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鎮政府駐師崗村,轄師崗,江家,東坪,山峰,張溝,鄂溝,王營,江營,曹營,大李溝,十堰,時店,跨子營,北鄭,大郭營,八里崗,水牛溝,呂營,青薇陂,呂家溝,傅灣,張集,王崗,永青,唐營,傅王廟,西坡27個行政村,262個自然村,338個村民小組。
師崗鎮總面積134平方公里,耕地91476畝。
歷史沿革
明初,內鄉轄16保,該地屬橋頭保,清代全縣為8保,此設永青堡;民國年間為南工區;1948年內鄉解放後為師崗區;1956年設師崗中心鄉;1958年建師崗公社;1962年分境內西部另建瓦亭公社;1984年為師崗鄉,1985年12月師崗鄉改為師崗鎮,為內鄉縣四大名鎮(馬山口鎮、赤眉鎮、夏館鎮)之一。
地理環境
師崗地處淺山丘陵,北部有靈山、洞山、馬武山、老和尚頭頂山等,海拔在400~500米;西部永青山系師崗鎮與瓦亭鎮分界山;西北至東南部丘陵起伏。鎮境內大部分為丘陵崗坡,屬黃棕壤土質山地,崗地占耕地面積82%。主要河流有刁河,上游支流有油坊河、浜河、汶溪河。1958年來,陸續興建太山廟、周曹河、鹿溝、橋河灣、上李家、後時家、張溝7座中小型水庫,開乾、支、斗渠40條,總長127公里。師崗鎮經濟以農業為主,糧產小麥、玉米、豆類、紅薯、芝麻、菸葉等。該鎮也是全省著名的八眉豬產地,八眉豬亦稱豫西黑豬,瘦肉率高,味道鮮美,耐粗飼料,生長快,抗病力強,被列為全國良種豬之一。
交通建設 師崗鎮境內有內鄧高速(正在修建,預留出口)、內師公路(X029線)以及通往瓦亭、乍嶇的公路,鎮中心與各村委會大道縱橫崗窪,暢通27個行政村。境內旅遊名勝有興隆寺,為明洪武年間所建,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永青志書全縣聞名。
簡介
師崗鎮師崗鎮位於內鄉縣的西南部,處於鄧內淅三縣交界處,西面與瓦亭乍嶇、北部與湍東、大橋鄉毗鄰,西南面與淅川的厚坡鎮相連,東南部與鄧州市的十林鎮接壤,總面積134平方公里,耕地9.12萬畝,14931戶,總人口6.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7萬人,轄27個行政村、289個自然村,368個村民小組。東西長13公里,南北長12公里,集鎮位於境內中部,距內鄉縣城23公里。丘陵、山地占總面積的80%,境內有刁河、文溪河2條主要河流,年平均氣溫23℃左右,年降雨量平均650—750毫米,是典型的崗坡岳陵旱作農業區。黨委書記岳書曉,鎮長陳良甫。
發展現狀
2006年,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我們緊緊圍繞“工業強鎮、菸葉大鎮、林牧大鎮、宛西名鎮”建設目
標,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以唱響“五首歌”為主鏇律,以加快發展為第一要務,以項目建設為支撐,以財力增強、農民增收為目的,努力克服“區位偏、經濟基礎差、乾群觀念差”的困難,逐步化解老矛盾,解決新問題,創新機制,務實苦幹,圓滿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1420萬元,同比增長18.7%;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230萬元,同比增長14%;財政收入461.42萬元,淨增114.8萬元,增長33.2%,是師崗歷史上增長最快的一年;農民現金收入2404元,增加434元;居民儲蓄額達1.07億元,同比增長31%,全鎮大局穩定,各項社會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工業項目
