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第1版 (2003年10月1日)
精裝: 18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806663936
條形碼: 9787806663936
尺寸: 30.2 x 21.2 x 2.6 cm
重量: 1.6 Kg
作者簡介
朱學穩,男,研究員,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學、洞穴學與岩溶學家。1932年11月12日生,安徽舒城人。1954年南京大學地質系畢業。早年在國家地質部與我國著名工程地質學家谷德振、戴廣秀共事。參加過長江三峽壩址比選勘探及庫區滲漏調查論證、貴州區域岩溶研究和成昆鐵路工程地質勘察。1965~1977年是國家地質部南江大隊的技術負責人。20世紀80年代以來,致力於洞穴與岩溶學研究及岩溶旅遊資源調查與開發規劃設計,並長期組織領導中外聯合洞穴探險工作。曾是加拿大McMaster-大學高級訪問學者,出訪過英國、愛爾蘭、加拿大、美國、匈牙利、奧地利、古巴、澳大利亞、法國和瑞士等國。在國內外發表論著近百篇。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和二等獎(集體)和多項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在學術上提出“峰林喀斯特的同時態系統演化論”“地下河洞穴的系統發育和演化模式”等理論,是國內外“岩溶天坑”命名、科學概念建立的第一位學者。近十多年來,為了我國南方岩溶區旅遊資源的開發、旅遊業的發展,不顧年邁、盡心盡力,特別是在重慶市武隆縣旅遊業的發展及奉節天坑地縫和廣西樂業大石圍天坑群的評價、開發等方面均作出了重要貢獻,受到當地政府的表彰,在當地人民民眾中有口皆碑。曾任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副所長、廣西區科協委員、中國地質學會理事、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副秘書長。現任中國地質科學院高級科技諮詢中心委員、中國地質學會洞穴研究會會長、岩溶專業委員會委員、徐霞客研究會常務理事、旅遊地學研究會委員、中國科學探險協會理事、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會員、“中國岩溶”編委會副主任。黃保健:男,副研究員,1964年2月15日生,廣西貴港市人,1986年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原長春地質學院J地質系畢業。先後從事礦床水文地質、農田水文地質、土壤生態、洞穴與岩溶景觀的調查與研究工作。20世紀80年代在晉、冀、魯、豫、蘇、皖、遼等省參加中國北方地區岩溶大水礦床治理的基礎岩溶研究,20世紀90年代在桂中與湘西地區從事岩溶石山綜合治理與土壤生態研究以及在川西地區進行水電工程岩溶水文地質勘探,自21世紀初起轉向岩溶景觀與洞穴資源調查研究與開發規劃設計,發表論著近十篇。
朱德浩:男,研究員,1940年12月生,196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1964~1976年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從事地貌研究,1976年11月至今在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從事岩溶地貌與洞穴研究工作。發表過岩溶地貌和洞穴學方面的學術論文、學科綜述等六十多篇。參與完成的《中國岩溶學》一書的研究成果獲國家地礦部1996年科技進步一等獎、《桂林岩溶地貌與洞穴研究》一書1988年獲國家地礦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陳偉海,男,副研究員,1965年10月生,廣西桂平市人。198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長期從事岩溶地區地質綜合調查研究和岩溶水文地質、景觀資源、地質遺蹟、洞穴資源的調查、評價與開發,以及洞穴資料庫、洞穴環境研究等工作。先後主持及參與完成科研項目二十多項,如重慶奉節天坑地縫岩溶景觀及世界自然遺產價值研究、重慶武隆岩溶地質公園綜合考察等。已撰寫科技論文15篇、專著1部。
