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伯的學習圈理論(Learning Cycle)
庫伯的學習圈理論簡介
大衛·庫伯(David kolb)在總結了約翰·杜威(John.Dewey)、庫爾特·勒溫(Kurt Lewin,1890~1947)和皮亞傑經驗學習模式的基礎之上提出自己的經驗學習模式亦即經驗學習圈理論(experiential learning)。他認為經驗學習過程是由四個適應性學習階段構成的環形結構,包括具體經驗,反思性觀察,抽象概念化,主動實踐。具體經驗是讓學習者完全投入一種新的體驗;反思性觀察是學習者在停下的時候對已經歷的體驗加以思考;抽象概念化是學習者必須達到能理解所觀察的內容的程度並且吸收它們使之成為合乎邏輯的概念;到了主動實踐階段,學習者要驗證這些概念並將它們運用到制定策略、解決問題之中去(Sugarman,1985)。學習過程有兩個基本結構維度,第一個稱為領悟維度,包括兩個對立的掌握經驗的模式:一是通過直接領悟具體經驗;二是通過間接理解符號代表的經驗。第二個稱為改造維度,包括兩個對立的經驗改造模式:一是通過內在的反思;二是通過外在的行動。在學習過程中兩者缺一不可。經驗學習過程是不斷的經驗領悟和改造過程。
庫伯的學習圈理論的基本觀點
第一,任何學習過程都應遵循“學習圈”。學習的起點或知識的獲取首先是來自人們的經驗(experience),這種經驗可以是直接經驗即人們通過做某事獲得某種感知,或借用哲學的術語說,就是“對世界圖景的第一次粗略地把持”。當然這種也可以是間接經驗。因為人們不可能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內將世界的每一件事都“經驗”過一次。有了“經驗”,學習的下一步邏輯過程便是對已獲經驗進行“反思”(reflection),即人們對經驗過程中的“知識碎片”進行回憶、清理、整合、分享等等。把“有限的經驗”進行歸類、條理化和拷貝。然後,有一定理論知識背景和一定理論概括能力的人便會對反思的結果從理論上進行系統化和理論化,這個過程便進入了學習的第三階段——“理論化”(theorization),如果說前面兩個階段是知識的獲取的充分條件,那么,這個階段的學習對於知識的獲取則是充分而又必要的條件。庫伯認為,“知識的獲取源於對經驗的升華和理論化”。理論化階段,學習者要做的工作很多,包括要將過去的分析框架即類似於某種“應用程式”從大腦“存儲器”中暫時“打開”對反思的結論即相關文本進行處理,得到人們所希望得到的結果。學習圈的最後一個階段是“行動”階段(action),可以說,它是對已獲知識的套用和鞏固階段,是檢驗學習者是否真正“學以致用”,或是否達到學習的效果。如果從行動中發現有新的問題出現,則學習循環又有了新的起點,意味著新一輪的學習圈又開始運動。人們的知識就在這種不斷地學習循環中得以增長。
第二、學習圈理論強調重視每一個學習者的“學習風格”的差異。庫伯認為,由於每個人的內在性格、氣質的“差異性”,以及生活、工作閱歷、教育知識背景的“差異性”,從而導致每個學習者的“學習風格”的“不一致”。根據學習圈理論,可以將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大致的分為四類:經驗型學習者、反思型學習者、理論型學習者和套用型學習者。庫伯認為,這四種類型的學習風格不存在優劣的價值判別,它們之間有一定的互補性。正因為如此,在設計教育和培訓項目時要考慮到這種差異的存在。
第三、集體學習比個體學習的效率高。集體崇尚開放式的學習氛圍;反對把學習看作孤立和封閉的行為;倡導學習者之間的交流、溝通;重視學習者的相互啟發、分享知識。正因為學習者的不同學習風格,才有了他們對某種事物看法的不同觀點,思想碰撞中“知識得以增長”。不同思想的“交換”使得每個學習者得到更多的思想。毋庸贅言,這種集體學習的學習模式更有利於知識的生產和傳播。
庫伯的學習圈理論對培訓的意義
對Kolb經驗學習圈理論,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其一,完整的學習過程包含了具體經驗——反思性觀察——抽象概念化——積極實驗4個階段;其二,不同的人在學習風格上存在個體差異,不同學習風格的人對於各個階段的偏好不一樣,他們在各個階段中學習的效果也有不同。鑒於此,培訓講師在設計課堂上的培訓活動時,應當在經驗學習圈理論的指導下,依照讓學員獲得體驗——引導學員進行反思——過渡上升到理論知識——引發學員將培訓所得套用於實踐這樣的4個步驟設計並實施培訓,這樣做的好處概括起來有
(1)確保培訓活動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研究證明,如果遵循了這個學習過程,人們的學習更為有效,學習成果保留的時間會更長,還會有利於培養更有效的行為技能。
(2)如何按照學員的特點和需要實施培訓,是長期以來困擾培訓講師的一個難題。將培訓按照經驗學習圈進行設計和實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兼顧到各種學習風格的學員的學習興趣及學習需求,達到培訓收益最大化。
(3)依照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來實施培訓活動,將有助於不同學習風格的學員在自己不擅長的學習階段里逐步彌補自己的不足,畢竟各種風格都有長處和短處。課堂上學習風格各異的學員在完整的學習過程里,會潛移默化,相互感染,彼此欣賞,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