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這是一部關於青春、友誼、階級、抱負、失敗與救贖的電影,來自諾亞·鮑姆巴赫的當代版《曼哈頓》。這位導演曾執導過《魷魚和鯨》、《婚禮上的瑪戈特》以及《格林伯格》,以擅長描寫中產階層知識分子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困境而著稱。女演員格蕾塔·葛韋格可以稱為他的“繆斯”,總是扮演一些讓人放下戒備心的笨拙而可愛的女人。本片的女主人公弗蘭西絲是一名舞者,靠著給人上舞蹈教學課賺些生活費。就像她差不多年紀的人一樣,弗蘭西絲努力朝著自己的夢想卻一事無成。目前為止,她生活中最大的成就是交上一位知心摯友,索菲——一位神情嚴肅、說話尖酸刻薄的女生,與弗蘭西絲愛說笑的個性起了強大的化學反應,兩人十分投緣。她們就像一對桃樂絲·帕克(Dorothy Parker,1893-1967,美國詩人,作品經常犀利直率地諷刺當代美國人性格上的弱點)那樣評論著自己的生活,譬如“這間公寓很有自知之明”(當索菲來到了弗蘭西絲的新家)。不過偶爾她們也會承認——她們看起來就像一對不再發生性關係的女同志情侶。就在這種生活狀態之下,弗蘭西死慢慢地把心敞開給了一個男人,然而他們之間還有一些基本原則問題需要解決。說到底,弗蘭西絲最願意做的事還是——跳舞。媒體評論
好笑和傷感始終滲透在本片的黑白影像中,仿佛一束難以名狀的光勾起了每個人回想青春逝去或正在逝去時的憂傷,格蕾塔·葛韋格和諾亞·鮑姆巴赫深得“隨性”一詞的真諦,他們不去刻意營造喜怒哀樂,也不直接描述生活在紐約這座全世界最大城市的每個人的愛恨纏綿,甚至全片對話中充斥著青年人間性愛的青春氣息,我們也找不到一個接吻的鏡頭來為之佐證。長鏡頭加跳切的復古手法是一次向新浪潮的致敬(讓-皮埃爾·利奧德的大名很驚喜地出現在對話之中),卻真正抓住了紐約生之不易現狀的精髓,表現形式卻又是如此輕鬆的自我解嘲。“北漂”一族肯定最為感同身受,如同弗朗西斯.哈在經濟最為窘困時返回薩克拉門托的家,但一旦恢復點元氣,還是義無反顧地返回為夢想奮鬥的戰場,這份苦澀是自己心甘情願承受的,因為選擇了夢想,就得忍受過程中的孤獨與無助。最重要的是,《弗蘭西絲·哈》讓人想起了東京的《橫道世之介》,它們都描述著我們每個人生活中都可能出現的一類人物,他(她)滿腹才華,單純可愛、理想主義,對生命和周圍的家人朋友充滿深情,但舉手投足和言談之中總是散發著隨意的古怪因子,做著一些常人覺得好笑、荒謬、甚至違背常規、無法理解的事,可是,我們經常拿著常情去要求他們循規蹈矩,真正失去他們之後卻覺得滿腹的惆悵和失落。我們實際上明白,現實的殘酷和世俗的禁錮未能泯滅他們身上迥異常人的閃光點,情商為零和笨拙舉動也不能消減我們對他(她)的喜愛之情,相反,我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在生活中丟失了的自己。(來源:南都娛樂周刊作者:蘭波 標題:《弗蘭西絲·哈:難以名狀的隨性之光》)
幕後製作
主創訪談問:您的所有電影除了《Frances Ha》,其它電影裡面的主角給人印象都不是很討喜,這是為什麼呢?
諾亞·鮑姆巴赫:我從來沒有認為那些角色不討人喜歡。像是《格林伯格》,我一直以來對這樣一個角色很感興趣,事情似乎從來都不會如他所願,而且他還不願意承認,應該是不好意思承認。我越是打磨這個角色,這個角色好像變得更加多刺了,但是我還是對他充滿好感。所以某種程度上,我理解人們為什麼覺得我的角色不討人喜歡,雖然如此我還是不能贊同這一點。
問:你和你的現任女友格蕾塔一起合作了過去的兩部電影,還有以前你和你的前妻詹妮弗·傑森·李也合作過幾次。我很好奇為什麼你喜歡和你現實生活中親密的人合作?
諾亞·鮑姆巴赫:她們兩個人恰好都是很優秀的演員,而且也是我非常想與之合作的演員。很多一起工作的演職員都是我的熟人,我們總是在一起工作。我總是選擇熟悉的親友合作,因為我知道他們很適合這些角色。我喜歡把對我來說很重要,很有意思的東西帶到我的電影裡。
我愛在紐約拍電影是因為我對這個城市有種特別的情感,在這有很多回憶。即使不是在《魷魚和鯨》這種帶有明顯自傳性的影片當中,我也喜歡用我熟悉的地方作為外景地。像《Frances Ha》中的瓦莎學院就是我過去的母校,這些地方和我映象中的已經不再一樣,但它還是我的拍攝帶來許多靈感。至於詹妮弗和格蕾塔,我想她們是我身邊的最好的兩個女演員。
問:您的父母都是電影評論家(父親喬納森·鮑姆巴赫是一名小說家和電影影評人,母親是《村聲》雜誌評論員)。電影《魷魚和鯨》中有一段戲是傑夫·丹尼爾斯堅持帶著傑西·艾森伯格和其女友去看《藍絲絨》而不是《霹靂五號》,我猜想這也是來自於你的親身經歷。所以你是如何成為一個導演,你的父母對你的電影品味有什麼樣的影響?
