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康家石門子岩畫是一幅國內及世界上罕見的生殖崇拜岩畫。位於新疆昌吉州呼圖壁縣的天山腹地, 兩條山溪匯流處的西北岸的新第三紀的粉砂岩壁上。
簡介
岩面平整,距地表約10米上下。畫面東西長14米,上下高9米多,整個面積達120平方米左右。上面刻繪著二三百個大小不等,身姿各異的人物和動物。大者高 2.04米,小者19厘米。有男有女,或站或臥, 或衣或裸,男女合圖、雙頭同體、三頭同體圖像。岩畫採用淺浮雕的手法,所雕人物的面部均面型瘦長,眉弓發育,大眼、高鼻、小嘴,形象秀麗。頭戴高帽,帽著翎毛,作舞蹈狀。相當數量的畫面顯示或隱喻了男女交媾的動作。在此圖像下還刻繪了成排的小人在歡快舞蹈的場面,以表現祈求子嗣繁衍、人丁興旺的願望。真實地體現了原始人祈求生育、繁衍人口的群婚制生活場面。
專家論證
這處岩畫經有關專家論證定為距今三千年的塞人遺存。據認為岩刻完成於原始社會後期父系氏族社會階段。是研究新疆原始社會的珍貴資料。
相關內容
據光明日報報導,用喜憂參半來形容目前的新疆康家石門子岩畫可謂是十分恰當的。喜的是,國家投入的100萬元用於保護康家石門子岩畫的專項資金早已在2005年6月中旬到位,這讓長久以來一直為這些岩畫的未來擔心的人們長舒了一口氣;憂的是,由於搶修難度太大,新疆和昌吉回族自治州文物管理部門至今沒有找到合適的維修單位,眼看著康家石門子岩畫維修工作無法進行。
位於新疆呼圖壁縣西南75公里處的天山之中,有一處天山塞種人遺留下來的,距今3000多年的岩畫。岩畫畫面長14米,高9米,面積126平方米。畫面有數百個大小不等的人物形象,大的高達2米,小的不到20厘米。岩畫中男性濃眉大眼,闊嘴,高鼻,顯示男性的剽悍與粗獷;女性苗條、婀娜多姿。它對研究原始社會史、原始思維特徵、原始巫術與宗教、原始舞蹈、原始雕刻藝術及新疆古代民族史等都具有重大的價值。
近年來,由於缺乏有效的保護,康家石門子岩畫毀損嚴重,近一半畫面被自然剝蝕,無法辨認。發現岩畫毀損後,當地文物管理部門開始呼籲搶救岩畫。歷時五年的呼籲終於得到回應,保護資金到位後,有關部門決定在年內展開對康家石門子岩畫的保護和歷史挖掘研究工作,但由於目前新疆境內還沒有專家能夠做出切實可行的維修保護方案,康家石門子岩畫只得向全國“求救”。呼圖壁縣正著手制定聘請有關專家的方案,相關人士建議成立康家石門子岩畫保護領導小組,確保這一歷史文物及早得到有效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