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閣名聞天下,始於宋代大詩人黃庭堅的名詩《登快閣》。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江西詩派首領,在北宋詩壇上,與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齊名,世號“蘇黃”。黃庭堅任泰和知縣時,也常登閣遊憩,並於元豐五年(1082)賦詩一首: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這就是膾炙人口的《登快閣》詩。此後,“閣名遂大著”。史載:“迨黃太史庭堅繼至,賦詩其上,而名聞天下”。
快閣因有黃庭堅的題詩,吸引了許多達官名流和飽學之士前來遊覽題詠,歷經宋、元、明、清諸代不絕。著名的有南宋陸游、文天祥、楊萬里,元代的劉鶚,明朝的王直、羅欽順,清代的高詠等。歷代題詠的詩篇數以百計,其中文天祥的《囚經泰和仰望快閣感賦》為黃庭堅《登快閣》詩之後最負盛名的詩篇。1278年10月,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廣東,被元人所執,囚於船中,解往大都。船過泰和,文天祥望見快閣,如遇廬陵父老鄉親,作《囚經泰和仰望快閣感賦》,以志傷懷:“書生曾擁碧油幢,恥與群兒共豎降。漢節幾回登快閣。楚囚今度過澄江。丹心不改君臣義,清淚難忘父母邦。惟恐鄉人知我瘦,下帷絕粒坐蓬窗。”其凜然氣節和赤子之情躍然紙上,至今讀來令人感慨不已。
星移斗轉,世事滄桑。一千多年來,這座著名的古建築卻屢建屢毀。據記載,明萬曆十六年(1588)毀於水,十九年修復;清嘉慶十八年(1813)公修,道光四年(1824)由邑人曾敏才捐資重建;鹹豐三年(1853)毀於兵燹,五年重建;
快閣為磚木結構,共三層,高台迴廊,大紅石柱,青瓦重檐,瓷鷗蓋頂。檐楔彩色螭頭,梁雕龍畫鳳,穹頂圖飾。閣廳正面牆上嵌有黃庭堅像及黃庭堅自題像贊。藏經室臨河左右側的牆壁上,分別嵌有一石匾。左側是宋代詩人陸游題寫的“詩境”二字,右側是黃庭堅的手書箴言,即著名的戒石銘:“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這些題詞筆力雄健,是不可多得的書法精品。閣下的倍園、盟鷗館、山谷祠與快閣參差媲美,構成“西昌八景”之一的“快閣盟鷗”。
相關詞條
-
廬陵
廬陵指吉安縣,民國三年廬陵縣改稱吉安縣。吉安市在隋朝成為廬陵郡,故吉安古時又稱廬陵。發端於這裡的廬陵文化向來受到專家學者們的高度關注,許多研究成果為當地...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人口民族 自然地理 社會 -
廬陵文化
廬陵文化,是吉安江右人創造出來的區域性文化,亦是贛文化的重要支柱。它是指以廬陵古治屬為核心,輻射而涵蓋現今吉安市十餘縣(區)及周邊市區的區域性文化,突出...
由來 文化內涵 歷史地位 文化特徵 -
快閣
快閣雄踞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城區東側的泰和中學校園內。這座閣樓始建於唐代乾符元年(874),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它初為奉祀西方慈氏(俗稱觀音大士)...
名字由來 結構與文化 地理環境 -
泰和快閣
我國南方樓台亭閣甚多,但具名氣的屈指可數。泰和快閣算得上是全國聞名的古閣樓建築之一。它以獨特的建築風格、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遺產而載入《中國名勝詞典》...
歷史記錄 重建 文化傳承 -
快閣樓
快閣樓雄踞在江西省泰和縣城東側的泰和中學校園內。這座閣樓始建於唐代乾符元年(874),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它初為奉祀西方慈氏(俗稱觀音大士)之所...
歷史文化 建築結構 快閣底蘊 -
《滕王閣序》
《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唐王勃作,作亦名《滕王閣詩序》,駢文篇名。《滕王閣序》以語言流光溢彩、美不勝收而成為千古傳誦的佳作。文中鋪敘...
原文 注釋 譯文 創作背景 作品特色 -
《之官五羊,過太和縣登快閣,觀山谷石刻,賦》
《之官五羊,過太和縣登快閣,觀山谷石刻,賦》作者楊萬里,是宋朝的一部詩詞。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臥廬詞話
昔譚仲修謂蔣鹿潭,鹹豐兵事,天挺此才,為倚聲家老杜。斯言當矣。與蔣同時唱和而工力悉敵者,有秀水杜小舫文瀾。其采香詞二卷,八十二首,幾於首首可傳,不能選錄...
杜文瀾詞 張子野詞 魏伯子詞 李漁衫詞 勒少仲詞 -
《快士傳》
今念系抵當在柴家之人,與家奴不同,故從輕議,發出官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