ARUNDINARlEAE Nees
超族中文名:北美箭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ARUNDINARIATAE Keng et Keng f.
亞科中文名:竹亞科
亞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稈高 4~5m,徑2~5cm,節 間長約22cm,綠色,幼時節下具白粉一圈,微顯縱細線棱紋,中空;籜環微隆起至隆起,稈環平或微隆起;每節分枝6~12枚。籜鞘宿存;籜耳及鞘口兩肩遂毛缺失;籜舌截平或微凹;籜葉外翻。葉片披針形,長 8.5~16.5cm,寬0.8~1.3cm次脈3~5對,小橫脈清晰。筍期8月。 稈為製作弩箭箭刀之上等材料。
形態特徵
竿柄長4—8厘米,粗1.5—3厘米。竿梢端直立,高4—8米,粗2—5厘米;節間長22—30厘米,竿基部節間長4—8厘米,圓筒形,無毛,幼時在節下方具一圈白粉,縱向細肋微顯著,竿壁厚2-4毫米,髓呈鋸屑狀;籜環微隆起至隆起;竿環平坦或微隆起;節內長2—4毫米,縱向細肋微顯著。竿芽闊卵形或卵圓形,常有白粉,邊緣具淡黃色纖毛。竿每節分6—12枝,與竿常作35度夾角開展,枝直徑1—4毫米。筍紫紅色,被棕色刺毛;籜鞘宿存,革質但上部較薄,長三角狀兼長圓形,遠較其節間為長,先端三角狀,背部無毛或上半部具稀疏棕色刺毛,縱向脈紋明顯,邊緣通常無纖毛;籜耳及鞘口縋毛均缺;籜舌截形或微凹,無毛,高約1毫米;籜片外翻,線狀披針形或線形,無毛.基部與籜鞘頂端有關節相連,易互相脫離,平直或內卷,邊緣通常平滑。小枝具4—10葉:葉鞘長3.5—5.5厘米,上部縱脊微明顯,邊緣通常無纖毛;葉耳無,鞘門兩肩各具長1-2毫米通常下彎(稀直立)之灰黃色繼毛1—4條,後者易脫落;葉舌呈弧形,隆起或截形,高約1毫米;葉柄長1—2.5毫米;葉片披針形,長8.5-16.5厘米,寬8—13毫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綠色,兩面均無毛,次脈3—5對,小橫脈清晰,葉緣一側具小鋸齒,另一側近於平滑。花枝未見。筍期8月。地理分布
產雲南西北部。海拔1850—2600米,生於狹谷之坡地常綠闊葉林下。模式標本采自貢山縣獨龍江鄉。
用途[1]
竿為獨龍族民眾製作獰獵用的弩箭、箭刀之上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