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唐懿宗李凗,唐宣宗長子,武宗時封鄆王。宣宗死後,宦官王實等矯詔,立以為皇太子,旋即位。時年21歲,在位15年:公元860-874年。唐懿宗奢侈貪婪並篤信佛教,在位期間,不顧朝中群臣力諫,勞民傷財廣修寺廟。公元873年懿宗病死。宦官劉行深等殺懿宗年長諸子,立李擐為皇太子,由此李擐嗣位即唐僖宗。
驕奢淫逸的唐懿宗李凗
唐懿宗李凗,是在唐宣宗李忱死後被宦官矯詔迎立即位的,即位時唐朝的政治已經開始衰敗,階級矛盾十分尖銳,百姓無法生活導致了各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凗卻繼續做他的吃喝玩樂皇帝。
這個唐懿宗不是省油的燈,各地的起義軍隨你怎么折騰,反正有政府軍鎮壓著,小河翻不了大船;老百姓隨便你死活,反正我要過得開心。李凗時不時地組織出遊,欣賞各地名勝,每次外出隨從人員都有10餘萬人,耗費著不可計算的錢財。
李凗喜歡音樂,於是宮裡供奉著500多人的樂工,隨時聽從他的調遣,遇到李凗高興了,就會對樂工們大加賞賜,有時甚至給他們封官授爵。李凗更喜歡大擺宴席,三天兩頭就要擺幾桌,每月至少要大宴十多次,桌上擺滿了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數不勝數,這么愛熱鬧喜歡聚會的皇帝真不多見。
李凗最寵愛郭淑妃,愛屋及烏,郭氏生的女兒也被封為同昌公主。在同昌公主結婚時,唐懿宗給她的嫁妝是沒人能比的,整個婚禮耗資約500萬緡。不爭氣的是,同昌公主結婚一年後就病死了,沒有享到父親給她帶來的福分,錢沒花完人就沒了,不過花不完不要緊,李凗給她準備了多達120車的陪葬品,足夠她在地下慢慢享用了。李凗痛苦之餘把公主的死歸到了太醫身上,這些無能的東西,連我心愛的公主的病都治不好,該殺!於是,20多名御醫被殺,御醫的家屬300多人被投進了監獄。
李凗在位十四年,卻用了二十一位宰相。這些宰相也都是些歪瓜裂棗,除了愛財貪污,也做不出什麼代表人民民眾根本利益的事來。宰相換的勤,就會出現朝令夕改,束縛了領導集團的手腳,也就不可能打開工作局面,從而加重了統治危機,點燃了農民起義的火種,為後梁朱溫篡位埋下了種子。
這位如此折騰的皇帝,在他不滿41歲時,暴病身亡,把這個亂攤子傳給了他第五個兒子,11歲的唐僖宗李儇,唐朝要走到盡頭了。
相關事件
庸君李凗在位期間,對宴會、樂舞和遊玩的興致遠遠高出國家政事,對上朝的熱情明顯不如飲酒作樂。懿宗在宮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個月在宮裡總要大擺宴席十幾次,奇珍異寶,花樣繁多。除了飲酒,就是觀看樂工優伶演出,他一天也不能不聽音樂,就是外出到四週遊幸,也會帶上這些人。懿宗宮中供養的樂工有500人之多,只要他高興,就會對這些人大加賞賜,動不動就是上千貫錢。他在宮中膩煩了,就隨時到長安郊外的行宮別館。由於他來去不定,行宮負責接待的官員隨時都要備好食宿,音樂自然也不能缺少。那些需要陪同出行的親王,也常常要備好坐騎,以備懿宗隨時可能招呼他們外出,搞得大家苦不堪言。