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曹操古直悲涼,曹丕便娟婉約,曹植文採氣骨兼備”(袁行霈《中國文學史》)
建安為漢獻帝年號(196-220),以曹操三父子為代表的創作反映了社會的動亂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時,又表現了統一天下的理想和壯志,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政治理想的高揚、人生短暫的哀嘆、強烈的個性、濃郁的悲劇色彩、這些特點構成了“ 建安風骨 ”(也叫 “漢魏風骨”)這一時代風格 。魏國統治者曹氏父子都愛好和獎勵文學,招攬文士,在他們周圍聚集了眾多作家。他們直接繼承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掀起一個詩歌高潮。
歷史概述
指漢魏之際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詩文的俊爽剛健風格。
漢末建安時期文壇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和女詩人蔡琰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普遍採用五言形式,以風骨遒勁而著稱,並具有慷慨悲涼的陽剛之氣,形成了文學史上“建安風骨”的獨特風格,被後人尊為典範。無論是“曹氏父子”還是“建安七子”,都長期生活在河洛大地,這種駿爽剛健的風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關的。
“風骨”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學品評的主要標準。
含義
風骨一詞最早大量套用於魏、晉、南朝的人物評論,大體上“風”偏重指精神氣質,“骨”偏重於指骨骼形態,二者密不可分,合二為一為風骨。後引用到書畫理論和文學評論之中。至於文學評論,當以南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風骨》最為精到:“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沉吟鋪辭,莫先於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則文風生焉。”意思是端直的言辭結合駿爽的意氣,形成格調勁健和藝術感染力強的“風骨”。
“風”
風,就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種內在的、能感染人的精神力量,有了風,文章才能鮮明而生動,當然,“風”始終比較虛化,它與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有關,但並非指內容和情感自身。
“骨”
骨是指文章的表現力,也就是說文章應該表現的剛健有力,“骨”是一個比較實的概念,直接體現在語言的運用上;語言準確、簡練、明晰,文章就能表現得有力。
風骨這一概念很強調完整性,它們可以從不同的側面去理解,但是不能分成兩個概念來看。
由來
漢獻帝最後的年號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文學史上的建安時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時間。這一時代的作家,逐步擺脫了儒家思想的束縛,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當時處於戰亂動盪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現得更為慷慨激昂,他們創作了一大批文學巨著,形成了文學作品內容充實、感情豐富的特點,即人們常說的“建安風骨”。
如像曹植的詩,既有一定的華美,又不至於傷害風骨,因此人們在提倡建安風骨時,不僅肯定了它的風骨,也肯定了它風骨和藻飾結合的一面。所以,從南朝到唐,提倡建安風骨的人儘管各自的著眼點不同,但基本上都是針對當時文壇上的一些不足,象辭藻過於華麗,用字過於艱深,風格軟靡無力,內容或空洞或繁雜,感情昧暗等,而要求作品有生氣,內容充實,感情充沛,風格明朗剛健等,這在文學史上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建安時期的文學作品,尤以詩歌最為突出,建安詩歌是從漢樂府和“古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些著作表現了時代精神。“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壇的領軍人物,曹操的詩文,深沉慷慨、氣勢雄渾;曹丕與文士相處極歡洽。王粲死時,他率眾文士送葬,說:“王粲生前喜歡聽驢叫,我們都叫一聲送他。”於是墓前響起一片驢叫聲。著有現存最早的七言詩《燕歌行》;曹植的文學成就最高,他文才富艷,辭藻華麗,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氣奇高、詞采華茂”的藝術風格。他的《洛神賦》是千古名篇,以精煉的語言及淳厚的感情,描繪出洛神絕世之美及純潔無瑕的形象。“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詩》是漢末戰亂動盪的真實寫照。
建安時期的文學作品雖也講究用辭和文采,但仍保持了樂府民歌的本色,不象後來某些文人詩那般過分追求辭藻。此外,劉勰也強調:辭藻修飾與風骨良好的結合,才是文章中的精品。
特點
由於漢末社會動亂,連年戰亂,這一時期的文人既有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負,又有務實的精神、通脫的態度和應變能力;他們不再拘束於儒學,表現出鮮明的個性,以曹氏父子為中心的建安文學家,在文學作品中表現出:政治理想的高揚、人生短暫的哀嘆、強烈的個性、濃郁的悲劇色彩,而這些,都構成了“建安風骨”的時代風格。
