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

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於2018年12月26日開通試運行,該系統主要通過建立與網路傳輸機構之間的安全通道,匯聚大樣本用戶收視行為數據,經清洗、轉換、分析與挖掘,輸出開機用戶數、觀看用戶數、收視率、市場占有率等30項核心指標。

基本信息

歷史發展

我國收視率調查始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主要是採用相應技術手段和方法,比如使用記錄儀和抽樣調查,對觀眾收看節目的情況進行調查、統計和分析,相關數據可作為衡量相應節目著作權價值、相應時段廣告價值的參考。隨著信息網路技術迅猛發展、媒體競爭日益激烈和行業改革創新不斷深化,收視調查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視與關注,同時也對利用新技術進一步改進收視調查方法手段,切實增強收視調查的科學性、時效性、安全性和權威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近年來,廣電總局適應行業發展需要,深入調查研究,以加快建設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為抓手,積極構建中國特色收視調查體系。2016年,廣播電視規劃院牽頭,組織多家廣播電視台、網路傳輸機構、科研院所、高校、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先後制定發布了收視數據元素集、交換接口、清洗規則等多項行業規範。2018年,廣電總局組織十餘家單位完成涵蓋有線電視IPTV網際網路電視的千萬級樣本規模收視調查技術實驗。專家對實驗的評審結果表明,該系統可以滿足對超大規模、多源異構收視數據分析與節目綜合評價的需要。

顯著優勢

該系統具有以下顯著優勢:

一是樣本多、覆蓋廣,超規模海量信息源。系統初期匯集4000萬有線電視IPTV樣本用戶的收視數據,全面涵蓋直播、回看、點播等多種收視方式,並將逐步擴展至數億級樣本規模,實現樣本全覆蓋。

二是大數據、雲計算,實時處理精準到戶。既可以反映熱門節目、黃金時段的收視情況,又可以精準捕捉小眾節目、邊緣時段的收視特徵。例如,某城市500萬用戶,如果從中抽樣選取500個樣本用戶,那么這500個樣本用戶沒有看過的節目均會被統計為“零收視”;而在系統的大樣本統計中,即使1‰的低收視率也會記錄留痕。

三是防操縱、抗污染,解決收視造假。系統數據採集、清洗、分析、呈現等各環節無縫銜接,全流程自動化、封閉化處理,可有效防範人為操縱。基於海量大數據統計,個體樣本數據污染對統計結果的影響可忽略。同樣對於500萬用戶的某城市,如果針對某節目污染500個抽樣中的5個樣本用戶數據,該節目的收視率可提升或降低1%。如果該節目的真實收視率為2%,統計偏差可達50%。對本系統而言,這種情況僅會對該節目的收視率影響百萬分之一,統計誤差基本可忽略不計。

四是多維度、全方位,綜合評價引領發展。系統既能提供客觀真實的收視統計數據,還可以此為基礎,結合思想性、創新性、專業性等節目品質元素,對節目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等多維度建模分析,構建全方位的節目綜合評價模型。通過對收視數據深度挖掘、及時反饋,還可用以指導內容選題、素材集成、需求組合、分析預測、創作生產,轉變傳統節目生產方式,以大數據促進廣播電視內容高質量發展。

五是全媒體、開放性,面向未來全新定位。系統積極適應技術和傳播發展趨勢,將全面覆蓋有線電視、直播衛星、IPTV、網際網路電視以及網路視聽領域等不同傳播渠道,並提前預設了全國有線電視網路整合和5G移動套用大趨勢下的新定位、新模型。

作用與目的

建設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舉措,是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改進廣播電視管理、從源頭上解決收視調查領域突出問題的重要舉措,是落實國家大數據戰略、培育發展新動能、促進廣播電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廣播電視是重要的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廣播電視收視調查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事關節目導向、節目品質,事關滿足人民民眾美好視聽生活新期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