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禪:禍福無常中的解脫之道

幸福禪:禍福無常中的解脫之道

《幸福禪:禍福無常中的解脫之道》由淺入深有三層含義:第一,菩提樹“冬夏不凋,光鮮不變”,任爾東南西北風,自能巍然屹立,與外界保持一定距離,無論發生何事均以淡定之心應對,這是菩提樹的一種智慧。第二,釋迦牟尼彼時是在菩提樹下苦思七七四十九天,終於悟道成佛。佛教教人精進,放下包袱,靜心思考,方能獲得人生大智慧。人世浮沉,只有常常反觀自己,人生境界方能不斷升華。第三,“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不要執著於“有”,也不要執著於“無”,隨遇而安,隨緣順勢,不放縱,不強求,拿捏好度,方能求得人間正果。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幸福禪:禍福無常中的解脫之道》主要內容包括:不比較、不計較的平等觀,不怨天、不尤人的因果觀,不侵犯、不推諉的道德觀,不貪求、不嗔怒的修養觀,不自卑、不懊喪的處世觀等,幸福其實就這么簡單。

作者簡介

王玉星,河北鹽山人,居士,拜中國佛學院高僧為師,修佛多年,熟讀佛經,經歷坎坷,曾轉戰於政界、商界,最後植根於佛教,一直踐行佛教慈悲濟世的精神,著有《高效管理的禪學智慧》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不比較、不計較的平等觀
沒有貴賤,不分聖賢
百鍊成鋼,取長補短
尊重別人,尊重自己
心懷善念,處處淨土
平安是福,知足是富
不去比較,多緣多助
反觀自己,檢討自己
船過無痕,雁過無聲
修自內求,自我管理
第二章不怨天、不成尤人的因果觀
心有菩提,處處淨土
發露懺悔,勇於改過
氣則傷神,志立神明
把握眼前,謹慎當下
歡喜用心,滿心自在
放鬆心情,經營生活
人生百味,皆要品嘗
樂觀如燈,照亮心靈
認識自己,歡喜自在
第三章不侵犯、不推諉的道德觀
不辭小水,圓滿至德
心發大願,躬身踐行
廣結善緣,養深積厚
智慧拒絕,不傷人心
難處之人,有知無言
救人之急,為人所念
心懷慈悲,沒有敵人
山高鳥集,德厚人親
第四章不貪求、不嗔怒的修養觀
寬容別人,和睦之道
隨喜隨緣,心大自在
放下包袱,空無清淨
不計小事,身心輕鬆
話不說絕,事不做絕
戒躁為善,靜能生慧
心懷嗔恨,幸福無緣
接受教誨,勇於認錯
只念自己,格局太小
精神淡泊,樂趣無窮
放下執著,享受生活
……
第五章不自卑、不懊喪的處世觀
第六章不邪見、不妄動的禪定觀

序言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唐·布袋和尚
塵世處處皆道,真佛不在寺內。生活中一舉一動皆有佛性,只要真心向佛,青山處處皆道場。曾有一友,聲稱已入佛門。戒酒不抽菸,戒葷不殺生。手中執念珠,整日念念不已。每逢熟人便介紹自己的法號,動輒口誦阿彌陀佛。一日,這位朋友買了早餐剛要吃,路邊一乞丐哀求連連:“師父行行好,給點吃的吧。”朋友反問一句:“我都沒吃飽,你說我能給你?”說罷,揮手趕走了乞丐。
地藏菩提不是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嗎?一份早餐,讓他的自私暴露無遺,將他與佛性遠遠地隔開。信佛,不是為了標榜自己的身份,而是對自己深刻的反省,對自己行為的約束。
信佛是為了讓人回到本真。本真的人少了些市俗,多了份純真;本真的人少了些虛假的熱情,多了份率性;本真的人少了些冷漠,多了份慈悲;本真的人少了些痛苦,多了份幸福;本真的人少了些渾渾噩噩,多了份清澈透明。這種透明,是本性的自我反省,是本性的自我觀照。剛出生的孩子,離佛最近;長大成人,雖口口聲聲說信佛,卻離佛越來越遠。
成佛不必外求,人人心中皆有佛性。佛是覺悟的人,人是未來的佛,一念之差,便是人與佛的區別。古寺青燈,木魚蒲團,聲聲佛號,悠悠晨鐘,能否大徹大悟,還看個人的造化與修養。世間無常,能以淡定之心面對所遭遇的一切,自能尋到恆常的快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只要心有量,自能裝得下四時的繽紛。
本套叢書取名“菩提樹下”,由淺入深有三層含義:第一,菩提樹“冬夏不凋,光鮮不變”,任爾東南西北風,自能巍然屹立,與外界保持一定距離,無論發生何事均以淡定之心應對,這是菩提樹的一種智慧。第二,釋迦牟尼彼時是在菩提樹下苦思七七四十九天,終於悟道成佛。佛教教人精進,放下包袱,靜心思考,方能獲得人生大智慧。人世浮沉,只有常常反觀自己,人生境界方能不斷升華。第三,“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不要執著於“有”,也不要執著於“無”,隨遇而安,隨緣順勢,不放縱,不強求,拿捏好度,方能求得人間正果。
《菩提樹下叢書》的出版,正如人生一樣,努力八分,機遇一分,隨緣一分,過程坎坷,但是最後終有智者發現了這棵樹。在此,非常感謝中國財富出版社的慧眼和付出。
王月星
2011年12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