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古寺
天池古寺,坐落於古循州府(今廣東省五華縣華城鎮秦南越王趙佗勃興之地),地處新橋最高山頂平風台,因高山湧泉而得名。
古寺歷史悠久,聲名遠播,曾與南華寺,光孝寺並列為廣東省三大古寺之一,古寺始建於東晉年間(公元358)至今已有1650餘年。興盛於唐初,最鼎盛之時出家僧眾多達200餘人,在寺院安居常住。求佛聞法的信士也絡繹不絕。
文革期間古寺被毀,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一場山火把寺院周圍延綿上百公里的原始生態森林一掃而光。古寺也僅有房舍兩間,漏風漏雨無以為繼,情何以堪。
今逢盛世,政通人和,2012年在釋戒正師父帶領下,由五華縣人民政府批准重修天池古寺,以弘揚正法,淨化人心,古寺重光。
南華寺
南華寺是廣東六大寺廟之一,南華寺又稱寶林寺,是一座中外聞名的佛教寺院,被譽為嶺南禪林之冠。
南華寺始建於南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公元502年)。據史料記載,是年印度高僧智藥三藏自廣州北
上,途經曹溪,“掬水飲之,香味異常”,“四顧群山,峰戀奇秀”,“宛如西天寶林山地”遂建議在此建寺。天監三年,寺廟建成,梁武帝賜“寶林寺”名。後又先後更名為“中興寺”、“法泉寺”、至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宋太宗敕賜“南華禪寺”,寺名乃沿襲至今。因禪宗六祖在此弘法,也稱六祖道場。
南華寺距今已近一千五百年的歷史,寺後有卓錫泉(俗稱九龍泉),幾株高達數十米的古老水松,是世界上稀有的樹木,寺廟現存大量珍貴文物,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南華寺建築面積一萬二千多平方米,由曹溪門、放生池、寶林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靈照塔、六祖殿等建築群組成。現有建築除靈照塔、六祖殿外,都是1934年後虛雲和尚募化重修的。
1983年,南華寺最早一批被國務院定為國家重點寺院。
2001年06月25日,南華寺作為明、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南華寺是寫下千古絕句“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弘揚“南宗禪法”的發祥地,六祖惠能在此傳授佛法37年,法眼宗遠傳世界各地,因而南華寺有南禪“祖庭”之稱。
光孝寺
光孝寺位於廣東省廣州光孝路北端。據《光孝寺志》載,初為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世稱虞苑。寺名曾幾次更改,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明憲宗成化十八年(1482年)賜“光孝寺”,才改名光孝寺。
光孝寺建築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跡眾多。如始建於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臥佛殿,以及碑刻、佛像、河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蹟遺物。
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該寺由宗教部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