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生堂

延生堂位於豐都縣城東北角,背負鬼城名山,面臨長江,四周林木蒼翠,景色怡人,是豐都佛教活動中心。

北京《延生堂》

“中華本草食療養生追求者”“中醫體制食療養生的先行者”北京《延生堂》所有產品均為民間養生食品、非藥品,由創始人苦研多年“中華食療養生”文獻與實踐相結合。
以“藥補·不如食補”“治病·莫如防病”為養生真諦,在熟讀千年華夏·藥學巨著《本草綱目》《黃帝內經》《百病食療》《神農本草經》《民間偏方》《食物相剋與搭配》等醫、藥學國粹後,以體制、四季、五行為食療理論。
精心甄選民間具有食療功效的五穀雜糧、果蔬籽仁為主,藥食同源類食品為輔,經低溫烘乾而熟後現場磨製,聘請京城權威營養學專家,通過合理膳食搭配,分兩代共推廣出一百四十種果·谷·藥類原料、配製出九十種配方等兩百餘種適宜各類人群“綠色食療、食補養生”膳食佳品!

重慶豐都延生堂

概況

延生堂位於豐都縣城東北角,背負「鬼城」名山,面臨長江,四周林木蒼翠,景色怡人,是豐都佛教活動中心。
延生堂原名東嶽殿,始建於唐代,清康熙年間更名「延生堂」,依律立壇傳戒,常住僧眾三十餘名,置田約一百六十畝,是川東享有盛名的佛教十方叢林。
延生堂禪院,位於重慶市豐都縣三峽庫區腹心,豐都縣是世界聞名的「鬼城」和旅遊開放縣城,由於三峽工程的興建,本縣列入重點淹沒縣之一,縣城將整體搬遷,豐都縣延生堂和天福寺房地產也隨之淹沒,中國佛教協會為援助被淹沒寺院在新址重建,於一九九八年組織法師到重慶地區做了重點考察。

歷史

清康熙十七年(一六七九年)通醉法師將其所著《錦江禪燈》十卷贈藏於此。一九二一年豐都佛教會在此成立。相繼舉辦佛化子弟學校,並成立了佛學研究社和居士林。
一九三五年禪堂忽遭火災,住持方廣法師募資重建。分上、中、下三殿,上殿為禪堂;藏經樓;中殿為大雄殿,兩側十八羅漢,正中供釋迦牟尼佛,殿後有石室,殿前有放生池;下殿供彌勒佛,兩側置鐘鼓。建築占地三千餘平方米。一九五八年延生堂被列為第一批漢族地區佛教寺廟保護單位。在「文革」期間,延生堂建築藝術、佛像雕刻、文物法器均遭毀損。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一九八七年經縣人民政府批准,將延生堂作為佛教活動場所對外開放並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十多年來分別將上、中、下三殿按古建格局坐脊、翹角裝修,室內重塑了與本殿常相適應的佛像共三十一尊,壁畫約三百平方米,另設鐘樓、鼓樓、藥師殿、地藏殿、觀音殿、達摩殿、天王殿等,寺內設有餐廳、住宿、小賣部等配套服務設施。豐都佛教協會設立於此,會長由重慶市佛教協會會長,重慶市華岩寺方丈、延生堂代理方丈心月法師兼任。
延生堂由於不斷完善內部設施和外部環境,往來敬香拜佛的遊客,絡繹不絕。一九八八年以如修法師、愛普法師為首的香港佛教代表團,一九八九年國際佛教弘法促進會均來延生堂參觀,捐資支持。中央電視台及有關新聞單位多次來延生堂拍攝鏡頭。一九九五年被四川宗教局評為兩個文明建設先進集體。

建築

延生堂現有地產三千零九十二平方米,房產一千二百一十七平方米,有常住僧人及宗教職業者十三名,信眾較廣泛。
此外,豐都尚有寥陽殿(大雄殿)、天子殿(閻羅殿)等佛教活動場所。
寥陽殿(又名大雄殿)建於明永樂年間,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一子蜀獻王朱椿所建行宮廖陽殿。殿前建奈河橋。清初改稱大雄殿供奉釋迦牟尼佛等神。現僧團屬佛教曹洞宗。
天子殿(又名閻羅殿)初建於西晉,重建於唐宋。唐名仙都觀、白鶴觀、宋為景德觀,明永樂年間稱閻羅廟,清康熙三年(一六六四年)名閻君廟,後稱天子殿。原為道家福地,唐代為佛教勝地。占地兩千四百一十三平方米,供奉陰曹地府閻羅王及諸神像,以及東、西地獄,演繹生死輪迴。現僧團屬佛教曹洞宗。
寺址:重慶市豐都縣名山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