《資治通鑑》中說,懿宗每次出行,宮廷內外的扈從多達十餘萬人,費用開支之大難以計算,這成為國家財政的一項沉重負擔。對於懿宗的“游宴無節”,擔任諫官的左拾遺劉蛻提出勸諫,希望皇上能夠以國事為重,向天下展示出體恤邊將、關懷臣民的姿態,減少娛樂。對此,他根本聽不進去。鹹通四年(863)二月,懿宗竟將高祖獻陵以下到宣宗貞陵十六座帝陵統統拜了一遍。司馬光說:“拜十六陵,非一日可了。”唐朝皇帝陵墓坐落在關中渭北高原上,1986年春天,筆者因隋唐考古學課業隨師門高誼乘坐專車考察關中唐帝十八陵(個別陵還沒有到),還足足用了近兩周,古時沒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還要帶上眾多的隨從、祭祀物品,必定不是三兩天可以來回的。遊樂和歌舞,成為懿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在他的表率作用下,整個官場也都瀰漫著窮奢極欲、醉生夢死的風氣,晚唐著名詩人韋莊詩中有“鹹通時代物情奢”的說法,他所詠“瑤池宴罷歸來醉,笑說君王在月宮”,正是對這一世態最好的描繪。
任相不明
庸君李凗即位之初罷免了令狐綯,改任了白敏中。白敏中是前朝老臣,但在入朝時不慎摔傷,一直臥病在床無法辦公。他三次上表請求辭職,懿宗都不批准。白敏中有病,正中下懷,懿宗可以藉故不理朝政,和其他的宰相朝會討論政事也是敷衍了事,他心思根本不在這裡。所以有位擔任右補闕的諫官王譜說:“白敏中自正月臥病,已有四個月了。陛下雖然也和其他的宰相坐語,但未嘗有到三刻(古代一晝夜為一百刻)的。這樣,陛下那有閒暇和宰相討論天下大事呢?”這番話使懿宗很不舒服,竟把王譜貶出朝廷去任了個縣令。負責行使封駁權力的給事中認為王譜是諫官,論事不應當貶斥,就按照唐朝的制度退回了這一命令,沒有下發。懿宗就將此事交給宰相複議,那些宰相不顧國家體制,認為王譜不僅是對皇上勸諫,也涉及到宰相白敏中,竟然同意把王譜貶職。
庸君李凗在位期間,一共任用了21位宰相:令狐綯、白敏中、蕭鄴、夏侯孜、蔣伸、杜審權、杜悰、畢 、楊收、曹確、高璩、蕭寘、徐商、路岩、於琮、韋保衡、王鐸、劉鄴、趙隱、蕭仿、崔彥昭。由於懿宗自己對政事興致不高,宰相的事務性權力還是很大,本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問題是大多數宰相不是碌碌無為者,就是愛財如命、為人不堪之輩,像鹹通初任宰相的杜悰,是德宗朝宰相杜佑之孫、憲宗的駙馬,本人並不具備實際才幹,尸位素餐,人送外號“禿角犀”。鹹通五年任相的路岩拉幫結派,招納賄賂,奢肆不法,還把政事委託給親信屬下小吏邊鹹。一個叫陳蟠叟的官員向懿宗報告說,如抄了邊鹹家,可佐助國家兩年的軍費,被懿宗痛斥了一番,從此更是無人敢言。路岩和稍後任相的駙馬都尉韋保衡沆瀣一氣,二人“勢動天下”,當時人稱他們為“牛頭阿旁”,意思是像厲鬼一樣“陰惡可畏”。懿宗朝的宰相貪污腐化相當嚴重,長安城中的居民把其中的曹確、楊收、徐商、路岩等幾個宰相的姓名編了一首歌謠說:確確無論事,錢財總被收。商人都不管,貨賂(路)幾時休?