南朝齊梁時,劉勰論漢末建安之詩文風格為“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梗概而多氣也。”(《文心雕龍·時序》)
定性
這是文學史上的一個輝煌的時代,當然也是詩歌史輝煌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里,詩歌、辭賦以及散文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詩歌,興起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文人詩的高潮,從此奠定了文人詩的主導地位,給後世留下極深遠的影響。
建安文學的輝煌成就,對後來文學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南北朝劉勰和鍾嶸反覆推崇建安時期的文風;唐陳子昂盛讚“漢魏風骨”,李白有“蓬萊文章建安骨”的詩句;當代魯迅先生讚譽:建安是文學的自覺時代,從這個時候起,人們開始認識到文學有它自身的價值和獨立的地位。曹丕的《典論·論文》是現存最早的文學批評論文,是建安時代文學自覺的標誌。曹丕的《燕歌行》是現存最早的純粹的七言詩。
七子簡介
孔融
孔融(153-208)其實家學淵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孫,魯國曲阜人,後來為曹操所用。他年少時曾讓大梨給兄弟,自己取小梨,因此名垂千古,這也就是『孔融讓梨』的故事了。早年加入討伐董卓行列,後來為曹操辦事,但因勸阻曹操攻打劉備而被處死.,文才甚豐。現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詩。散文如《薦禰衡表》、《與曹公論盛孝章書》辭藻華麗,駢儷氣息較多;《與曹操論禁酒書》則有詼諧意味。其《雜詩》第二首,以白描手法寫喪子之痛,哀婉動人。
陳琳
陳琳(? -- 217)字孔璋,廣陵(今江蘇江都)人,為建安七子之一,擅長章奏書記。《飲馬長城窟》為他的詩歌代表作,假借秦代築長城故事,揭露當時繁重的徭役給民間帶來的苦難,尤為深刻。
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陽高平(今山東鄒城)人,為建安七子之一,並在七子中成就最高。他的《七哀詩》和《登樓賦》最能代表建安文學的精神。王粲被稱為七子之冠冕,其代表作《七哀詩》之一(《西京亂無象》)寫他由長安避亂荊州時途中所見飢婦棄子場面,深刻揭示漢末軍閥混戰造成的慘象及人民深重災難,使人怵目驚心。《登樓賦》是荊州時登麥城城頭所作,主要抒發思鄉之情和懷才不遇的愁恨,富於感人力量,是抒情小賦的名篇。
徐幹
徐幹(171-217)字偉長,北海(今山東濰坊市)人,建安七子之一。主要著作是《中論》,曹丕稱讚此書『成一家之言,辭義典雅,足傳於後。』(《與吳質書》)其情詩《室思》也寫得一往情深。
阮瑀
阮瑀 (?-212)字元瑜,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書記很出色,名作有《為曹公作書與孫權》。詩有《駕出北郭門行》,描寫孤兒受後母虐待的苦難遭遇,比較生動形象。
應瑒
應瑒 (?-217)字德璉,汝南(今河南汝南縣東南)人,建安七子之一。擅長作賦,有文賦數十篇,代表性詩作《侍五官中郎將建章台集詩》,音調悲切。
劉楨
劉楨 (?-217)字公幹,東平(今山東東平縣)人,建安七子之一。今存詩十五首,《贈從弟》三首為代表作,言簡意明,平易通俗,長於比與。
代表作品
《蒿里行》
曹操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燕歌行》
曹丕
秋風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
何為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
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
爾獨何辜限河梁?
《白馬篇》
曹植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飲馬長城窟行》
陳琳
飲馬長城窟,
水寒傷馬骨。
往謂長城吏,
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
舉築諧汝聲!
男兒寧當格鬥死,
何能怫鬱築長城。
長城何連連,
連連三千里。
邊城多健少,
內舍多寡婦。
作書與內舍,
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
時時念我故夫子!
報書往邊地,
君今出語一何鄙?
身在禍難中,
何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舉,
生女哺用脯。
君獨不見長城下,
死人骸骨相撐拄。
結髮行事君,
慊慊心意關。
明知邊地苦,
賤妾何能久自全?
《從軍詩》
王粲
從軍征遐路。
討彼東南夷。
方舟順廣川。
薄暮未安坻。
白日半西山。
桑梓有餘暉。
蟋蟀夾岸鳴。
孤鳥翩翩飛。
征夫心多懷。
淒淒令吾悲。
下船登高防。
草露沾我衣。
回身赴床寢。
此愁當告誰。
身服干戈事。
豈得念所私。
即戎有授命。
茲理不可違。
《丹霞蔽日行》
曹植
紂為昏亂,虐殘忠正。
周室何隆,一門三聖。
牧野致功,天亦革命。
漢祚之興,階秦之衰。
雖有南面,王道陵夷。
炎光再幽,殄滅無遺。
《雜詩》
孔融
岩岩鐘山首,赫赫炎天路。
高明曜雲門,遠景灼寒素。
昂昂累世士,結根在所固。
呂望老匹夫,苟為因世故。
管仲小囚臣,獨能建功祚。
人生有何常,但患年歲暮。
幸托不肖軀,且當猛虎步。
安能苦一身,與世同舉厝。
由不慎小節,庸夫笑我度。
呂望尚不希,夷齊何足慕。
《贈從弟》其二
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淒,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