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床頭燈英語5000詞4:高老頭》是第一本能夠讓你完全用英語讀下來的名著讀本!
作者簡介
作者:(法)奧諾雷·特·巴爾扎克 譯者:毛榮貴 余繼英 改編:Rebecca Timmons 編者:王若平
Rebecca Timmons 奧諾雷·特·巴爾扎克
巴爾扎克(1799—1850)是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他的一生處於動盪不安的十九世紀上半葉,他用總標題為《人間喜劇》的一系列小說,反映了這一急劇變革時期的法國生活。《人間喜劇》分為三大部分:《風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其中《風俗研究》內容最為豐富,又分為六個“場景”。其基本內容表現為:首先,反映了上升的資產階級取代貴族階級的罪惡發家史;同時也寫出了貴族階級的沒落衰亡史,至為重要的內容是對金錢勢力的批判,巴爾扎克描寫了一幕幕圍繞著金錢而展開的人間慘劇,從而使我們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與骯髒有一個形象的認識。
媒體推薦
媒體推薦
英語界名人、名家論閱讀。
光學幾句乾巴巴的英文不行,……不要總是把閱讀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閱讀首先是吸收知識,吸收知識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吸收了語言。
——許國璋
用英文思維是許多英語學習者都希望達到的一種境界,因為這是用英語流暢地表達思想的基礎。對於一個生活在非英語環境中的中國學生來說,要做到部分或全部用英文來思考確有很大難度,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從自己學習英語的經歷中,我體會到堅持大量閱讀是實現這一目標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何其莘(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 博士生導師)
對於初、中級英語學習者我特別推薦英語簡易讀物,讀的材料要淺易,故事性要強,讀的速度儘可能快一些,讀得越多越好。這是學英語屢試不爽的好方法。
——胡文仲(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序言
5000詞床頭燈英語學習讀本 --通向英語殿堂的階梯
床頭燈3000詞系列出版後,讀者的反響強烈。我們每天收到的大量讀者來信,對其給予了積極的評價,認為這套讀物最大的特點就是使你無痛苦學英語。有的讀者買了一本回家一看就上癮了,接連把50本都讀完了,並且說這是他生活中第一次讀英語小說和看金庸小說一樣著迷。有相當一部分長期讀者已經形成了英語思維,見到生活任何一個場景,就能在腦海中用英語想出來。很多讀者反映,讀完這套讀物後用英語進行閱讀、寫作和深入交談的能力都有明顯的提高,並且得出一個結論:英語成功的方法就是Keeping On Reading。一個外企員工說:我以前覺得自己的英語水平不錯,但讀完30本後我才感到我的英語真變得地道了。由於編輯出版的速度有限,在第四集剛剛出版的時候,很多讀者已經等待、督促第五集的面世了。很多讀者反映這個系列為他們學英語找到了一條不用特別吃苦就能成功的道路。 為使本系列能夠進一步提高讀者的閱讀能力,並且滿足中高級英語讀者的需求,我們此次又隆重推出了5000詞系列。該系列能夠對讀者最終讀懂原著起到承上啟下的階梯作用。 一個人學好英語的標誌是能否讀懂原著,語言學家認為讀懂原著一般需要循序漸進地過三關。第一關,簡易讀物關。讀簡易讀物的重要性在床頭燈3000詞系列中已經詳述,在此就不多說了。第二關,簡易原著關。過了第一關之後,讀者如果直接讀原著,由於跨越的台階過大,往往會產生難以抗拒的心理挫折感,效果通常不佳。因此專家建議過第一關後,要讀難度相當於非英文作品的英譯本,如法文、德文、中文的名著英譯本。我們國內像魯迅的很多作品就曾被翻譯成英語。這些讀本由於是翻譯作品,用詞相對簡單,其難度非常適合此階段的學習。專家們常把英語學習的這個階段也稱為一關,即簡易原著關。但這類讀物也有一個翻譯作品無法避免的缺憾,即語言不夠地道。這一問題在外語界一直解決得不理想,這就是本系列書推出的原因。第三關,一般原著關,即讀懂未經改寫、刪節的原著,這是大多數人學英語的最高境界。 床頭燈英語讀本的3000詞系列由美國作家執筆,用3300個最常用的英語單詞寫成,很容易讀懂,適合讀者過第一關,簡易讀物關,它是通向英語殿堂的基石。5000詞系列是由美國作家用5500詞寫成,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著的語言特色,而且難度適中,很適合讀者過英語學習的第二關,簡易原著關。較非英語作品的英譯本,床頭燈英語5000詞系列在語言上更具有原汁原味的特色,更適合讀者學習。它是通向英語殿堂的階梯,它能幫你達到英語學習的最高境界。 床頭燈英語讀本5000詞系列讀過50本後,簡易原著關也就過了,再去讀原著,過第三關,自然就會易如反掌了。
