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從地球誕生到6億年前,這段時間在地球歷史上被稱為隱生宙,雖然延續的時間約有40億年,但由於材料不足,未能劃分出詳細的歷史發展階段,一般只再分為太古代和元古代,而它們之間還無確定的界限,因此常統稱為前古生代。當地球上的生物從以低等植物為主演變為有殼的無脊椎動物占優勢時,地球的歷史從隱生宙(即前古生代)進入到顯生宙。生物繼續從低級向高級演化,無脊椎動物讓位給脊椎動物;脊椎動物中又不斷有新的“強者”出現,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到我們人類,此衰彼興,依次扮演著地球上的主角。在古生代的早期,我國的北方和南方,都有很廣闊的地區為海水所淹沒。在海里,藻類仍在大量繁殖,但比它高級得多的生物已大量出現了,一種被稱為三葉蟲的動物統治了全世界的海洋,這時陸地上仍沒有任何生物。三葉蟲是節肢動物的一種,全身分為頭、胸、尾三節,又有一條凸起的中軸貫穿在頭尾之間,橫看豎看都可分出三個部分,在它的身上長有甲殼,起保護作用。三葉蟲一般長約數厘米,這在當時是個兒大的動物,它們大多棲息在海底,也有少數鑽到泥沙中居住或在水裡漂游。
寒武紀後期,是三葉蟲鼎盛的時期,到奧陶紀時,三葉蟲的數量仍不少,但海中已出現了比它更厲害的動物。這種動物是一種軟體動物,它有錐狀的硬殼,在錐體開闊的一端,即它的頭部,長有環狀的觸手,用它捕捉食物和爬行、游泳。它們的個兒大,一般長達幾十厘米,行動迅速,口腔堅硬,因此三葉蟲不是它們的對手,這些軟體動物是章魚、烏賊的遠親,但大部已絕滅了,只是在岩層中留下了它們的一些錐形硬殼變成的化石,這種化石被稱作“角石”,而其中被稱為“鸚鵡螺”的這一種,居然還見之於今天的海洋里。
在三葉蟲之後,在地球上占統治地位的是屬於脊椎動物的魚類。早在奧陶紀的海洋中,一種外形似魚,頭部無上下頜骨,身上披有骨質甲片的“甲冑魚”已經出現;到了志留紀晚期,真正的魚類登場了。到了泥盆紀,魚類進入繁殖盛期,一時地球上成了魚類的世界。從志留紀中期開始,全世界許多被海水淹沒的地區,都發生了地殼升高為陸的變化;一些地區地殼比較平穩地大面積升高,海水慢慢地退卻;還有一些地帶,地殼劇烈地褶皺,逐漸形成綿亘的山脈,這就是所謂的造山運動。在志留紀晚期,我國南部和北歐等地,都有造山運動發生。到了泥盆紀,陸地的範圍更為擴大,雖然其間也有海水漫上大陸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