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環境污染控制與修復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山大學)

廣東省環境污染控制與修復技術重點實驗室於2005年12月獲準立項,依託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建設。2008年12月,重點實驗室順利通過驗收。

研究方向

廣東省環境污染控制與修復技術重點實驗室緊密結合學科發展前沿,結合國家需求和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圍繞國家和廣東省主要環境問題開展研究,研究範圍涉及環境污染高效-低耗治理技術、污染水土環境生態修復理論與技術、環境模擬預測及監測-監控技術、區域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理論等多個方向。

研究工作

實驗室面向科學前沿,面向國家和廣東省的需求,大力開展自主創新工作。獲批建設以來,重點實驗室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共承擔國家級項目27項,其中國家“863”項目5項,NSFC-廣東聯合基金重點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27項,其中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團隊項目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項;國際合作項目5項,環境諮詢與技術開發項目348項。在國際核心期刊(SCI、EI收錄)上發表論文172篇,在國核心心期刊上發表論文402篇,出版專著7部;申請了29項國家專利,獲得國家授權專利10項;獲得中國發明協會銀獎1項,省部市級科技獎勵3項,包括省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重點實驗室在華南地區乃至全國環境污染控制與修復技術領域具有較高研究水平和較大影響力。尤其在濕地生態系統、紅樹林生態系統、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等研究領域的研究水平居國內領先地位。

團隊建設

目前重點實驗室人員中有長江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2人,中山大學百人計畫引進教授4人,教授18人,副教授(高工)22人,講師與其他技術、管理人員共24人,是一支以中青年骨幹為主,結構合理,學科齊全、學術水平較高、在國內和省內有較大影響的科技隊伍。

重點實驗室通過引進與培養相結合,幾年間共引進中山大學百人計畫引進人才3人;從其他單位引進技術骨幹3人;獲得碩士生導師資格者11人;獲得博士生導師資格者2人;晉升教授2人;晉升副教授2人;晉升講師2人。在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建設中,1人被確定為第四批校級培養對象;1人被確定為第五批省級培養對象。

重點實驗室的人才培養也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

開放交流

重點實驗室秉持開放理念,開展了廣泛的交流活動。

重點實驗室設立開放基金,資助校內外研究課題,取得了包括“低溫電漿與生化組合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技術”、“納米TiO2光催化降解印染廢水技術”和“低溫微波催化還原煙氣同時脫硫脫硝機理與技術”等優秀成果,進一步提高了重點實驗室在環境污染控制與修復技術領域的學科水平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實驗室制定規則,對實驗室的大型儀器設備實行“統一管理、專人負責、網路預約、有償服務”的原則進行管理。實驗室建設了“廣東省環境污染控制與修復技術重點實驗室網路服務系統”(網址:http://202.116.70.137/sbyy/)對所有大型貴重儀器實行了網路化統一管理,每台大型儀器通過網路系統,接受師生預約使用,實現大型儀器設備的開放、共享。在使用的過程中,所有大型貴重儀器實行有償服務,有效實現了實驗室大型儀器的可持續發展。依靠網路化管理,實驗室大型貴重儀器的使用效率顯著提高。

重點實驗室還不斷加強與拓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在近幾年,共舉辦國際國內學術研討會5次,邀請國外專家舉辦了學術報告會20餘場。實驗室還有多名研究人員赴國外參加學術交流與學術會議,多名博士研究生赴美國、加拿大、法國等國的研究機構進行聯合培養。

未來展望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重點實驗室將以過去的成績為基礎,面向未來,堅持圍繞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及環保產業政策的重大需求,並配合中山大學985三期環境學院平台建設,實施國際人才戰略,培育具國際先進水平的學術團隊,開展華南氣候環境與災害對全球變化的回響、珠江三角洲環境污染機制與生態效應、創新型環境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技術三個方向的研究。

重點實驗室還將以各種方式落實相關技術產業化,促進技術開發更快走向推廣套用,強化重點實驗室直接為國家特別是廣東地區產業發展服務的能力。力爭在3~5年內建成具有學科交叉和區域特色的高水平環境污染控制與修復技術套用基礎研究重要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