中國人學英語現狀分析
◆英語是語言的帝國
全球60億人中,有3.8億人的母語是英語;2.5億人的第二母語是英語。12.3億人學習英語,33.6億人和英語有關。全世界電視節目的75%、E-mail的80%、網路的85%、軟體原始碼的100%使用英語。40~50年後,全球50%的人精通英語。全球約6000種語言,本世紀末其中的90%將消亡。屆時英語作為主導語言的地位將進一步得到提升。
目前中國大約有3億人在學英語,超過英國和美國的人口總和,這是中國努力與時代接軌、與國際接軌的一個重要標誌。大量中國人熟練掌握國際通用語言是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富強的必要保障。
◆英語學習的遠期目標
在中國,英語已經遠遠超出一個學科的範疇,一個人英語水平的高低總是和事業、前途、地位,甚至命運聯繫在一起。對於個人來講,英語在人生旅途中具有戰略意義,不失時機地在英語上投入時間、投入精力、投入金錢符合與時俱進的潮流,是明智之舉。
◆目前存在的問題
儘管在中國學習英語的人很多,但收效卻令人擔憂,學了這么多年英語,能夠運用自如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由於運用能力差,無法品嘗到英語學習成功的快樂,很多人不得不承認學英語的目的只是為了考試。
◆來自西方的教育理念
中國人讀英語有個缺點,學習缺乏漸進性。他們習慣於讀滿篇都是生詞的文章,以為這樣"收穫"才最大。結果他們的閱讀不斷地被查詞典打斷,一小時只能看兩三頁,讀起來自然索然無味,最後只能作罷。這是中國人學英語的通病!讀的文章幾乎全部達到了語言學家所說的"frustration level"(使學生感到沮喪的程度)。
我當年的英語老師是美國一位非常優秀的教育家,叫Steven,他在第一次給我們上課時就說:想要學好英語,最重要的就是使自己成為"a big reader"(大量閱讀的人,博覽群書者)。Read, read, read. 但保證閱讀能夠順利進行的關鍵是閱讀材料的難度。生詞、難點不能過多,總體水平要低於自己的水平。這樣讀起來才能津津有味,愛不釋手。
西方的語言學家和心理學家對英語學習者的閱讀狀況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結論令人非常吃驚:最適宜閱讀的難度比我們長期所處的、我們所習慣的、我們頭腦中定位的難度要低得多!只有文中生詞量小到足以保證閱讀的持續性時,語言吸收的效果才最好,語言水平的提高也最快。舉個形象的例子:上山是從峭壁直接艱難攀登還是走平緩的盤山路好?顯然,能夠從峭壁登頂者寥寥無幾!即使其能勉強成功,也遠遠落後於沿坦途行進者。
◆不可缺少的環節
沒有幾百萬字的輸入無法學好英語。語言的習得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大量的"輸入"。一個由漢語武裝起來的頭腦,沒有幾百萬字英文的輸入,即使要達到一般水平也難。絕大多數的英語學習者正是由於缺少了這一環節,所以停留在一個無奈的水平上。
◆"聖人"學英語的做法
在學英語的長遠目標和考試的壓力共同作用下,自然會產生學好英語的強烈願望,但這一願望的實現需要有很強的"韌勁(自我約束力)"。春來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蟲冬又冷,收起書包待明年。隨著物質文明的繁榮,總有一些理由使人不能安心學習。這樣下去,我們的英語之樹永遠長不高。古人云:人靜而後安,安而能後定,定而能後慧,慧而能後悟,悟而能後得。很有道理。在四川大足佛教石刻藝術中,有一組大型佛雕《牧牛圖》,描繪了一個牧童和牛由鬥爭、對抗到逐漸協調、融合,最後合而為一的故事。佛祖說:"人的心魔難伏,就像牛一樣,私心雜念太多太多;修行者就要像牧童訓練他們,馴服他們,以完美自己的人生。"那些具有很強心力的人,我們姑且稱其為"聖人",他們能夠馴服那些影響我們學習的大牛、小牛,抵制各種誘惑,集中精力,專心學習,到達成功的彼岸。
◆凡人的困惑
在目前的教育體系中,學好英語是需要堅韌不拔的毅力的。但問題是我們大多數平凡的人無法和聖人相比,所以在學英語的征途上,失敗者多,成功者少。客觀地講,即使採用不太高的標準來衡量在中國英語學習的失敗率應該在99%以上,有的人說:"難道我們不能把大多數的人都變成聖人嗎?"這樣大多數人就可以學好英語了。我們不得不承認大多數凡夫俗子是不能夠成為聖人的。值得我們深思的是,目前的英語學習體系沒有給大多數人提供一條平坦的道路。
◆興趣--英語學習成功的真正源泉
