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事跡
● 4次請戰赴災區
2008年5月12日,廖淑梅,作為優秀護士長即將參加三醫大表彰大會,但突如其來的汶川大地震的陰霾遮掩了一切。大樓震動,病人驚慌,危急時刻,廖淑梅想到的不是個人安危,而是病人的安全,她帶領護理組及時安慰病人,穩定情緒,組織人員快速疏散,採取手抬背扛,將兩個病區97個病人從3樓搬運到廣場安全地帶。晚上22:OO許,情況解除後,她又按院領導的指示,再次將所有病人安全轉移回病房,在反覆轉移,病人多,工作量大,容易發生意外的情況下,她思路清晰,沉著果斷,組織嚴密,沒有一個病人出現意外,治療也沒有中斷 。
大坪醫院接到上級立即組建第一批抗震救災醫療隊的命令後,迅速發動醫護人員組織醫療隊。那一天,廖淑梅在電視看到災區毀壞的房屋,無家可歸的災民時,常常淚流滿面。她想,自己是醫院機動衛勤分隊骨科手術隊一員,如果能為災區醫療救治盡點微薄之力那該有多好。所以,當得知醫院即將組建醫療隊時,她第一時間將請戰書交到醫院抗震救災指揮部,表達了想參加醫療隊衝鋒陷陣的強烈願望。但醫院抗震救災指揮部考慮到她一個人帶著5歲的孩子,並沒有批准她的請求。當時她並不甘心,也對領導產生過不理解,在災情的驅動下,她反覆上交申請和請戰書。就連5歲的女兒都知道為媽媽求援,小不點用稚氣的筆畫了一幅畫:幾座倒塌的房屋,呼救的人,還有幾個解放軍抬著擔架正往裡面沖。女兒將畫交給幼稚園老師說:“老師,媽媽在裡面搶救病人呢,你們要幫她去,好不好?”
在廖淑梅一次次請戰下,在多達4份請戰書面前,醫院領導都被感動了,同意了她的請求。5月14日,將廖淑梅吸收為第三批赴汶川的醫療隊,負責所有物資的準備工作。獨自照顧5歲女兒的骨科護士長廖淑梅接到出發命令,來不及等還在火車上的母親匆匆趕回家裡,僅用10分鐘,就在餘震中6把女兒託付給鄰居照看,毅然加入了出征的隊伍。
● 一次生死歷險
千方百計想參戰的廖淑梅沒有想到,到汶川的征途竟是那樣恐怖和艱險,在“鬼門關”穿越,自己差點兒就因滑坡“光榮”了。
5月16日下午12:20左右,醫療隊經過一千多公里的長途跋涉到達離汶川60公里左右的理縣高家莊。村里人介紹說,前面3公里的路段是地震後的“死人谷”,山體滑坡已埋葬了十幾輛車,幾十個人。對此,醫療隊在反覆考慮後,決定由廖淑梅帶個麵包車在前面探路,後面的車尾隨而行。廖淑梅領命而行,小心翼翼在兩邊懸崖包夾的路上行駛,而另一邊就是滾滾岷江。當她們的車剛駛出700多米時,突然6.3級的餘震發作,瞬間,山上轟隆隆滾下無數石頭,飛揚的塵土瀰漫視線,車輛只有停下無法動彈,車上部分隊員非常恐慌,一個隊員嚇得大哭,有幾個還準備跳車逃生,廖淑梅立即阻止這一危險舉動,因為她知道盲目衝出有可能被正在墜落的石頭砸中,在車裡相對安全一些。她讓所有隊員將背囊舉過頭頂進行防護。等灰塵散盡視線開闊後,大家才撤下車。這時,四周峭壁都冒出白煙,這是滑坡的預兆。
廖淑梅召集人員成立了臨時黨支部,應對突發的事件,經研究後決定路況好些後再衝出“死亡谷”。當時她已經做好犧牲的準備,繼續帶著隊伍前行。下午16:40,大家冒著危險,衝過了滑坡路段,安全到達理縣城休整。在5月17日上午開進汶川途中,她帶的車又被石塊擊碎了前擋風玻璃,當時情況非常危險,所幸全部人員安然無恙。
事後,有領導對她臨危不懼,不怕犧牲,安全組織給予高度評價:“沒有廖淑梅同志的果斷決策,英勇指揮,那車人可能就危險了。”
● 一腔熱血灑汶川
在汶川救治傷員期間,廖淑梅愛崗敬業,任勞任怨,不怕苦不怕累,高標準地完成了各項保障任務,為醫療隊成功救治病人立下了汗馬功勞。
大坪醫院抗震救災醫療隊是第一支進入汶川的省外醫療隊,也是唯一以野戰醫院形式展開手術救治的醫療隊,同時也是在汶川能做大型手術的醫療隊。野戰醫院一展開,等待手術的傷員從四面八方轉過來,醫療救治任務繁重,壓力很大,作為負責護理保障組內勤、藥品的“大管家”,要對100多種物品做到“一口清”、“一拿準”,困難超乎想像,但廖淑梅做到了。
5月17日16:40到達汶川後,立即在縣醫院救治點搭建臨時醫院展開手術,她顧不上休息,組織護理人員抓緊清點各種手術物品。做好這些工作後,她又立刻投入到野戰醫院手術帳篷搭建中,等其他人員都回去休息,她還仍然堅持到最後,一直到把第二天準備開展的各種醫療器械擺放好。當她離開帳篷時已是18日凌晨4點多鐘。
