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業縣

樂業縣

樂業,被譽為“世界天坑之都”,位於廣西西北部,地處雲貴東南麓,東北與河池市天峨、鳳山兩縣相鄰,東南依凌雲縣,西南與田林接壤,西北與貴州省的冊亨、望謨、羅甸三縣隔紅水河相望。縣城距國家重點工程龍灘水電站160公里,距百色市168公里,距廣西首府南寧市400公里,距貴州省省會貴陽市370公里,是重慶、貴州經龍邦口岸(國家一類口岸)往東協國家最為便捷的通道之一。 全縣現轄4鎮4鄉,有84個村民委(社區)1084個村民小組,總面積2617平方公里,石山面積占30%,土山面積占70%,居住著壯、漢、瑤、苗、布依、彝、仫佬、仡佬、京、水、侗等11個民族,其中壯族占50%,漢族占48%,其他少數民族占2%。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樂業縣境,秦代屬象郡。漢初,屬南越國地。漢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漢武帝出兵南越,次年冬平定南越,重新置郡,縣境屬交州鬱林郡、益州牂牁且蘭縣地。縣境大部為夜郎國地。

三國時代,縣境屬吳國的廣州鬱林郡地(東部屬蜀國的益州毋斂縣地)。

晉朝屬廣州晉興郡(東部屬毋斂縣地)。

南朝:宋、齊時期屬廣州晉興郡(東部屬寧州毋斂縣地);梁、陳時期屬南定州晉興郡(東部屬龍州馬平郡地)。

隋朝屬揚州鬱林郡地(東部屬始安郡地)。

唐初屬嶺南道羈縻雙城州地。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後屬嶺南西道邕管羈縻黔州道黔州地(東部屬羈縻峨州,治所在今天峨縣坡結鄉,西南補屬羈縻橫山郡之如賴縣),半為溪峒。

五代時,先屬楚,後入黔州屬後蜀。

宋初屬廣南西路的來安路,磡峒。皇祐五年(1053年)後,屬廣南西路邕州都督府、右江道橫山寨(東部屬夔州路的峨州地)。

元朝屬廣西道田州路泗城土州(東部屬慶遠南丹溪峒等處軍民安撫司、那州、地州、東蘭州)。

明朝,屬廣西布政司泗城土州、慶遠府程縣。

清初屬廣西行省泗城土州。順治十五年(1658年),昇州為土府。順治十八年改為軍民府,屬思恩府。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歸流(即改土府為流,將原來的世襲改為流官)。直隸右江道。乾隆五年(1740年)置凌雲縣(轄縣域的全部),屬泗城府。同年凌雲置天峨分縣(縣衙署置天峨縣境平臘屯),縣域東部為其所轄。乾隆九年,泗城府改隸左江道。乾隆四十六年天峨分縣衙署遷至向陽圩,縣域東部仍為其所轄。

民國元年(1912年),撤銷府治之凌雲縣,直屬泗城府。民國2年,撤銷泗城府,易為凌雲縣公署。民國19年改稱凌雲縣政府。由民國2年至民國23年屬廣西省田南道。當時,樂業為團區。民國元年至民國23年間,向陽圩為天峨彈壓委員辦公署、凌雲北路民團總督隊、第十四區團務分局及“特別區公所”駐地,縣域東部為其轄區。民國24年1月,從凌雲縣分出樂業團區成立樂業縣(把天峨團區的西馬鄉撥給樂業,把原樂業團區的浪平鄉、百平鄉撥給田西縣)。是年屬百色行政監督區,區治百色。民國31年3月屬廣西第五行政督察區,區治百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初期仍置樂業縣,1951年8月裁撤,將樂業併入凌雲縣,稱為凌樂縣。1953年後屬桂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專區。1956年3月後屬桂西壯族自治州百色地區工作委員會,1958年3月後屬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地區專員公署。1961年8月凌樂分縣,復置樂業縣至今。  

1996年,樂業縣面積2615平方千米,人口約13.2萬人。轄2個鎮、8個鄉:同樂鎮、甘田鎮、武稱鄉、邏沙鄉、新化鄉、馬莊鄉、邏西鄉、幼平鄉、花坪鄉、雅長鄉。縣政府駐同樂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樂業縣總人口144816人。其中:同樂鎮29285人,甘田鎮10899人,武稱鄉11390人,邏沙鄉15605人,新化鄉20590人,馬莊鄉10872人,邏西鄉8693人,幼平鄉16110人,花坪鄉13111人,雅長鄉8261人。

2002年8月1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同意:新化鄉改為鎮建制,原轄行政區域不變(桂政函[2002]146號);花坪鄉改為鎮建制,原轄行政區域不變(桂政函[2002]147號)。調整後,樂業縣轄4個鎮、6個鄉:同樂鎮、甘田鎮、新化鎮、花坪鎮、武稱鄉、邏沙鄉、馬莊鄉、邏西鄉、幼平鄉、雅長鄉。

