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1958年,學校初名為坂仔農業中學。初創時,寄讀在坂仔寶南國小,半年後搬至民主圳心樓祠堂。時有1名教師,9名學生。
1959年3月,學校遷至東風村東壺宮,教職工5人,教室2間,招收30名學生,實驗基地17畝,聘請林老農任教。
1960年秋,學校遷往東坑村浮山腳下(現校址)。初遷時校舍十分簡陋,師生髮揚艱苦創業的精神,動手興建3間教室,2間宿舍,耕耘農田九十畝,走半農、半讀辦學道路。1963年,在離學校三華里遠的紅山開發荒地三十畝,修建一座教室。1960至1963年間,正值國家經濟困難時期,學校學生的學雜費,學校的辦公費、師生的糧食,靠勤工儉學收入實行自給。
1964年,學校在原來的初級農業中學的基礎上辦起了高中班,增設畜牧獸醫、醫士、果樹栽培,水稻栽培等專業班,面向全縣招生,學生人數發展到500多人。1965年3月,校長賴國強到北京出席全國半工半讀先進代表大會,受到國家主席接見。當年7月,福建日報以《坂仔農中在前進》為題,讚揚了學校辦學成果。
1968年,學校改名為坂仔“五、七”中學,由農業中學變為普通中學,增設普通高中班。
1978年,學校改名為坂仔第二中學。1980年撤消高中班。
1982年8月,學校又改名為坂仔職業中學,並列為市、縣兩級重點職業中學。先後開設畜牧獸醫、家用電器維修,養殖、種植、縫紉等專業,培養了一批批專業技術人才。學校四次投建,至 1985年,已擁有一座面積1460多平方米的教學樓和一座面積為280平方米的膳廳。
1990年,學校有教學班14個(普通國中6個、各類職業高中8個),學生527人(職業高中285人),教職工46人,另聘請2個專業教師。學校總面積8000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3085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積832平方米,操場面積3200平方米。電化教學方面和學科實驗器材、藥品、標本、掛圖等設備達到一定的標準。學校設有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等。
1999年,學校有教學班20個,學生人數1126人,其中職高班7個,學生數420人。設有烹飪、工藝美術、旅遊服務,電腦財會,服裝設計,園藝等專業。學校總面積182500平方米,建築面積6400平方米,綜合大樓面積1868平方米,教職工58人,其中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10人,還不定期聘請部分專業技術人員到校兼職任教。
2004年,學校發展為初高中聯辦,國中與職高並舉的綜合性學校。有國中教學班13個,職高教學班6個,開設電工、電子、電腦、旅遊、烹飪等專業,在校生將近1000人。學校建有一座1868平方米的綜合大樓,一座1728平方米的教學大樓,一座983平方米的教師宿舍樓,學校操場面積12060平方米,內設標準籃球場,桌球台等各種體育設施。近2000平方米的新教學樓已經完工,2005年9月投入使用。學校在教學儀器,多媒體教學等方面的配備也達到相應的標準,有功能齊全的語音室,電腦室,電工、電子實驗設備,烹飪操作室。學校現有教職工69人,本科18人,專科45人,高級教師7人,中級教師15人,二級教師41人。
辦學特色
四十多年來,二職校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辦學特色,校風嚴正,治學認真,勤於育人,培養各種專業技術人才,取得顯著成績,受到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視和表彰。學校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在機關,教育、醫學、科技等崗位上做出應有的貢獻。近幾年來,為適應社會的需要,學校努力朝著“教學、生產、經營、服務一體化”的方向發展,積極推行“系統培養”,“短期培訓”和“聯合辦學”等多種辦學形式,並取得明顯的成果,94年學校92級烹飪班在漳州市首屆烹飪技能技巧比賽中,榮獲團體第二名。1991—2001年,學校連續多年被評為“國中畢業班工作先進單位”,1999年,被福建省委授予“福建省農村中學教育改革先進單位”稱號;2004年,獲平和縣“國中畢業班工作先進單位”。
主要領導
任職時間 校 名 任職名稱 姓 名
1958—1968 坂仔農業中學 校 長 賴國強
1968—1969 坂仔“五.七”中學 革委會副主任(主持) 賴文敏
1969—1975 坂仔“五.七”中學 負責人 鄭芳延
1975—1977 坂仔“五.七”中學 革委會副主任(主持) 賴文敏
1977—1984 1.坂仔第二中學
2.坂仔職業中學 副校長
(主持) 林火生
1984—1989 坂仔職業中學 書記、校長 蔡 肯
1989—1996.11 坂仔職業中學 書 記 蔡 肯
校 長 賴其明
1996.11—2001.8 坂仔職業中學 書記、校長 賴炳南
2001.8—2004.8 坂仔職業中學 書 記 賴炳南
校 長 何石梯
2004.9—至今 平和二職校 書記、校長 何石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