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孟津縣平樂鎮平樂村是全國唯一的牡丹畫生產基地,素有“書畫之村”的美稱,被譽為“農民牡丹畫創作第一村”。該縣充分利用洛陽牡丹的社會影響力,張揚自身優勢,明確發展目標,採取多種措施,拓展銷售渠道,把平樂村打造成中國牡丹畫產業發展中心,建成全國最大的生產銷售牡丹畫基地,實現平樂牡丹畫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發展背景
孟津縣平 樂鎮平樂村,地處漢魏故城遺址,因公元62年東漢明帝為迎接西域入貢飛燕銅馬築“平樂觀”而得名,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歸來宴平樂,美酒斗詩千”詩句,膾炙人口,千古傳頌。全村共有人口6473人,有43個村民小組。富裕起來的農民越來越重視精神文化生活,喜愛並從事書畫藝術的人越來越多,緊鄰旅遊勝地白馬寺的平樂村出現了許多愛畫牡丹的農民畫家。隨著洛陽旅遊業的日趨繁榮,外地觀光者在欣賞洛陽牡丹芳姿的同時,對極具特色的牡丹畫愛不釋手,他們積極踴躍購買,促進了牡丹畫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平樂農民牡丹畫”興起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最初以郭泰安為首的幾位當地農民率先建立漢園書畫院,切磋、交流繪畫技術,推動牡丹畫創作水平的不斷提高。後來,郭建中、郭泰森、郭西凡等先後通過拜師學藝,掌握了牡丹畫創作技能,使當地繪畫隊伍不斷壯大。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村民開始積極推動牡丹畫商品化,村里幾位比較有名的農民畫家把作品銷往西安、濟南、昆明等大城市,收入不斷提高,調動了村民的繪畫積極性,促使當地搞牡丹畫創作的農民逐漸增多,為牡丹畫銷售數量的增加創造了條件,促使牡丹畫銷售市場不斷發展壯大。
主要做法
(1)加強領導,成立協會
平樂牡丹畫產業工作順利實施,平樂鎮成立了發展牡丹畫產業領導小組,成立了平樂牡丹書畫院,以協會的形式進行統一管理,把大家的牡丹畫創作與市場需求有機結合。
(2)加強宣傳,舉辦畫展
宣傳力度,營造牡丹文化氛圍,在進村路口至平樂中心街道路兩側刷寫繪製宣傳標語和牡丹圖案,在牡丹畫商貿城設定大型宣傳廣告牌。圍繞牡丹畫市場策劃各種宣傳活動,吸引新聞媒體前來採訪,加強對外宣傳,提高知名度。充分利用網站資源,開闢平樂牡丹畫專欄。每年洛陽牡丹花會期間舉辦一次平樂牡丹書畫展和牡丹產品博覽會,並邀請市、縣美協專業人員評選“優秀牡丹畫師”和“牡丹畫新秀”各十名,擴大平樂牡丹畫對外影響,提升其市場價值。
(3)加強培訓,壯大隊伍
加強書畫藝術的普及工作,制定人才培訓計畫,對書畫從業者定期進行培訓,提高從業者繪畫技能,培養書畫後繼人才。充分發揮平樂牡丹書畫院的組織引導作用,聘請全鎮優秀畫家舉辦牡丹畫培訓班,每年由書畫院組織舉辦3-4次牡丹畫培訓班,培訓人次每年不少於150-200人次。充分發揮現有畫家的“傳、幫、帶”作用,每名畫家每年幫帶10-15名新學員。加強牡丹畫梯隊建設,引導全鎮中國小校增設牡丹畫法、畫技內容,各中國小積極創造條件,加強師資力量建設,還聘請畫家作為學校兼職教師。組織師生牡丹畫展並評選“優秀教師”和“牡丹小畫家”,激發學生愛牡丹、畫牡丹的興趣。多次邀請洛陽畫院院長文柳川等知名畫家進村入戶,現場指導,給村民講解繪畫技巧和專業技術,提高創作水平。
(4)加強引導,資金扶持
鎮政府每年設立專項培訓資金給予支持。培養一批能拓展市場的牡丹畫銷售經紀人,每年對在牡丹畫對外銷售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銷售能人給予重獎。啟動牡丹畫一條街和牡丹書畫市場建設,鼓勵牡丹畫家到平樂中心街或牡丹商貿城創辦牡丹畫創作室和展廳,對創辦面積不小於30平方米的牡丹畫創作室和展廳的商戶給予1000元資金扶持。引導促進牡丹畫及關聯產品上檔次、上規模,組織畫家外出考察市場,發展寫意牡丹畫和工筆牡丹畫,吸引更多民眾參與。組織當地幹部及平樂牡丹書畫院畫家到民權縣“中國畫虎第一村”王公莊進行實地考查,學習先進經驗,拓寬發展思路,樹立產業發展理念,提高創作和市場運作水平。
取得成就
在平樂村牡丹書畫創作群體的共同努力下,該村已形成書畫、裝裱一 條龍服務體系,共有100餘個牡丹畫專業戶和300餘名書畫愛好者,其中省、市、縣畫家協會會員20多名,年創作生產牡丹畫10萬餘幅,實現銷售收入900餘萬元。農民創作的書畫作品除了在當地銷售,部分還在山東、陝西、山西等地的旅遊精品商店銷售,有些還漂洋過海,被日本、美國、東南亞各國書畫愛好者收藏。牡丹花會期間,在國花園、洛陽牡丹園、神州牡丹園等5家牡丹園以及我市各大景點擺設攤位50餘個,有100餘名農民畫家參與,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創作銷售牡丹畫4萬餘幅,實現收入500餘萬元。2006年4月份,省文化強省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簡報形式對《“小牡丹”畫出“大產業”——孟津縣平樂鎮平樂村大力發展牡丹畫產業》進行了專期刊發,4月21日,徐光春書記對此做出重要批示:要落實、扶持、推動平樂鎮農民牡丹畫產業的發展,採取措施,將其打造成“中國牡丹畫第一村”。2007年,平樂村被省文化廳授予“河南特色文化產業村”榮譽稱號,平樂鎮也被文化部、民政部命名為“文化藝術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