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師範大學研究生學院

廣西師範大學研究生學院

廣西師範大學研究生學院是廣西師範大學的下屬學院。廣西師範大學是廣西省屬重點大學。

基本概況

廣西師範大學是廣西省屬重點大學。其前身是創辦於1932年的廣西省立師範專科學校,校址在桂林雁山,是中國近代早期的高等師範學校之一。我國著名教育家、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楊東蓴為首任校長。廣西省立師範專科學校於1936年併入廣西大學,1941年重建,校址在桂林市東靈街、六合路。1942年3月改為廣西省立桂林師範學院,1943年8月又改為國立桂林師範學院,直屬中央教育部。在抗戰期間的1944-1945年,學院的教師學生及家屬帶著一部分器材,於戰亂中歷盡艱辛,疏散、遷移到廣西三江、貴州平越,直至抗戰勝利才返回桂林。1947年1月從桂林遷址南寧,並更名為國立南寧師範學院。1950年再次併入廣西大學,後遷回桂林。1953年全國院系調整,在原廣西大學的校址上(桂林市將軍橋),以文教學院、理學院留下的部分人員、師範專修科學生和房地產、圖書資料以及儀器設備為基礎組建廣西師範學院。1954年7月30日,學院奉命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特科學校對換校址,從將軍橋遷至桂林王城。1976年5月在桂林市三里店設分部。1983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廣西師範大學。

校園規模

學校現有王城、育才和雁山三個校區,占地面積約5000畝(其中雁山校區規劃占地3383畝,第一、二期共2071畝土地徵用工作已完成),校舍建築面積53萬平方米,其中圖書館面積3.2萬平方米。固定資產42686萬元,其中教學科研實驗設備9886多萬元。館藏圖書約210萬冊,中外文期刊5573種。目前,第三個校區——雁山校區已開工建設。

學生招收

學校現有各類學生40000餘名,其中普通全日制本專科學生13500餘名,全日制碩士研究生2700餘名,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約600名,外國留學生500餘名,函授生11500餘名,各種長、短期培訓學員6000餘名。此外,我校獨立學院——灕江學院現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學生3000餘名。

學科建設

學校現有23個二級學院(含一個獨立學院——灕江學院)和22個校屬研究所。文學院是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學校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中國小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基地,被自治區教育廳定為廣西中國小師資隊伍建設“21世紀園丁工程”的技術支撐單位。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華南地區桂林主節點、教育部廣西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廣西高校師資培訓中心、廣西高校政工幹部培訓中心也設在我校。

學校現有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包括一級學科涵蓋的二級學科碩士點),普通本科專業48個,函授本科專業45個,函授專科專業55個。本科專業涵蓋了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等8個學科門類。學校可面向港澳台地區招收本專科生、研究生。學校有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十五”期間廣西高校重點學科10個、重點實驗室6個;有1個實驗室被確定為8個首批自治區重點實驗室之一;有1個重點實驗室繼2002年被確定為自治區金源單位後於2004年被評為自治區優秀金源單位;有2個重點實驗室被確定為廣西首批建設的13個人才小高地之一的廣西醫藥產業人才小高地項目的共建載體;“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究及其人才培養”被確定為廣西首批高校人才小高地創新團隊。

質量體系

廣西師範大學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實行校、院、學位點三級管理體系。研究生學院有一支專職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幹部隊伍;學院一級有2名院領導主管研究生工作,並配備1名教學秘書、1名研究生輔導員協助處理日常事務;各學位點由學科帶頭人負責,並配備一名助手管理本學位點的研究生工作。同時,研究生教育管理手段已實現了計算機輔助管理。

教師規模

學校有一批治學嚴謹、學術造詣深厚的資深教授,還有一批站在學科前沿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充滿活力的青年教師。在1051名專任教師中,有教授159名,副教授345名;在崗博士176名,在讀定向或委培博士79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582人,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5.4%,居全區高校首位;教師的平均年齡37歲。教師中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和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人,入選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2人,入選教育部“高校骨幹教師資助計畫”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38人,廣西優秀專家9人,廣西有突出貢獻科技人員8人,入選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選15人,入選廣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學科帶頭人資助計畫”10人。師資隊伍整體結構漸趨合理,出現了“高學歷、高職稱、年輕化、後勁足”的可喜局面。

