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棲息環境
鵝棲息在南極洲,活動在在南大西洋海域,還有一小部分生活在紐西蘭南部。
生活習性

分布地區

分布於南極、阿根廷、布維島、智利、馬爾維納斯群島、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
旅鳥:澳大利亞、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紐西蘭、聖赫倫那島,阿森松島和特里斯坦 - 達庫尼亞群島、南非。
南桑威奇群島是南極企鵝的主要聚集地,大約有200萬隻的帽帶企鵝在此繁衍生息,這樣龐大的數量,幾乎占去了所有南極帽帶企鵝總數的三分之一。
繁殖方式
在陸地上,帽帶企鵝會築起一個個由石頭組成圓形的巢,每次孵約兩枚卵,而孵卵則由雄性和雌性輪流進行,為期5至10天。亦會在冰山上進行繁殖。幼企鵝會約35天后孵化,初生時,其背部和腹部分別有灰色和白色的絨毛。幼企鵝在巢中多逗20至30天之後就會離巢。在出生後50至60天后會換毛,換為成體的毛之後就可以出海。
其排卵期為11月下旬,每年夏天通常孵出兩隻幼企鵝。與其它企鵝優先哺育較強壯的幼仔不同,帽帶企鵝同等對待其幼仔。幼企鵝的羽毛在7-8星期後即長豐滿。其捕食活動主要在其聚集地附近的海域。儘管其在海上可在白天和晚上覓食,其潛入海水捕食主要集中在午夜和中午。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