全鎮引進工業項目21個,契約金額7870萬元,到位資金4600多萬元,建成項目13個,在建項目8個,其中,1000萬元以上項目2個,500萬元以上項目3個,100萬元以上項目5個,30-50萬元項目11個,引進項目、到位資金和建成項目均是師崗歷史上最多的一年。其中:天奧石材有限公司,計畫投資1500萬元,已累計完成投資600萬元,整修道路4000米,變6米寬的農業生產路為寬12米、下邊全部塊石鋪墊,達到載重80噸以上車輛通過的石材路,完成高壓配套,現正在進行設備安裝;江都石材有限公司,計畫投資2500萬元,已完成投資550萬元,整修道路4500米,購置大型設備2套。這兩個項目的引進,填補了師崗沒有千萬元以上企業的空白。
菸葉支柱
種植菸葉2400畝,較2004年的279畝增加2121畝,較2005年980畝增加1520畝,落實千畝大方1個,100畝以上大方7個;新建密集式煙爐2個,半堆集式煙爐58個,下排濕式煙爐26個,改造巴西式煙爐68個;加大科技推廣力度,建成鎮菸葉育苗中心,集中育苗16個大棚,實行全鎮統一供苗;積極開展菸葉技術培訓,菸葉產量和品質有了明顯提高,全鎮收購菸葉50萬斤,公斤均價由2005年的9.3元提高到9.95元,淨增.0.65元,實現稅收49萬元,收購總量和菸葉稅較2005年都翻一番。
農村交通
克服了相鄰三縣政策不統一的不利因素,在04年修1條長1.5公里、05年修13條32公里的基礎上,全面動員,搶抓“村村通”建設末班車機遇,鎮村密切配合,採取“民眾集一點、在外人員捐一點、項目引一點”的辦法,籌措資金600多萬元建成了26條44公里“村村通”道路,全鎮完成26個村總長79.5公里的“村村通”,是全縣2006年建設里程最長的鄉鎮;科學規劃,形成南聯李溝—八里崗—水牛溝—青薇—呂營—郭營—師崗7個村、北聯王崗—付灣—呂家溝—山峰—張集—王崗5個村、西聯西坡—付王苗—唐營—永青—師崗5個村的三大環線,實現了“村村相連、路路相通”,徹底改變了師崗村級道路差的狀況。
集鎮建設
採取項目支撐、社會融資、政府投入相結合的方法,籌資380多萬元,實施了“五大工程”。一是投資20多萬元,實施了文化東路改造工程,植彩色路緣石2400米,鋪彩磚1500多平方米,清下水道700米,統一廣告牌130幅,亮化了集鎮東大門;二是投資240萬元,實施了二國中學生宿舍樓、辦公大樓建設工程,建成學生宿舍樓2棟108間,正在加緊施工教師辦公樓1棟54間,結束了長達10年之久學生無處住宿、教師無處辦公的歷史;三是投資30多萬元,實施了計生辦大樓改造工程,改建房屋2層8間,裝修門窗64個,內外粉刷4000多平方米,鋪彩磚800多平方米,是全縣唯一爭取項目,實現計生辦公達標的鄉鎮;四是投資30萬元,實施了供銷社大樓改造工程,更換鋼化推拉門10個,油漆門窗78個,外粉、內粉3000多平方;五是投資60萬元硬化、綠化師興南路1500米。同時,加強管理,新配備了灑水車、垃圾車,徹底扭轉了集鎮髒、亂、差現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三星級集鎮”。
勞務經濟
邀請縣勞動局、縣農業局舉辦勞務培訓班3期,培訓青壯年農民2000餘人,輸出勞動力4000餘人,使師崗外出務工人員達1.5萬餘人,遍布全國各地,全鎮僅勞務年收入可達1.2億元;且一些在外務工人員已成為老闆,師崗籍的房紅偉在深圳辦公司資產達6000多萬元,十字堰的李占軍在北京辦保全公司;關心關注外出務工人員,經常加強與在外務工人員聯繫,收集項目信息40多個,動員在外人員回鄉投資辦廠,張集村民眾王國強回村投資40萬元建標準化養雞廠1個,王崗村民眾劉雙喜回村投資30萬元建養豬廠1個,帶動了全鎮畜牧業發展,勞務經濟已成為師崗新的經濟成長點、農民收入的主要渠道和招商引資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