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理念
廈門演藝職業學院培養人才的目標是:適應市場的需要的、知識全面、真正複合型藝術人才。為實現這樣一個目標,我們必須樹立區別於全民國家藝術院校的全新理念,將自己學校置於國家藝術院校的補充地位,努力填補原國家藝術院校之空白,辦出特色,走出自己的路。
培育新型人才
在培養人才目標上,原國家藝術院校走的是絕對專業化道路,人類型基本是專一的,號稱“培養高、精、尖人才”。此類人才培養的速度快,比較適合原計畫經濟的體制,畢業生可全部依照計畫分配到國營表演藝術團體。但在市場經濟制度下,畢業生要自主擇業,國家取消了分配製度,學生必須自己面對市場。新形勢下,複合型人才當然更能進入市場,更受歡迎,也更有後勁。因此“廈藝”的專業設計就完全走的 是綜合之路。比如“表演專業”就不是設“舞蹈”、“戲劇”、“影視”、“音樂”等,而他們統一在一個表演系內,以一項專業為主,其它專業有選擇性的必修。這種人才應當是跨影視、歌唱甚至舞蹈的兩棲、三棲人才。為擴展使學生知識面,就要增設許多課程,對原藝術專業課程內容與數量就要大力縮減,減少重複性內容,真正實現少而精。減少教學時間培養更好人才,就是真正提高教學質量。
潛質全面開發
具有藝術感的青少年,大多具有多方面潛質,喜歡跳舞的孩子,不可能沒有音樂感,不可能對表演不感興趣;有繪畫天才的少年,對書法本應具有敏感性;小音樂天才們,往往潛藏著特殊的表現特質;具有表演才華的人,往往有較好的音樂感應,能夠成為一位好歌手。然而,在單一型教育制度下,這些潛質都被壓抑了,埋沒了。我們“廈藝”的任務是著力開發這些潛質,使他們成為更全面、更完善的藝術家。要改變學藝術的天生文化低的觀念,把文化課比例提高到50%的數量,英語必須達標,語文水平(特別是寫作能力)必須達到同級普通學校水平。下決心在提高藝術院校文化水平上進行一場革命。
強化操作能力
“廈藝”要突出強調演藝學校的“演藝”性質,強調課堂與舞台實踐的結合,強調理論與實際的聯繫,鼓勵邊緣性合作,鼓勵跨系、跨專業、跨學科的實習合作,尤其強調運用科技手段於藝術創造之中。把藝術實習的比重提高到三分之一的程度,在理論課中淡化務虛成份,強調聯繫實際。徹底改變藝術院校容易產生的“課堂英雄”的問題。要把實習、演出當做重要教學內容,要算學分。為此,科藝專業(舞台美術新概念)就實行“前校後廠”體制,全校學生都要到該廠實習或“勤工儉學”,學校允許承攬各種晚會的設計、製作與表演,如理工學校承擔項目設計和製造一樣。
倡導科藝結合
科學藝術本是一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藝術的發展,它們雖然呈現一種離析狀態,然而一些新興藝術門類如攝影、電影、電視等又在新的科技基礎上重新結合,產生了新的藝術品類。在20世紀諸多學科的邊緣產生大量新興學科後,科學與藝術重新結合的勢頭又在敲擊著先驅者的心靈。馬克思關於“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將是一門科學”的預言將要實現,福樓拜關於藝術與科學“在山分手,又會在山頂會合”的理想,也將成為現實。於是,象楊振寧、李正道與清華大學一些先驅學者們,就正式提出了“科學與藝術要結合”這樣的新命題,原中央工藝美院合併到清華大學、清華園舉辦科技與藝術展覽等舉措,也是這樣一種理念的行動。我們創辦“廈藝”也要建立在這樣的理念上,我們的舞台美術專業的起點就應當是建立在電腦技術與信息科學的基礎上。
樹立創業觀念
“廈藝”的畢業生的畢業走向如何?在市場經濟下,我們要考慮的不再是如何分配,我們要考慮的是我們所設定的專業是否有市場,我們培養的人才是否有能力進入市場,是否敢於闖入市場,是否會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我們的人才知識結構和觀念要改變“誰要我”而為“我要誰”。這就是說,進入“廈藝”的人,從第一天開始就知道要樹立自己創業的觀念,樹立“不靠神仙皇帝靠自己”,立下靠自己闖天下創事業的志向。
建立自控體系
在學生管理上,我們習慣的是“他控教育”,老師辛辛苦苦去管學生,而學生沒有一點主動管理自己的精神和能力,從根本上說,在這樣觀念下培養出的學生是很容易“傷風感冒”。為此,我們要加強“自控教育”,強化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機制,使他們能夠自我設計,自我管理,自我調整,自我超越。將原來的“他控”為主改變成“他控、自控相結合”,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提高學習主動性。為此,“廈藝”要鼓勵、引導、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社團組織,通過社團活動提高學生美好的情操,鍛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學生管理工作的“管”不是“管制”,要通過心理諮詢的方式方法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