救治的傷員的確太多,考慮到第一天手術量就很大,才休息不到3小時的她帶領三名招聘護士起床準備好手術器械。按照野戰醫院的要求,組織護理人員進行門診、分診、手術分工。同時在病人手術後,她還是擔架隊員,幫助把病人轉移到病房,並進行術後護理。由於醫療隊四名護理人員中,其餘三名都是手術室的聘用護士,她還要抽時間對她們進行臨床護理的培訓,以更好地護理手術醫病人。她是個與時間賽跑的人,她每天休息時間不超過5小時,原本美麗的臉已寫滿了倦意。野戰醫院第一天就展開手術20多台次,截止5月22日,共進行大中小手術80多台次。勞累的她看到這些數字,看到一個個傷員病情一天天好轉,她很欣慰。由於汶川氣候是早晚溫度低,中午溫度高,有時還經常下大雨,為了讓病人更好的休養,讓隊員更好的休息,她總是會想方設法給大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偶爾有時間,她還到縣城去幫助隊員採購衣服和其它生活日用品。作為藥品保管員,她保管著近兩百個藥品箱子,就每天發放藥品、每天清理藥品都要進行一百多次,但沒有一點怨言。看著她布滿血絲的眼睛,黑黑的臉龐,疲憊的身體,戰友們稱他為“拚命三郎”、“鐵娘子”,她說,我是一名軍人,是一名抗震救災醫療隊隊員,累一點,苦一點,是應該的。
廖淑梅除履行醫療隊護理職責外,還承擔了多項繁瑣工作,如物資的保管,發放,醫療隊的內勤工作等,每天都是起來的最早,走的最晚的一個。
● 一片深情暖人心
廖淑梅經過了解發現,汶川縣人民醫院欠缺專科護理,尤其是在地震發生後,傷員劇增,護理人員緊缺,沒有更多的時間完成健康教育,做好術後護理。針對這一情況,廖淑梅制定了兩套護理方案並同時實施。一是與縣醫院的護士交流專科護理技巧和護理觀察重點,參加早上的床旁交接班。二是培訓教會傷員及家屬預防併發症的方法,什麼情況下需要叫醫護人員,什麼事情是可以自己完成的。如我們做的第一例無菌手術下胸段脊柱骨折的患者進行術後指導:教會患者和家屬如何做深呼吸,預防肺部感染;如何為傷員翻身,捶背,防止褥瘡加重(術前傷員已長了褥瘡)。她利用休息時間,帶領另外3名手術室護士對縣人民醫院護士手把手幫帶,面對面的指導培訓,心與心的交流傳授業務技術。這種無私幫助,積極支持的舉動受到護士們的熱烈歡迎,也得到縣醫院領導的高度評價。
5歲的吳文鑫,是從成都專門到汶川爺爺家探親,沒想到禍從天降。地震中石塊將他右腳打碎,已嚴重感染,不及時截肢會加重傷情,甚至危及生命。但孩子和母親聽說要截肢後,情緒不穩,母親哭得死去活來:“我大兒子在地震被埋了,小兒子又要截肢,他以後怎么過呀,醫生,行行好吧,保住他的腳吧。”廖淑梅見此情景,也不由心裡發酸,主動陪著他們聊天談心,緩解緊張情緒,給小文鑫講故事,說笑話,還唱起好聽的兒歌。晚上,文鑫的母親坐在野戰醫院外的岷江邊,獨自坐在堤上抽泣。廖淑梅發現後,怕她做出輕生的傻事,就陪著她坐了半晚,開解勸導她,讓她要有信心,不要太悲觀傷心,這樣反而會影響到孩子的心情和傷情的恢復,醫療隊一定會全力以赴保住孩子的腳。經過反覆做工作,孩子的媽媽終於放下心來,表示相信醫生技術,全力配合手術。最後,醫療隊專家為文鑫實施了手術清創減壓,鋼針內固定,基本保住了他右足跟。20日上午,四川省委副書記李崇禧到醫療隊視察,得知這一情況後,非常感動,對廖淑梅精心護理稱讚不已,並當即決定把吳文鑫隨直升機帶到成都救治。
在做好災區傷員救治護理的同時,廖淑梅積極協調為駐汶川官兵進行巡診。在她的提議下,5月24日下午,醫療隊到汶川濟南軍區“鐵軍”127師、13軍37師109團去看望了官兵,對他們進行了巡診。大部分官兵剛從救災現場回到營地,發現有90%的官兵因蚊蟲叮咬引發皮炎,很多戰士全身布滿大片的斑丘疹,有的皮疹已經破潰流膿,晚上奇癢無法入睡,十分痛苦,而白天還要參與救援,影響了戰鬥力。對此,廖淑梅立即進行病情了解,詳細記錄,並把患處進行拍照,匯報領導,黃院長立即指示進行遠程網路會診,請皮膚科專家制定治療方案,並準備了1000份治療皮膚病的藥品,從重慶送到成都,由前來慰問的學校高福鎖政委親自坐直升機帶到汶川。醫療隊這一關愛官兵的舉動受到部隊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也激發了他們全力參與救援的積極性。
另外,她還深入官兵中間,做心理諮詢,穩定情緒。很多戰士第一次看到人員傷亡,第一次清理搬運清理屍體,心靈受到很大的創傷和陰影,廖淑梅通過無線網路收集相關心理干預專業知識,邊學邊用,為官兵實施心理治療,通過積極嘗試,取得不錯效果。
火炬夢想
得知自己被選為火炬手,廖淑梅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榮譽屬於大家,把信心傳遞給來到重慶的災區傷員。”她說,自己雖然只是一名普通護士,但很愛好打籃球,也具備了運動員的素質,頑強、堅韌、樂觀、進取。由於平時注意鍛鍊,她相信自己能很好地完成一名火炬手的光榮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