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錄名稱: 平山王母祭典
編號: 5—10—2
名錄類別: 民俗
申報地區: 石家莊平山縣
名錄簡介
傳說,在漢代以前,王母村一帶因桑姓聚居而被稱為桑家街。該地流傳有這樣的傳說:“王母娘娘本系該村桑氏之女,因哥嫂不賢,常逼其牧牛、紡織,後遇仙人,嫁配天庭,賜封王母”。西漢時,漢武帝聽說王母的故事後,曾“謁王母於此(王母村),飲以瓊漿,奏以霓裳,修建王母閣於其(仙台山)上,後人於閣下定居,以其取名王母。”明清兩代《平山縣誌》對漢武帝拜謁王母並建王母閣一事均有記載。之後,王母閣香火日盛,遂在王母村一帶形成了王母祭典習俗。王母閣影響很大,縣邑內外參拜進香的人絡繹不絕,甚至全國各地都有人慕名前來,歷代皇家也多有參拜。王母閣在唐、宋時曾歷經數次修繕。清康熙十一年,平山知縣湯聘也曾重修王母閣。據見過王母閣舊貌的老人講,王母閣高三層,房屋八十一間,設有“三皇姑”、“龍王”等塑像及“鼓樓”、“鐘樓”等建築,佛道兩修,總占地十畝之多,規模宏大、氣勢非凡。抗日戰爭時期,為防日寇占領作為侵略據點,抗日政府和王母村民商議後,拆除了王母閣,祭典活動中斷。20世紀八九十年代,村民們籌資重建了王母閣部分建築,恢復了祭典活動。同期,王母閣(祭典活動)被政府指定為對外開放宗教活動場所。
平山王母祭典民俗的主要特點有:一是在供奉祭祀對象以天神王母娘娘為主,兼以供奉三皇姑、龍王、眼光、文昌、閻王及觀音菩薩等道佛兩教人物。二是在弘揚傳播的內容以傳播道教文化為主、兼以弘揚佛教文化,道佛兩修。三是蘊含的民間傳說奇幻豐富,內容涉及遠古、夏、商、周、兩漢、唐、宋、清以及近現代社會各個歷史階段。四是在活動時間全天候對外開放,每年農曆三月三和七月十八兩次儀式隆重的祭典活動。五是聲譽和影響深遠,與許多歷史人物有關聯,波及平山、井陘、靈壽以及全國各地,是河北境內規模較大、影響較大的民俗文化活動。六是活動內容豐富和形式多樣,組織香客誦讀《王母經》和《道德經》等道家經典;縣邑內外的花會、武術、神駕、馬戲、雜技、書場、買賣、飯棚、茶棧、歌舞、戲曲、各種法事、道場紛紛前來趕會;善男信女們進香燒紙,祈福求平安。
平山王母祭典民俗蘊含了王母成仙的故事及諸多與王母有關的民間傳說,如助陣黃帝戰蚩尤、周穆王瑤池會王母、漢武帝蒙羞留漢塘、王母施救李世民、王母智鬥勝魯班、吃“地梨”王母除病等。歷史上,每逢農曆三月三和七月十八兩大祭典日,廟裡人員組織香客誦讀王母經和道德經等道家經典;王母村的大街小巷人山人海,縣邑內外的花會、武術、神駕、馬戲、雜技、書場、買賣、飯棚、茶棧、歌舞、各種法事、道場紛紛前來趕會;善男信女們進香燒紙,祈福求平安。王母廟會是方圓百里規模最大、影響最大的民俗文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