庸君李凗的這些宰相,毫無大臣風範,更加重了唐王朝的統治危機。
不惜官賞
與宣宗愛惜官賞不輕易授人不同,庸君李凗對於官賞毫不在乎。他賞人官職、賜人錢財,常常是興之所至、隨心所欲。伶官李可及,善音律,尤能轉喉為新聲,音辭宛轉曲折,聽者忘倦,京師市井商賈屠夫像追星一般模仿他,呼為“拍彈”。庸君李凗愛女同昌公主死後,他譜寫了《嘆百年舞曲》,詞語悽惻,聞者涕流,使皇帝的思念之情深受撫慰。懿宗因此很寵愛他,把他封為威衛將軍。授以伶官朝廷官職,這是唐朝從沒有的先例。太宗時對工商雜色之流的任職做了嚴格限制,對這些人僅限於賞賜財物,從來不準超授官秩。文宗時想授予一個樂官王府率的職務,也因為遭到諫官的強烈反對而改授為地方州政府的長史。
懿宗授予李可及朝廷官職,宰相也提出過意見,但是他根本不聽。李可及的兒子娶妻,懿宗賜他二銀樽酒,其實裡面不是酒,而是“金翠”。另外,科舉取士是唐朝以來最為士子看重的入仕之途,尤其是進士科在唐朝享有崇高的聲譽,所以唐人有所謂“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說。本來是每年春天由禮部負責考試選拔,懿宗的親信則不需要參加禮部考試,直接以“特敕賜及第”的方式被授予進士出身。在殿試還沒有像趙宋時期已經制度化的唐朝時期,這一做法顯然是出於懿宗個人的愛憎。皇帝的敕書代替了禮部的金榜,君主成為賜進士及第者的座主,因為皇帝的恩崇而“登龍門”,所謂“禁門就是龍門,聖主永為座主”,在懿宗時期成為人們嘲諷的話題。
愛慕虛榮
庸君李凗是一個極端愛慕虛榮、好大喜功的皇帝,這從他尊號的數字之多就可以看出。尊號,就是為了表功名德,每逢皇帝加尊號,一定要舉行隆重的儀式,要向全國頒布詔書,同時舉行大赦。鹹通三年正月群臣給懿宗上了“睿文明聖孝德皇帝”的尊號,但是他感覺還不滿足,到鹹通十二年正月,再上了12字的尊號: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聖廣孝皇帝。唐朝的皇帝中,高祖、太宗都沒有在活著的時候加尊號,此後皇帝上尊號基本上都是4字或者6字,有的達到8字或者10字。玄宗曾給自己加了“開元天地大寶聖文神武孝德證道皇帝”14字的尊號,並給列祖列宗一律追加了尊號。後來武宗也有14字尊號:仁聖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孝皇帝。肅宗時群臣加尊號“乾元大聖光天文武孝感皇帝”,但他在上元二年(761)九月二十一日下詔去掉了“乾元大聖光天文武孝感”10字的尊號,只稱“皇帝”。後來憲宗的尊號也是10字:元和聖文神武法天應道皇帝。可以看出,懿宗的尊號字數幾乎可以趕上玄宗和武宗,但是就政績或者治國才幹而言,不要說無法與玄宗同日而語,就是武宗他也比不上。
親信公主
庸君李凗對待宗室親屬的態度,從對同昌公主的溺愛就可見出他與宣宗嚴格要求宗室的情況明顯不同。同昌公主是他寵愛的郭淑妃所生,選韋保衡為駙馬。公主下嫁之日,懿宗傾宮中珍玩以為資送,他還在京師的廣化里賜給公主一處宅院,門窗均用雜寶裝飾,井欄、藥臼、槽櫃等都是金銀製作,連笊籬箕筐都是用金縷編織而成。床用水晶、玳瑁、琉璃等製作,床腿的支架雕飾也是金龜銀鹿,其他如鷓鴣枕、翡翠匣、神絲繡被、玉如意、瑟瑟幙、紋布巾、火蠶綿、九玉釵等均來自異域。另外賜錢500萬貫,其他的金銀珠寶不計其數。同昌公主家有一種“澄水帛”,長約八九尺,似布又比布細,色亮透明,光可照人。夏日炎炎的時候將其掛在房子裡,滿座皆覺涼爽,暑氣全無。據說澄水帛中有龍涎,故能消暑。同昌公主用紅琉璃盤,盛夜光珠,家裡晚上光明如晝,駙馬家裡人晚上玩葉子戲,絲毫不受影響。公主出嫁的第二年,不幸染病,不治身亡。懿宗遷怒醫官用藥無效,將其中兩人處死,還把他們滿門都下到大牢。