內容簡介
《廣西樂業大石圍天坑群發現探測定義與研究》以廣西樂業大石圍天坑群研究為基礎,所討論的內容涉及國內外現已發現的主要天坑。在塌陷成因的岩溶天坑方面,大石圍天坑群是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實例,具有“塌陷天坑博物館”的科學內涵和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廣西樂業大石圍天坑群發現探測定義與研究》是目前國內外最全面、最深入、最理論化討論岩溶天坑(karsttiankeng)的第一部著作,故在岩溶和洞穴科學上具有開創性。書中所提出的一些新發現、新思維、新概念和新認識,在岩溶地貌學、岩溶水文地質學及岩溶與洞穴學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研究與實踐上,均具有重要的啟示與創新意義。第11章為《廣西樂業大石圍天坑群發現探測定義與研究》詳細摘要,同時以中、英兩種文字刊出,以便於國內外更多的讀者與同行較全面而又及時地了解《廣西樂業大石圍天坑群發現探測定義與研究》的主要科學內容。
目錄
第1章 廣西樂業大石圍天坑群的地理位置與分布
1.1 地理位置
1.2 自然地理特徵
1.3 地質與岩溶地貌特徵
1.4 百朗地下河系統
1.5 天坑群的組成與分布
第2章 大石圍天坑群的發現、探測與科學研究
2.1 發現經過
2.2 科學發現的意義與價值
2.3 大石圍天坑群的探險與科學考察
2.4 大石圍天坑群的調查與科學研究
第3章 大石圍天坑群的基本特徵
3.1 形態特徵
3.2 天坑群的規模
3.3 天坑與地表岩溶形態及地下洞穴大廳和地下河的關係
3.4 天坑周邊的生態環境現狀及生物多樣性
第4章 大石囤天坑群形成的主要地質條件
4.1 地層與岩性條件
4.2 地貌條件
4.3 水文地質條件及地下河系統
4.4 地質構造與新構造運動條件
第5章 我國其他重要天坑
5.1 我國岩溶天坑的科學發現與研究
5.2 小寨天坑群
5.3 石院天坑群
5.4 箐口天坑群
5.5 小岩灣天坑、大岩灣天坑
5.6 龍缸天坑
5.7 號龍天坑與交樂天坑
5.8 其他天坑
第6章 天坑的科學含義及其規模等級劃分
6.1 岩溶與岩溶形態
6.2 岩溶漏斗與岩溶天坑
6.3 天坑的命名與科學含義(定義)
6.4 岩溶天坑規模的級別劃分
第7章 岩溶天坑的成因類型與基本特徵
7.1 塌陷型天坑及其基本特徵
7.2 沖蝕型天坑及其基本特徵
第8章 岩溶天坑的形成條件與發育階段
8.1 塌陷型天坑的形成條件
8.2 沖蝕型天坑的形成條件
8.3 天坑的發育階段.
第9章 我國天坑在世界上的地位
9.1 世界上的天坑
9.2 我國岩溶天坑在世界上的地位
第10章 天坑在岩溶科學研究中的意義及其旅遊價值
10.1 天坑在岩溶科學研究中的意義
10.2 我國岩溶天坑發育的地質年代分析
10.3 天坑的旅遊價值
第11章 全書詳細摘要
11.1 中國岩溶天坑的現有發現
11.2 岩溶天坑科學發現與研究的意義
11.3 岩溶漏斗與岩溶天坑
11.4 岩溶天坑命名及其科學含義(定義)
11.5 岩溶天坑的成因類型及其基本特徵
11.6 岩溶天坑的形成條件
11.7 中國岩溶天坑形成的地質年代
11.8 中國岩溶天坑在世界上的地位
11 The summary of this book in English
11.1 discoveries ofkarsttiankengs in Chinaup to date
1 1.2 The importance of the scientific discovery and research of karst tiankengs
11.3 karst dolines and karst tiankengs
11.4 Nomenclature and definition ofkarst tiankeng
11.5 Genetic types and main features of karst tiankengs
11.6 Development environments ofkarsttiankengs
11.7 The geological age ofkarst tiankengs
11.8 The status of chinese tiankengs within the karst of the world
Acknowledgment
後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