幡紙

語出:《太平御覽》卷六○五引 晉 王隱 《晉書》:“ 魏 太和 六年,博士 張揖 上《古今字詁》,其巾部云:‘紙,今帋也,其字從巾。古以縑帛,依書長短隨事截絹,枚數重沓,即名幡紙,字從系。’” 宋 董逌 《廣川書跋》卷十:“古人治紙,要自有法,故以縑帛依舊書長短,隨事截之,則為幡紙……自 漢 魏 遺字多用幡紙, 晉 宋 多用麻紙,而 隋 唐 多用經紙。”

基本信息

fān zhǐ ㄈㄢ ㄓㄧˇ
幡紙(幡紙) 

解釋及出處

古代裁剪成一定規格,用來寫字的絹帛。《太平御覽》卷六○五引 晉 王隱 《晉書》:“ 魏 太和 六年,博士 張揖 上《古今字詁》,其巾部云:‘紙,今帋也,其字從巾。古以縑帛,依書長短隨事截絹,枚數重沓,即名幡紙,字從系。’” 宋 董 《廣川書跋》卷十:“古人治紙,要自有法,故以縑帛依舊書長短,隨事截之,則為幡紙……自 漢 魏 遺字多用幡紙, 晉 宋 多用麻紙,而 隋 唐 多用經紙。” 余嘉錫 《書冊制度補考·糊縫》:“又考 竇泉 《述書賦》自注云:‘ 皇象 寫《春秋·哀公上》第二十九卷,其紙每一大幅有一縫線聯合之。’蓋 皇象 所用必是幡紙,故可用線縫聯,此昔人所未知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