一時間朝野議論紛紛,宰相劉瞻希望諫官能上疏進諫,但諫官迫於皇帝的淫威,無人敢於火上澆油、引禍上身。劉瞻無奈,只好自己上疏替醫官辯護。果然,懿宗大怒,立即罷了劉瞻的相職,同時,還把與劉瞻關係密切的朝廷官員數人貶斥到嶺南。懿宗為公主舉行了隆重的葬禮,陪葬用的衣服玩具,與生人無異,又用木料雕刻了數座殿堂,陪葬的陶俑和其他隨葬品一應俱全,龍鳳花木、人畜之眾,不可勝計。發喪出葬長安東郊那天,懿宗與淑妃親御延興門送行並慟哭,又出內庫各數尺高的鹹通九年(868)刻印的《金剛經》卷子金駱駝、鳳凰、麒麟,以為儀仗。場面宏大,京城士庶都停業觀看,送葬的隊伍長達20餘里。懿宗又賜給送葬的役夫100斛酒和30頭駱駝滿馱二尺寬的大餅,作為飯食。懿宗不顧國家對待公主的禮制,隨心所欲,對內憂外患則全然不放在心上,一個昏君的嘴臉暴露無遺。
崇佞佛教
武宗滅佛以後,佛教勢力受到沉重打擊。宣宗即位後,又陸續恢復了寺院。到懿宗時期,佛教勢力又迅速發展起來。他本人沉溺其中,廣建佛寺,大造佛像,布施錢財無數。在庸君李凗的倡導下,大規模的法會道場空前興盛,長安佛寺中的經聲佛號又開始響徹捧真身菩薩起來。佛經的大量需求刺激了印刷術的發達,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之一就是鹹通九年(868)刻印的《金剛經》卷子,今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現存國內最早的印刷品,也是佛家的“陀羅尼經咒”。從法門寺地宮發現的“捧真身菩薩”和“銀金花雙輪十二環錫仗”等,也是敕造於鹹通年間的精美文物。庸君李凗宗崇佞佛教的高潮是繼憲宗之後又一次舉行了大規模的崇佛活動——法門寺迎奉佛骨。
鹹通十四年(873)三月,庸君李凗安排迎奉佛骨的詔書一下,立即招致群臣的勸諫。大臣們一致的理由是此舉勞民傷財,而且有憲宗迎奉佛骨之後暴死的前車之鑑,均認為此舉不祥。庸君李凗對此充耳不聞,他對大臣們講:“朕能活著見到佛骨,就是死了也沒有什麼可以遺憾了!”這次迎奉佛骨的規模,比起憲宗時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從京師到法門寺沿途之上,禁軍和兵仗綿延數十里,場面之壯觀,遠遠超出皇帝主持的祭天大典。四月八日,佛骨舍利迎入京城,在宮中供奉三天后,懿宗允許送到京城的寺院讓百姓瞻仰。虔誠的信眾不惜點燃自己的手臂或者在頭頂上燃香奉禮,富豪之家則舉行法會,不惜花費巨資,他們甚至以水銀為池,以金玉為樹,招集高僧大德,又請來戲班子載歌載舞。宰相以下朝廷百官也競相施捨金帛,數量相當可觀。這次迎奉佛骨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直到僖宗即位後才把佛骨送歸法門寺。
庸君李凗如此堅決地迎奉佛骨真身舍利,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為百姓祈福”,實際上他是為給自己帶來福氣,是為了“聖壽萬春”,也就是為自己祈求平安。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佛骨真身舍利並沒有給這個倒行逆施的皇帝帶來福蔭。佛骨迎入京師後的當年六月,懿宗又一次病重。七月十六日,懿宗就已經“疾大漸”,到了無力回天的地步。難怪舊時史家有人評價說:“佛骨才入於應門,龍已泣於蒼野。”意思是說懿宗迎奉的佛骨剛剛進門,載著他靈柩的喪車就已伴著眾人的哭泣到了墓地。
鹹通十四年(873)七月十九日,41歲的懿宗在鹹寧殿結束了他驕奢淫逸的一生。第二年二月,被安葬在簡陵(位於今陝西富平)。這時大唐帝國末世的輓歌已是隱約可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