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話[廣德縣的土著方言]

廣德話[廣德縣的土著方言]
廣德話[廣德縣的土著方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廣德話,這裡相對於廣德現在流行的方言廣德話來說特指老廣德話。 廣德縣地處安徽省東南部皖、蘇、浙三省交界地區。所謂廣德話並非某種單一的方言體系,而是指廣德地區目前通行的各類漢語方言之總稱,包括吳語、淮語、中原官話、西南官話等。皖南宣州地區的土著方言為吳語,其中宣州東部與常州、湖州接壤地區土著吳語屬太湖片,廣德縣即屬此列。19世紀的太平天國兵燹使皖南地區的土著人口銳減,戰後本省江北、河南、湖北移民大量湧入。新移民帶來的客籍方言已在土著吳語式微的條件下反客為主。 廣德縣縣城使用中原官話,縣境內除吳語外,分布有、湖北話、安慶話、浙南閩語以及湘語的方言島。其中,河南話與湖北話分布最廣,前者在廣德縣東北鄉村占優勢,後者在西南鄉村占優勢。土著吳語僅分布於廣德縣北部下寺鄉廟西地區,以及東南部蘆村鄉的甘溪溝及東亭鄉部分村莊。其中北部與郎溪縣北部定埠、梅渚等鄉、西北部建平、東夏、幸福等鄉的土著吳語同屬於太湖片-毗陵小片,南部甘溪溝等處方言屬於太湖片-苕溪小片。

簡介

廣德話[廣德縣的土著方言] 廣德話[廣德縣的土著方言]

廣德話,這裡指廣德土語即老廣德話。被列入廣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老廣德話是皖南廣德地區的土著漢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廣德縣地處安徽省東南部皖、蘇、浙三省交界地區。皖南宣州地區的土著方言為吳語(包括太湖片與宣州片),其中宣州東部與常州、湖州接壤地區土著吳語屬太湖片。

19世紀的太平天國兵燹使皖南地區的土著人口銳減,戰後本省江北、河南、湖北移民大量湧入,極大地改變了本地區的方言面貌。新移民帶來的客籍方言已在土著式微的條件下反客為主。

廣德縣縣城使用淮語,縣境內則分布有河南話、湖北話、安慶話、浙南吳語、浙南閩語、湘語方言島,其中河南話在廣德縣東北鄉村占優勢,湖北話在西南鄉村占優勢。而土著吳語僅分布於廣德縣北部下寺鄉廟西地區,以及東南部蘆村鄉的甘溪溝及東亭鄉部分村莊。其中北部與郎溪縣北部定埠、梅渚等鄉、西北部建平、東夏、幸福等鄉的土著吳語同屬於太湖片-毗陵小片,南部甘溪溝等處方言屬於太湖片-苕溪小片(或併入蘇嘉湖小片)。甘溪溝方言亦被本地人視為地道老廣德話的代表。

吳語簡介

吳語,又稱江東話、江南話、吳越語。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歷史,底蘊深厚。在中國分布於今浙江、江蘇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約一億。吳語是中國官方定義的中國七大方言之一,擁有國際語言代碼。從歷史、文風、語言特性分析,吳語極近中古雅言,吳語的整齊八聲調是為古漢語正統嫡傳,南宋衣冠南渡更是深深影響著吳語。現代吳語比官話具有更多古音因素,字音及語言要素與《切韻》《廣韻》等古代韻書高度吻合。

吳語保留全部濁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韻,部分地區保留尖團音分化,保留較多古漢語用字用語。吳語和國語差別大,辭彙和語法獨特。吳語有廣式連續變調系統。吳語與吳越文化血脈相連,“醉里吳音相媚好”。

廣德話(徐厚冰題) 廣德話(徐厚冰題)

方言音系

廣德縣東南部甘溪方言可視為廣德地區土著吳語的代表。

聲母

不送氣清音送氣清音全濁音半濁音清音濁音
p布別怕泡b步盤m門妹f飛夫v符飯
t到黨太討d同地l難路
k高貴開快gŋ牙硬h灰化ɦ話紅
ʨ精檢主ʨʰ秋去醜ʥ旗橋ȵ女日硯ɕ修收書ʑ玄蛇
ts招爭祖tsʰ昌倉初dz曹蟲鋤s三生聲z
Ø耳姨午雲