我和大家一樣都是凡人,我也曾經遇到過學英語的困惑,乾巴巴的課文無論怎樣都激不起我的興趣。幸運的是我有一個在國外生活多年的姐姐,有一次她回國,給我帶來很多淺顯有趣的讀物。我拿起一本一讀,覺得很簡單,一個星期就讀完了。就英語學習而言,一部英文小說其實就是用英語建構的一個"虛擬世界"。那裡有人,有人的心靈和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揭示,有人與自然、與社會的衝突和調和。走進一部英文小說,你實際上就已經"生活"在一個"英語世界"里了,不愁沒有東西可學。經典作品要讀,寫得好的當代通俗小說也要讀。我一共讀了50本,從此對英語產生了興趣,英語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還是愛因斯坦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本套讀物的特色:
●情節曲折:本書選材的時候非常注意作品的吸引力。比方說: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我當年讀大學的時候,班上每個同學都買一本看。有的同學甚至熄燈後,打著手電筒躲在被窩裡看。
《吸血鬼》(Dracula):這個故事真嚇人,我看完以後好幾天沒睡好覺。後來我的一個學生說他對英語從來不感興趣,我就把這本小說推薦給他。後來他對我說:"這是我一口氣讀完的第一本英語書,就是太嚇人了。老師,能不能再給我來一本?"
《呼嘯山莊》(Wuthering Heights):講述的是一個駭人聽聞的復仇故事,當初沒有想到這本書的作者竟然是一個生活在幾乎與世隔絕環境中的女孩。
《飄》(Gone with the Wind):幾乎所有的美國女孩都讀過這本書,主人公斯佳麗是美國女孩的偶像,可以說我見過的每個美國女孩都是一個Scarlett。
……
本套叢書收入的都是你在一生中值得去讀的作品,讀這些作品不但可以提高你的英語水平,而且能夠提高你的個人修養。
●語言地道:本套讀物均由美國作家執筆,用流暢的現代英語寫成。他們寫作功底深厚,這是母語為非英語的作者很難達到的。
●通俗易懂:本書是用5500個最常用的英語單詞寫成,易讀懂,對於難詞均有注釋,你躺在床上不用翻字典就能順利地讀下去。
這套讀物供你在下課後或下班後閒暇時閱讀,其優點是幫你實現英語學習的生活化,使英語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這才是英語成功的真諦,更是任何有難度事情成功的真諦。
王若平 於北京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沃蓋公寓
第二章 兩處訪問
第三章 初見世面
第四章 死不了
第五章 兩個女兒
第六章 父親的死
文摘
書摘
第一章 沃蓋公寓
在過去的四十年里,上了年紀的沃蓋太太,在拉丁區與聖-瑪蘇近郊間有一所公寓。無論男女老幼。她的公寓一律接待。對這個倍受尊敬的寓所,從來沒有人說過半句不好。公寓是沃蓋太太自己的地產,至今仍佇立在聖·日內維新街的盡頭。
故事開始時,寓所里有七位寄宿的房客。寓所里最好的房間在一樓,沃蓋太太自己住了一間最不起眼的。剩下的租給了古的太太,一位共和國時期的軍需官的遺孀。和她住在一起的是一個叫維多莉·泰伊番的女學生。女孩把她當成自己的母親。
二樓的兩套房間裡,分別住著一個叫波阿萊的老人,和一個四十歲上下,戴黑色假髮,染過鬍鬚的男人。他自稱是退休商人,名叫沃脫冷先生。三樓的四個房間有兩個租出去了。一間租給了老女人米旭諾小姐。另一間租給了一個退休商人,以前做過麵條、義大利通心粉和澱粉生意,大家都稱呼他“高老頭”。剩下的房間分給了各種各樣的短期租客學生。當時有一個房間裡住著一名學法律的學生——尤金·特·拉斯帝涅。不幸的是他已習慣了工作。個想法讓這些人走到了一起。貧窮,不論是否明顯,全都壓在他們身上,只有古的太太是唯一例外。
沃蓋太太的兩個寄宿者與其他人形成了顯著的對比。維多莉·泰伊番的臉上永遠是一副悲傷的神箱。相比之下,她是漂亮的,如果能開心一點,就會很可愛的。她父親聽信謠言不認這個女兒,剝奪了女兒的繼承權。維多莉的母親傷心欲絕,死在古的太太的家裡。從此,古的太太就接管了這個小孤兒。而尤金·特·拉斯蒂涅生得黑髮碧眼,皮膚白皙。
在這兩個年輕人和其他人之間,沃脫冷(那個染鬍鬚的四十歲男子)標誌著一個承上啟下的階段。他總是願意幫助別人,總是興高采烈。要是誰比平時多發了幾句牢騷,他就會立刻伸出援手。當然,最高興的肯定是沃蓋太太了。
不出所料,這樣的一群人,包括一個完整的社會的所有構成要素。像學校和世界一樣,在這十八個聚在餐桌邊的男女中間,有一個遭到所有人白眼的可憐蟲,一個受到所有人取笑的受氣包。在尤金·特,拉斯蒂涅租房的第二年,而且還得在這幫人中間再住上兩年時,這個人突然與別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大家的笑柄就是退休麵條商高老頭。
寄宿者怎么會這么看不起他呢?他們為什麼要對最年長者也略有虐待?雖然其中摻和些許同情,對其不幸卻毫無尊重。難道是由於他古怪、荒唐而招致如此境遇嗎?這個問題真的問到了社會上的許多不公平現象的根子上了!也許,人天生就喜歡加“苦”於能受苦之人,或是出於真正的質樸、或是出於冷漠、或是純粹出於孤弱。我們,不是都毫無例外地喜歡為了證明自己的強大,而不惜以某人或是某事作為其代價嗎?
