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陽山景區

廣陽山位於沙河市區西行30公里處的渡口村北,主峰海拔718米,是中華道教聖地北方名山。

簡介

廣陽山位於沙河市區西行30公里處的渡口村北,主峰海拔718米,是中華道教聖地北方名山。 太行渡槽:該渡槽跨度101米,全長220米,高53米,是一座漿砌單拱渡槽,主拱為空腹式變截面懸鏈線無鉸拱,小拱17孔,單孔單跨6米,渠道牆高2.3米,厚1米,過水深2米,過水寬2.4米。1973年11月動工,1976年5月竣工。該渡槽猶如一道彩虹飛架兩山之巔,主拱上的8900塊弧形石,每塊重1.2噸,該渡槽原為中國第一單孔寬度漿砌石拱橋,現為華北第一。它以令人驚嘆的氣勢,展現了沙河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著名景點

廣陽山遠景:此山座落在山川之北,一日間其東、南、西三面均可看見陽光,故名廣陽山。廣陽山主峰海拔718米。在綠樹輝映的山石間,處處都有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 山前流水:傳說古時有一口老君泉,四季常溫,用泉水洗浴可去除百病。後來,只因一位年輕後生說了句不敬重的話,惹得老君一怒之下,將泉搬到了山後,這就是今天的映雪湖溫泉。 三教堂:此處元代有一尼姑庵,明代擴建為三教堂,儒、釋、道三教並存,體現了我們中國人對宗教的包容性。明、清時期一直是廟堂齊整,香火旺盛。 小石橋:當地人稱通天橋。這橋石後邊山岩上的指印,人說是老君擔水時手攀山石留下的。 老君洞:傳說老子修行時住的山洞,古縣誌上叫老君洞,也叫聖人室。老子姓李名耳,亦叫老聃,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在石典文學中被塑造成玉皇大帝身旁長生不老仙丹的太上老君。他身邊這頭斷了一隻角的青牛,人說是老君放牛時,不小心吃了臨村八里廟的莊稼,給打斷的。 老君台:洞前有塊平地叫老君台,過去曾有石碾、石磨,傳說是老君用過。在這兒,山青景秀、賞心悅目。明代沙河知縣肖泮遊覽到此,樂不思返,曾題詩讚曰:“萬仞當空壁立秋,山聲水色自悠悠,何為謝卻人間事,赤腳騎牛洞中游。” 草帽洞:洞口小,裡面卻別有天地,頂似草帽,壁如螺旋,遊人進入洞中轉動身體,石壁好假也轉動起來,大有飄然欲仙之感。 壁上題詞:石壁上有一首首的即興之作是各個時期文人墨客遊覽此地時留下的。“老聃修行處”這塊石碑是我國著名詞作家喬羽老先生所題。他先後多次在渡口村居住,《劉三姐》、《紅孩子》和《上甘嶺》插曲歌詞等都是在此居住時創作的。 廣陽山遠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石人語其:“前有渡水,後有溫泉,左有羅漢洞,右有漆泉寺”、“雲封洞口、霧鎖玄門、草木先春、樵歌牧舞,使游者心曠神怡,榮辱皆忘,堪稱一方聖地也。”在歷史上慕名而來者多不勝數,如尹喜追隨老子到山頂上的尹家寨居住,清初畿南四才子之一的申涵光也到此隱居多年。六十年代,中國歌劇舞劇院曾把該村作為體驗生活的基地。在今天,廣陽山也同樣得到了千千萬萬遊人的稱讚。中國老子研究會經過多次考察論證,得出了老子在涵谷關寫下《道德經》之後去所就是這座廣陽山,從而解開了這個千石之迷。 乘車路線:市區乘車西行至白塔――渡口辦事處即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