韻母

ɿ絲支i蛇爺天弟飛u古午ʮ雨書
ɚ耳兒
a爬啞ia亞架ua瓜話
ɛ袋膽香張怪關
ie
ɯ猴盤短岸流手官碗
o
ɔ保桃條繞
ei被妹uei桂灰yei水船圓
en根門in心認un溫魂yn雲閏
黨床iaŋ將揚uaŋ光黃
從紅翁ioŋ窮雄
辣甲iaʔ甲腳藥uaʔ刮滑
əʔ色割白北百iəʔ踢鐵熱yəʔ缺月
綠合落郭ioʔ欲約確uoʔ谷國活

單字調

四聲七調,去聲不分陰陽,如下表:

調類調值例字
陰平34(33)高天三開
陽平14陳盤窮田
陰上54(55)古姐麻娘
陽上21老女近父
去聲324蓋放岸用 共大樹飯
陰入5急尺藥合
陽入12食讀服實

現狀

廣德話(徐厚冰題) 廣德話(徐厚冰題)

皖南宣州地區位於吳語區西北部,其土著方言為吳語(包括太湖片與宣州片),其中廣德土著吳語屬太湖片。廣德吳語同吳語宣州片一樣,受到了江淮官話的嚴重滲透,使用區域日漸萎縮。廣德吳語外部周圍環繞諸多非吳語方言,內部亦遍布諸多客籍方言島。清代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本區域為太平軍和清軍的重要戰場之一,導致區內人口大量非正常死亡(超70%)。戰後清政府鼓勵其他區域大量百姓移民本區域,直接導致廣德吳語受到官話嚴重侵蝕。

在城鎮往往對外說江淮官話,在家說吳語,或限於老人婦女套用。皖南吳語區的方言使用有一種普遍現象:中年人尚能聽懂老派土語,但已講不地道;年青一代則只能聽懂零星土語,更談不上說土語。有些在官話包圍中的土著話已被同化得只殘存很少幾項特徵。

綜合實地調查資料可見,在內部特徵日益弱化和外部強勢方言(江淮官話)的不斷夾擊下,加上國語的強勢影響,廣德吳語極有可能被官話完全融合、同化。

文章佐證

《揭開老廣德話的神秘面紗!》(作者:徐厚冰)

廣德縣位於安徽省東南部,蘇浙皖三省八縣交界處。由於歷史原因,造就了廣德是一個以移民為主的縣份,真正祖祖輩輩生活在廣德本地的人並不多,他們所說的方言屬於吳語,稱為“老廣德話”。

廣德所處地理位置特殊,歷史複雜,作為同一個縣域,本地土語有有幾種方言。為了解老廣德話,我們先簡單的認識一下吳語:

吳語,主要分布於浙江、江蘇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福建北一角,是中國七大方言之一。分六大方言片:太湖片、宣州片、金衢片,台州片、甌江片、上麗片。每個片又分許多小片

再讓我們一起去認識神秘的廣德土著方言即老廣德話——

老廣德話大概分四種:

一、太湖片之苕溪小片:

南部盧村鄉的甘溪溝,小余里、大洪保、宋陳、高廟等地;東亭鄉部分村莊。

二、太湖片之毗陵小片:

在安徽廣德北部下寺的廟西、蘆塘等地

三、太湖片之蘇滬嘉小片:

南宋時期一部分吳江人遷入廣德石鼓、蘇村、楊桿等地

四、金衢片之婺州小片:

元末明初一部分浦江人陸續遷入廣德,他們也被稱廣德本地人,他們大多分布在楊灘、月灣、

五、宣州片:

廣德桃州本地人,他們說的吳語,應該是十九世紀中期留下的所謂吳語“官話”。

總之,雖然廣德目前說吳語的人不多,但不是單一吳語語種,以上分類沒有直接進行錄音取證對比分析,有可能存在錯誤,希本文能起拋磚引玉之作用,為更多吳語愛好者或研究者進一步探究提供一點線索。

還是那句話: 有鄉村的地方,就有鄉土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