2005年6月2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桂政函[2005]176號)同意調整樂業縣部分鄉鎮的行政區劃:撤銷武稱鄉,原武稱鄉板洪、百樂2個村劃歸甘田鎮管轄,原武稱鄉武稱、魚塘、達存、龍門4個村劃歸同樂鎮管轄;撤銷馬莊鄉,原馬莊鄉扁利村劃歸幼平鄉管轄,原馬莊鄉個馬、七更、卡倫、打路、中停、平峨、魚里7個村劃歸邏西鄉管轄。

全縣現轄4個鎮、4個鄉:同樂鎮、甘田鎮、新化鎮、花坪鎮、邏沙鄉、邏西鄉、幼平鄉、雅長鄉。縣政府駐同樂鎮。  

行政區劃

2000年,樂業縣轄2個鎮、8個鄉:同樂鎮、甘田鎮、武稱鄉、邏沙鄉、新化鄉、馬莊鄉、邏西鄉、幼平鄉、花坪鄉、雅長鄉。

2003年,花坪鄉撤鄉改花坪鎮,新化鄉撤鄉改新化鎮。

2003年樂業縣行政區劃一覽
同樂鎮 三樂、新興、新業、立新4個居委會;常仁、平寨、龍洋、央林、豐洞、刷把、六為、上崗、九利、石合、百龍11個行政村
甘田鎮 夏福、四合、達道、九洞、甲龍、大坪6個行政村
新化鎮 仁里、皈里、諧里、百坭、中合、百寸、店坪、磨里、伶弄、樂翁、林立、那尾、那社、連串14個行政村
花坪鎮 運賴、花岩、花坪、南乾、岜木、浪篩、煙棚7個行政村
武稱鄉 武稱、龍門、百樂、板洪、達存、魚塘6個行政村
邏沙鄉 仁龍、山洲、漢吉、太平、黨雄、九龍、塘英、全達、邏瓦、龍南、黃龍11個行政村
馬莊鄉 扁利、個馬、中停、七更、卡倫、平峨、魚里、打路8個行政村
邏西鄉 民西、民友、巴勞、民權、民治、民享6個行政村
幼平鄉 上里、幼里、馬三、百安、五寨、渡口、隴那、百中、通曹、達心10個行政村
雅長鄉 新場、百康、尾溝、三寨、雅庭5個行政村

2005年,撤銷武稱、馬莊兩鄉。

地理環境

樂業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降水量1100--1500毫米,相對濕度83%,極端高溫34℃,極端低溫-5.3℃。因其無霜期較長,年平均氣溫在16.3℃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地貌

縣境屬於雲貴高原的東南麓。由於古代地殼多次變化,地層褶皺起伏,加上受流水的侵蝕強烈,地表遭受切割,峰高谷深,已失去第三系的始新世—古新世形成的雲貴高原地貌景觀。雖然演變,但仍有相似之處。如新化(甲里)谷地,始新至新世所堆積的紫紅色塊狀礫岩,已上升到河谷以上60~120米,地面抬升幅度200~300米,紅層礫岩,已被水流切穿基底,到三迭系中統的砂岩、頁岩,同時在河流兩側中堆積Ⅰ—Ⅱ級階地鬆散堆積物有白泥、砂卵石層。  

氣候

樂業縣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縣境內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縣內各地年平均溫度在16.0℃~20.9℃,1964年至1985年間,平均氣溫為16.4℃,其中1980年最高,為16.9℃。1976年、1984年最低,為15.8℃。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是23.4℃,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是7.4℃,氣溫年較差為16.0℃,極端最高34.0℃(出現在1983年5月14日),極端最低為-5.3℃(出現在1975年12月29日)。  

資源

土地資源

據1981年農業普查,全縣土地392.55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50709畝,占總面積的3.84%,林地面積2150629畝,占總面積的54.79%;牧地面積96439畝,占總面積的2.46%;其他荒地971412畝,占總面積的24.74%;難以利用的石山30093畝,占總面積的7.64%,其他地類256218畝,占65.30%。

1989年至1990年,全縣土地利用詳查,全縣土地面積392.95萬畝。土地資源的特點:荒草地多,可開發為耕地、林地或牧草地。部分裸岩及石礫地可封山育林或種植一些樹種,發展林業。土地質量中等,以耕地為例,一級地占29.35%,二級地占26.14%,三級地占19.26%,四級地占25.25%。從土壤肥力看,有機質含量>3%(屬豐量)的占23.44%;2%~3%(屬中量)的占63.5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