主要業績

學校的教學和科研基礎良好,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在已經開展的五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建設中,學校立項建設350多項教改項目,其中獲得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畫”和“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等各類教改立項項目20多項;在五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中,我校共獲得國家級獎8項;自治區級以上獎勵78項,其中自治區級一等獎21項、二等獎26項、三等獎31項,居廣西高校之首。 “十五”以來,學校獲得各類各級教改立項項目357項,其中國家級立項項目4項、自治區級立項項目79項、校級立項項目276項。學校現有“十五”自治區級重點建設課程5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5門,至此已有24門課程被確定為自治區級重點建設課程;有2個自治區級重點建設專業,2個自治區級精品專業。“十五”以來,學校有7種教材獲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材獎,17種教材獲廣西高校優秀教材獎,3種教材被確定為自治區精品教材,5種教材被確定為自治區重點建設教材。2000年以來,學校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畫項目、國家社科基金、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在內的各級各類基金項目共1427項,其中國家級項目77項,省部級項目364項。學校取得各類科研成果6254多項(截止2004年),其中出版各類著作502部(截止2004年),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5180餘篇(截止2004年),獲省部級以上獎勵72項次 (截止2004年)。由於教學、科研及管理工作科學規範,成績顯著,教務處連續兩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務處”,高教研究室被評為“全國優秀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科研處兩次被評為“全國高校科技管理先進單位”,成人教育學院在全國成人高等教育評估中被評為優秀,高校師資培訓中心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全國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中心良好單位”,2001年學校被評為“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及“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學校國家文科基地文學科點在終期驗收評估中獲得優秀等級,是全國23箇中文基地中唯一被評為優秀的地方大學文科基地。學校2001年被教育部挑選作為每省一所進入本科教學隨機性水平評估的高校,最後我校與沿海發達地區的山東師大、上海師大、福建師大一起被評為良好等級。

學校有出版社、雜誌社、學報編輯部,編輯出版的《廣西師範大學學報》、《東方叢刊》、《唐代文學研究年鑑》、《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廣西物理》等8種學術刊物在國內外公開發行,其中《廣西師範大學學報》、《東方叢刊》、《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唐代文學研究年鑑》等刊物在國內享有較好的聲譽。《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於2002年被認定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並被評為第二屆全國百強學報;《廣西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於2003年被確定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進入北圖中文核心期刊。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建社以來,先後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高校教材管理先進集體”、“先進高校出版社”,被新聞出版總署評為“良好出版社”,被廣西新聞出版局評為“優秀出版社”。曾3次獲得國家圖書獎提名獎,2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2次獲得中國圖書獎。在全國圖書印裝質量署優質產品評比中,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2004年連續五年分別榮獲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銀獎和銅獎。圖書裝幀設計水平居全國先進行列。在2004年中國大學版協組織的“第五屆中國大學最美圖書”的評比中,在全部80餘獎項中獲得11個,比例超過10%。在2004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組織的“全國第六屆書籍裝幀”評比中,一共獲得19個獎項,在全國572家出版社中位居15位,在全國大學出版社中名列第三。2003年、2004年出版社銷售收入分別達1.8億元和1.7億元。在教育部組織的綜合評估中,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綜合實力名列全國大學出版社前茅。

學校擁有涉及出版、印刷、電子、旅遊等行業的校辦工廠和科技文化產業10家。多年來,學校的校辦產業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004年,校辦產業實現銷售收入2.45億元,銷售利潤5528萬元,在全國高校校辦產業收入總額的排名中我校產業位居第51位,在全國師範類院校校辦產業收入總額中排名第4位、利潤總額排名第2位。我校出版社在全國高校非科技企業收入總額中排名第13位,實現利潤中排名第4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