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廣州私立聖心中學原為廣州聖心書院,創立於1904年(一說為1903年)。是法國天主教教士巍暢茂、俄美士等所創辦。與丕崇書院同為方言學校性質。校址在大新路石室北面。
1914年,改設為舊制中學,命名為私立聖心中學。教學上仍以傳播宗教,傳授外語為主,1925年,實行新學制,先設國中。大革命期間,學校當局對師生的思想禁錮頗嚴,不許師生和其他學校的進步人士接觸,更不許在校內搞除宗教活動外的其他活動,有落後堡壘之稱。因此遭到師生的抗議,最後曾發生部分師生離校,另創立新校,租太平路民房為臨時校舍,命校名為廣州私立長城中學。 (1952年夏,廣州市政府決定將廣州私立培英中學西關分校與廣州私立坤維女子中學、廣州私立長城中學、廣州私立莞旅中學、 廣州培中中學、 廣州復旦中學等六間私立中學合併,改校名為私立荔灣中學。1956年,經廣州市人民政府文教局批准,私立荔灣中學改設為公立廣州市第二十九中學。1998年10月13日,廣州市第二十九中學更名為西關培英中學。)
1927年春,由於教育部頒發不許外國教會在華辦學的規定,才將聖心中學移交我國天主教會主辦,另選董事,改聘校長。增設高中部。高中部設普通科和商科,學生增至七百多人。取消了把天主教義列入課程和師生必須參加校內各種宗教活動等規定。校務日漸發展,加上校舍寬廣,設備較齊全,入學的學生增加。
辦學條件
歷任校長為巴邦彥(法國人)、朱壽山、方碩梅等人。
廣州淪陷後,停辦。抗戰勝利後,在原校址復校。有高中三個班,國中四個班。解放後,改為廣州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