高老頭在1813年,大約六十九歲的時候結束了生意,住到沃蓋太太的公寓來了。他剛來時,住在古的太太的那套房間。他預先支付了一筆錢,沃蓋太太還專門把那三個房間翻新了一番,供他使用。也許,正是由於這段時間高老頭花錢大方,很自不量力,才使得沃蓋太太非常瞧不起他的經商能力。
一天,他對沃蓋太太說,“這是我太太在結婚一周年紀念日送我的禮物”,邊說邊把一個小銀盤收好了。銀盤的面子上有兩個鴿子在親嘴。
湯、煮牛肉、一盤蔬菜曾經是也永遠是高老頭最喜歡的飯菜。沃蓋太太覺得口味如此簡單的一個食客,想刁難他都難。
但等到第一年年底,寡婦的疑心越來越重,不禁開始奇怪,一個有穩定收入的退休商人,怎么竟會住到她的寓所里來。直到第一年年底以前,高老頭每周還會出去吃上一兩次飯,但這種情況變得越來越少,最後變成很少不在寓所吃飯。她把這種變化歸結為存心惹她生氣,而不認為是由於財富逐漸減少。不幸的是,到第二年年底時,高老頭的行為卻印證了有關他的謠言。他要求沃蓋太太給他一間二樓的房間,並相應地減少租金。
一天清晨。沃蓋太太聽見樓梯上有年輕女子的腳步聲。有人進了高老頭房間。“夫人,高老頭肯定富得不得了。”女僕說,因為那個年輕女子的穿著又漂亮又昂貴。
晚上吃飯時,看到太陽射進了高老頭的眼睛,沃蓋太太於是走到窗前拉上窗簾。
她說,“你可很招漂亮女士喜歡呀,高先生,瞧,連太陽都找上了你”,她暗示來看他的那位女士。“你的品味不錯,她很漂亮。”
他說,“那是我女兒。”他的聲音里充滿了自豪。
一個月後,又有人來看望高老頭。早上來看他的那個女兒,晚飯後又來了,第二次時穿著晚禮服。女僕西爾維亞沒有認出是同一個人,叫起來,“有兩個呀!”
那是他的二女兒。她早上來看過父親,很快晚上又來了。她是穿著參加舞會的盛裝,乘著馬車來的。到1819年11月的月底,當這部戲劇的幕布徐徐拉開時,公寓裡人人都對這個可憐的老人有了固定的看法了。
學法律的學生尤金·特·拉斯蒂涅剛回到巴黎。他的姑母特·瑪西阿太太,也曾出入過宮廷,認識一些名門貴族的大人物。年輕人的野心使他突然在姑母的回憶中,發現了通向社會成功的條件,這種成功絲毫不亞於他在法學院的成就。他開始向姑母打聽那些親戚的情況,有些老關係可能還沒有斷。老姑太太把家譜上的各枝各脈都想了一想,認為在所有可能對侄兒有用的闊親戚中,特·博賽昂子爵夫人拒絕的可能性最小。她於是給這位夫人寫了一封信,把尤金介紹給她,又向侄兒指明,只要他能取悅博賽昂夫人。她就會把他介紹給別的親戚。子爵夫人回了信,邀請他參加第二天晚上的一個舞會。這就是1918年11月月底沃蓋公寓的情況。
P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