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陸軍講武堂

1908年7月3日(清光緒三十四年六月初五) 廣西陸軍講武堂開學。這一天,廣西巡撫張鳴岐創辦的廣西陸軍講武堂開學,堂址設在龍州南標營。學堂分甲、乙、丙3班,甲、乙班各向社會招生,丙班由龍濟光、陸榮廷所部的左江、邊防兩巡防隊將弁中選送;附設學兵營,有學兵300人。次年9月,堂址遷南寧。1910年初講武堂學員畢業,甲、乙班學員97人入新軍各標營充學習官,合格者補授軍官;丙班學員回原部任職。講武堂即隨學生畢業而停辦 。

中日甲午戰爭後,裁減綠營,編練新軍。廣西最早的新軍,是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從湖南招募500人, 在桂林編為一營,定名為新練新軍第一營,由郭人漳兼任營長,林虎任督操官(後升為營長) ,訓練6個月後,全營調往廣東肇慶。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邊仿督辦 鄭孝胥在龍州又練1營新軍,約600餘人。次年,陸軍部制定在全國練新軍36鎮的規劃,限廣 西在5年內編練一鎮(番號為第二十五鎮,每鎮約12500人)。時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蔡鍔、李書城等均被請來廣西協助編練新軍, 但廣西當局不重視, 加上財政支絀,一鎮每年需軍餉 130餘萬兩。當時廣西歲人約為300多萬兩,則耗歲人之半。至宣統元年(1909年),除在桂林編練一混成協(後稱旅)外,令廣西提督龍濟光、左江鎮總兵陸榮廷各在南寧、龍州就所統舊 軍挑選精銳,各練新軍步隊1標(相當於團)。新軍情況不一,桂林之協多是徵集的新兵,邕、 龍標是舊軍的班底加上新式的操練。所編新軍皆不滿額,兵種不全。廣西陸軍混成協由步兵 2營、騎兵營、炮兵營、工兵營、輜重營、機槍隊組成,總共2000多人。

為了培養新軍骨幹,當時還在龍州、南寧、桂林創辦了講武堂、陸軍國小、幹部學校等。

講武堂

邊防將弁學堂,是廣西最早的軍事學校,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十一月督辦鄭孝胥蒞邊 創辦的, 堂址設在龍州陳勇烈祠。學生100餘人,半取軍中識字勇丁,半取邊防優秀子弟。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太平思順兵備道莊蘊寬繼鄭孝胥任邊防督辦後,把邊防將弁學堂改 為 邊防陸軍教導團,任鈕永建為監督,聘日本原小太郎為總教習。莊蘊寬調省任廣西兵備處總辦後,龍濟光繼任太平思順道兼管全邊營務處,改陸軍教導團為 陸軍講武堂,蔡鍔任 堂長, 聘日本太尉13人任教習。 學生是巡防營的一小部分軍官,分步、炮、工、輜4個隊。後因辦理不善,外國教習,跋扈恣肆,使講武堂“紊如亂絲”,宣統元年(1909年)初派蔡鍔前往整 頓,次年停辦。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在南寧也辦過講武堂1所,蔡鍔任總辦。

學兵營

龍州學兵營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 春開辦蔡鍔兼營長。學兵營分4個隊:前隊是榮軍 (陸榮廷所部)的士兵;左隊是濟軍(龍濟光所部)的士兵;右隊是從湖南招考的學生;後隊是 從廣西招考的學生。學兵營訓練幾個月即結業停辦。

桂林學兵營 營長方聲濤。 主要是培養軍士。全營有步兵3個連,318人;騎兵1個連, 66人;炮兵1個連,126人;工兵1個連,126人。學員結業後,大部份被分配到廣西陸軍混成 協充任班乾。

陸軍國小

陸軍國小,設在桂林,堂址先是在桂林南門外舊校場的兵棚,後搬到象鼻山旁邊的新建 陸軍國小。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冬招考第一期學生,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春開學。嗣後 每年招生1次,每次100名,共招4次。3年畢業升陸軍中學。 (李宗仁、李品仙、黃紹竑、夏 威、廖磊等新桂系將領均在該校畢業)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前,先考人陸小的兩班學 生160餘人, 已升到湖北武昌陸軍中學,參加了武昌起義。陸小尚未結業的兩班學生,因革 命影響,時局混亂,無人主持,被迫停學。後大部份學生參加了北伐學生軍。

陸軍幹部學堂

幹部學堂,設在桂林南門外舊校場,是培養新軍基層幹部的軍官學校。始稱“廣西混成 協幹部學堂”,後改稱“廣西陸軍幹部學堂”。直隸於廣西省兵備處。編制有:總辦 (先為 莊蘊寬,後為蔡鍔、覃鎏欽) ,總辦下設監督(先為李書城,後為陳之驥、張文通),監督下 分步、 騎、炮、工、輜5科。共辦了兩期,第二期於宣統元年五月開學,次年冬畢業;第二 期是宣統二年(1910年)三月招生,次年(1911年)八月臨畢業,傳武昌起義,忙舉畢業。兩期 350多人,多充任陸軍混成協的排長、司務長等職。

陸軍測繪學校

陸軍測繪學校,設在南寧。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開辦,蔡鍔任總辦。時為測繪軍 用地圖而辦的技術性學校。學生幾十人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