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總是從一種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平衡的螺旋式循環中得以發展。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就會出現另一種新的平衡,從一種系統結構到另一種系統結構,從一個物質層次到另一個物質層次,從一種混沌到另一種混沌。原有平衡的打破代表舊事物的消亡,形成新的平衡代表新事物的誕生。系統經過每輪循環後“新平衡” 與“原平衡”的結構總會發生變化。
宇宙萬物平衡循環的結構和層次可以是從一個宇宙到另一個宇宙,從一個星繫到另一個星系,從一種天體到另一種天體,從一個分子到另一個分子,從一個原子到另一個原子,從一種生命到另一種生命,從一個系統到另一個系統,從一種事物到另一種事物……
系統的變化總是從一種平衡到另一種平衡的循環中,每一次循環有可能是事物得到進化,也有可能得到退化。平衡(作為一個獨立的系統,存在於環境)→不平衡(系統不同層次的分解,回歸於環境)→新平衡(經重新排列組合成一個新系統,從環境中來)。宇宙新陳代謝的表現形式就是萬物的平衡循環:現物質(平衡)→崩潰分解(不平衡)→新物質(新平衡)。
宇宙萬物都有各自的平衡循環和生命周期——不同系統、系統不同層次的平衡循環的空間和時間各不相同。物與物之間的區別表現在平衡循環的空間和時間的不同——不同的星系、分子、原子…平衡循環的空間和時間不同,不同種群的生命系統都具有各自的生命周期和平衡循環。萬物在不同層面上進行的平衡循環具有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宇宙、星系、 恆星、分子、原子、中子質子…正反粒子平衡循環的空間和時間各不相同;生物圈、種群、個體、細胞…等不同層面上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生命周期。
在地球上,氧二千年一循環,二氧化碳三百年一循環,水二百年一循環,冰期一億多年一循環……今天的泥土或砂礫一億年後可能重新返回岩石,今天的高山或沙漠由一億年前的大海而來。在地球生物圈,有的植物幾千年一個生命周期,有的一年為一個生命周期;有的動物幾百年一個生命周期,有的幾天為一個生命周期……
萬物從平衡到不平衡,從不平衡到新平衡過程中,釋放或吸收能量。能量來自或去自於“平衡→不平衡→新平衡”的過程:釋放或吸收能量的大小取決於物質系統之間的平衡關係;系統愈小→引力—反引力愈大→系統愈穩定→釋放或吸收的能量愈大。系統有積聚能量過程,就會有釋放能量過程,釋放的能量與吸收的能量是對稱的。
宇宙萬物總是不斷地進行著平衡循環:平衡→不平衡→新平衡;有序→無序→新有序;生→死→新生;現系統→崩潰分解→新系統;現事物→崩潰分解→新事物;思想→反思→新思想。宇宙萬物的平衡循環是永恆的過程,旋轉是宇宙萬物的基本運動形式——萬物都呈圓周循環運動,曲線是絕對的,直線是相對的,直線僅僅是曲線中的線段。萬物的基本結構都是曲線運動方式的圓環形狀,從中子質子、原子分子、星球星系無一例外。宇宙萬物沒有結果,只有過程。結果是人的認識和需要,過程是絕對的,結果是相對的。
一般平衡論認為,宇宙萬物包括生物不僅僅是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走向高級;複雜到一定極限時,高級到頂部時,宇宙萬物就會從複雜返回到簡單,從高級重新回到低級。宇宙從簡單的奇點玄子開始,大爆炸頃刻間生成正反粒子,宇宙的結構趨向複雜,在絕大多數形成黑洞的同時,少數正反粒子生成…中子質子→原子分子→恆星行星→黑洞星系,當複雜到不能再複雜時,宇宙又回到簡單的奇點。生命系統不僅僅是從低級到高級的進化,當進化到某個極限時,就會從高級向低級的退化。
宇宙萬物螺旋式地循環應當是在一個時期內從低級逐步走向高級、從簡單變為複雜,當高級和複雜到頂點時,又會重新回到低級和簡單狀態。所以,宇宙萬物的簡單和複雜屬一種平衡循環:低級→高級→新低級,簡單→複雜→新簡單。簡單易於平衡,簡單就是合理,結構簡單的系統更有利於存在。“複雜”僅僅是宇宙萬物從“原簡單”到“新簡單”的過渡,簡單的才是永恆的,任何複雜系統或複雜關係都是不可以長久的。
地球生命系統6500萬年循環一次:生命從低級向高級進化→愈高級的生命對環境的要求愈高→高級生命與環境互不平衡而滅絕→又從低級向高級進化。生命系統從低級向高級進化,又從高級向低級消亡;從簡單向複雜進化,又從複雜向簡單消亡。現有地球生物圈平衡的變化所帶來的物種滅絕,應當從高級向低級進行:高級動物先滅絕,有可能生存下去的應當是低等生命。低等生命更具有在極端環境的適應能力,能持久生存的往往是低等、簡單、微小的生命,而高級、複雜、龐大的生命早亡。
相關詞條
-
中國農田生態系統養分循環與平衡及其管理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
平衡哲學
《一般平衡論》(汪葉斌 著)是一門研究一般系統平衡規律的理論,也是一個自成體系的平衡哲學。《一般平衡論》的基本框架由其核心思想“天道自衡”,包括物質觀、...
天道自衡理論 存在模式理論 三我一體理論 平衡循環理論 自我平衡理論 -
平衡思維
平衡思維是《一般平衡論》(汪葉斌著)中提出和獨創的一種思維方法,一般平衡論以“天道自衡”為核心,由“五大平衡法則”、“三個存在模式”、“三個平衡層次”、...
簡介 天道自衡 一般平衡論 -
平衡法則
平衡法則也稱平衡規律,是《一般平衡論》(汪葉斌著)提出的一個重概念。一般平衡論的六個平衡法則是“天道自衡”的具體表達,包括:⑴平衡循環(平衡→不平衡→新...
平衡循環 自我平衡 事物對稱 自然位置 萬物玄同 -
經濟可循環度
所謂經濟可循環度,是指在某一特定空間單位主體(企業、農村社區、城市甚至國家)在經濟上最優地循環利用某種“廢棄物”規模占該空間單位主體所產生的該“廢棄物”...
公式 影響因素 特徵 提高途徑 參考資料 -
地球化學循環
地球物質運動的一種形式。指地球表面和地球內部各種元素在不同物理 化學條件下周期性變化的化學過程。它包括無機化學循環、有機化學循環和生物化學循環。
地球化學循環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欠平衡鑽井
欠平衡壓力鑽井是指在鑽井過程中鑽井液柱作用在井底的壓力(包括鑽井液柱的靜液壓力,循環壓降和井口回壓)低於底層孔隙壓力 。
基本介紹 基本分類 技術發展 主要裝備 參考資料 -
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亦稱“資源循環型經濟”。以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為特徵、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強調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一產品_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其特...
內涵與定義 實施原則 支撐體系 基本原則 主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