諾亞·鮑姆巴赫:一旦開始製作電影我就會失去看電影的理智。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對父母灌輸給我的那些外國電影某種程度上有些地址,因為我只有十歲,這不是我的興趣所在。但是我知道那些都是很好的電影,後來我開始沉迷於史蒂夫·馬丁、比爾·默瑞和切維·切斯的電影,我還是很喜歡他們。上大學後,就開始感激父母當年的做法了,後來我開始研究歐洲電影和一些特別的美國電影。到了我自己製作電影的時候,想法又改變了,我的思維方式方法比以前更感性。我的哥哥尼科·鮑姆巴赫是哥倫比亞的電影學教授,我們都喜愛電影也愛聊電影,但是他對待電影單從理論上進行研究的方法讓我很難接受,雖然我尊重他,但是我真的不想再參與那樣的對話了。
問:電影的視覺風格非常特呂弗式,你們是如何突發奇想“該把這部電影做成新浪潮電影”?
格蕾塔·葛韋格:我覺得更多是臨時出現的靈感,但特呂弗電影對他(諾亞·鮑姆巴赫)的影響一直都在那兒。有一場我和Benji以及Lev第二天一起走進公寓的戲,我想他在拍的時候忽然意識到了與《不法之徒》的某一場景很相像。好吧,我們就照那樣來拍吧。實際上我們事先沒有討論過要借鑑特呂弗,也沒有想好該用什麼樣的音樂。只是拍著拍著就出現了很多致敬的地方。
電影花絮
繼《格林伯格》之後,格蕾塔·葛韋格與諾亞·鮑姆巴赫合作的第二部電影,兩人當時在現實中也是一對情侶檔。影片借用了多部新浪潮影片的配樂,包括《四百下》、《輕蔑》、《紅桃K》、《婚姻生活》、《美女如我》等等,還出現了致敬《零用錢》、《壞血》的段落。
影片在紐約的瓦莎學院取景,這裡是導演鮑姆巴赫的母校。
影片的主人公全名是Frances Halliday,在信箱的名牌上簡寫為“Frances Ha”,也就是影片片名。
導演諾亞·鮑姆巴赫將影片拍攝成黑白畫面來追求一種“過去”和“鄉愁”之感。
《弗蘭西絲·哈》的上映/發行日期
中國台灣 Taiwan 2013年6月28日美國USA 2012年9月1日
加拿大Canada 2012年9月7日......(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國USA 2012年9月30日......(New York Film Festival)
德國Germany 2013年(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西班牙Spain 2013年4月27日(D'A - Festival Internacional de Cinema d'Autor de Barcelona)
葡萄牙Portugal 2013年4月28日(IndieLisboa International Independent Film Festival)
美國USA 2013年5月2日(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國USA 2013年5月3日(Montclair Film Festival)
美國USA 2013年5月17日(limited)
澳大利亞Australia 2013年6月14日(Sydney Film Festival)
荷蘭Netherlands 2013年6月20日
俄羅斯Russia 2013年6月20日
英國UK 2013年6月21日(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加拿大Canada 2013年6月21日(limited)
捷克Czech Republic 2013年6月28日(Karlovy Vary Film Festival)
法國France 2013年6月30日(Paris Cinéma)
法國France 2013年7月3日
比利時Belgium 2013年7月3日
瑞士Switzerland 2013年7月3日(French speaking region)
波蘭Poland 2013年7月6日(limited)
以色列Israel 2013年7月11日(Jerusalem Film Festival)
波蘭Poland 2013年7月19日
紐西蘭New Zealand 2013年7月20日(New Zealan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瑞士Switzerland 2013年7月25日(German speaking region)
英國UK 2013年7月26日
愛爾蘭Ireland 2013年7月26日
德國Germany 2013年8月1日
瑞典Sweden 2013年8月16日
巴西Brazil 2013年8月23日
挪威Norway 2013年8月23日
冰島Iceland 2013年9月6日
希臘Greece 2013年9月18日(Athens Film Festival)
匈牙利Hungary 2013年9月19日(Jameson Cinefest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希臘Greece 2013年9月26日
葡萄牙Portugal 2013年10月17日
芬蘭Finland 2013年10月18日
丹麥Denmark 2013年10月31日
匈牙利Hungary 2013年10月31日
土耳其Turkey 2013年11月1日
斯洛維尼亞Slovenia 2013年11月9日(Ljubljan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義大利Italy 2013年11月23日(Torino Film Festi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