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帥[帥,
帥姓溯源
帥(shuài)姓源出有:
源流一
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師帥,是西周軍制官職稱謂。西周時期,軍下設師,每師兩千五百兵,周王室擁有六師軍隊,而在各諸侯國中,除了齊國姜太公擁有五師以外,其他的侯爵國擁有三師,伯爵國擁有二師,子爵國擁有一師,郡侯無師。至春秋以後,周王室疲弱,各諸侯國逐漸自大,無視周禮典制,各自紛紛擴軍,如晉國、秦國、楚國、齊國、宋國、魯國等大國皆擴軍至六師。到了戰國時期,師的建制已達萬人,七雄皆各自擁兵數十師,周王室根本就無可奈何。兩周時期,師的最高軍事長官稱“師帥”,後細分有中軍帥、上軍帥、下軍帥、左軍帥、右軍帥、後軍帥等等。
在師帥、中軍帥、上軍帥、下軍帥、左軍帥、右軍帥、後軍帥等的後裔子孫中,皆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帥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二
源於姬姓,出自晉朝時期大司徒師昺之後,屬於避諱改姓為氏。在三國時期,曹魏政權中有一位著名將領師纂,公元?~264年待考,他原為司馬懿的次子、大將軍司馬昭的主簿,後被派遣到太尉鄧艾軍中擔任督軍司馬,隨鄧艾參與了滅蜀漢政權的一系列戰役。平定蜀漢國後,師纂擔任了益州刺史。後鄧艾被鍾會誣告,司馬昭下令把鄧艾、鄧忠父子以檻車押回,師纂也隨同返回,與鄧艾父子一起被害。按史籍《三國志》的記載,師纂的後代叫師昺,在晉朝時期官為大司徒、黃門侍郎、右將軍、散騎常侍、兵曹尚書。在晉武帝司馬炎代魏立晉之後,追尊自己的伯父司馬師為晉景皇帝,因晉景皇帝的名字中有“師”字,為了避故君主名諱,師昺就效仿春秋時期的晉國大夫師咼,也將自己的姓氏字“師”省去一橫,改為“帥”,從此,師昺的以及其他同朝的師氏族人和後裔子孫們即沿襲帥氏。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只有在晉朝任職的師氏族人更改為帥氏,而黎民百姓中的師氏並未改變姓氏,仍然大有師氏族人存在。避諱只是暫時的,西晉王朝的歷史只有四十二年,因而許多帥氏後裔後來又恢復師氏。由此,後世許學者皆認為師氏、帥氏本是一姓。 師昺依靠司馬氏家族飛黃騰達,但西晉壽短,晉武帝死後,子侄們爭權奪位,兄弟鬩牆,爆發了箸名的“八王之亂”,結果帥氏一族家破人亡,後裔淪落四方。
帥氏家族由今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興起,迄今一千七百餘年,堪稱《帥氏家譜》扉頁題字所述:“岢嵐遺風,源遠流長。”
源流三
源於官位,出自南北朝時期官吏帥都督,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帥都督,是南北朝時期西魏政權設定的軍制官位,與大都督、都督一樣,皆統領鄉兵,即地方武裝的長官,後逐漸成為散官階名。北周時期沿襲續置,官秩正七命(從六品上)。隋朝時期成為勛名,後廢黜,歸入都督系列。
在帥都督的後裔子孫中,皆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帥督氏,後有省文簡改為單姓帥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源於官位,出自南宋朝時期官吏帥司,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帥司,是宋朝時期設定的一種官職,即安撫司的最高行政長官,仿隋朝時期的安撫大使之稱,在宋鹹平三年(公元1000年)設定,長官稱安撫使,白稱“帥司”,有安撫副使、同勾為副長官,屬下還有帥機、帥守等官員。 宋朝時期,一方地區稱“路”,帥司則統領一路兵政,後兼領各路軍務以及治安之事,必要時可由知州、知府兼攝。這種官職一直沿用至民國初期。帥機,專職負責機宜文字,也就是機要秘書、機要參謀之類的官員;帥守,就是當知州、知府兼攝安撫使時給予的稱謂。
在帥司(安撫使)、副帥司(安撫副使、同勾)、帥機、帥守等的後裔子孫中,皆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帥氏,世代相傳至今。
得姓始祖
師咼、師昺。
遷徙分布
帥氏是一個古老的漢族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三百九十二位。帥姓出自西晉,當時晉國定都洛陽,後遷長安,因此河南洛陽、陝西長安一帶即為帥姓發源之地,也是早期繁衍發展之地。南北朝至唐宋期間,逐漸向周邊地區及江南一帶擴展,在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形成郡姓望族,以南陽郡、范陽郡、平原郡為郡望。如今主要分布於湖南、湖北、四川、江西、安徽、山西等地。帥姓人口沒有進入全國前三百位。
今江蘇省的揚州市、南通市、江都市、泰州市、淮安市,重慶市的合川區、雲陽縣、巫溪縣、奉節縣、綦江區,湖北省的十堰市、開江縣、天門市、紅安縣、宜昌市、孝感市、松滋市、穀城縣、浠水縣、大悟縣、黃梅縣、襄陽市,江西省的南昌市新建縣、安義縣、九江市、奉新縣、吉安市永豐縣、撫州市臨川縣、進賢縣、銅鼓縣,河北省的保定市、文安縣,山東省的菏澤市單縣、濰坊市、日照市、濰坊市安丘市、諸城市,湖南省的常德市漢壽縣、益陽市、新晃縣,廣東省的佛山市南海區,貴州省的安順市、銅仁市,山西省的原平市、定襄縣河邊鎮青石村、朔州市應縣大臨河村、繁峙,陝西省的西安市楊凌區、商洛市丹風縣,四川樂山市、四川青神縣、西充縣、南部縣、犍為縣、宜賓市珙縣、都江堰市,遼寧省的西豐縣,福建省的建寧縣,浙江省的杭州市,雲南省的曲靖市、鹽津縣等地,均有帥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號
郡望
南陽郡:秦置,以在南山之南,漢水之北也。漢因之,治宛(即今河南南陽)。
河南郡:秦為三川郡,漢置河南郡,治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北三十里)。
范陽郡:三國魏改涿郡為范陽郡,相當於今河北涿縣及北京昌平、房山一帶。
平原郡:西漢置,相當於今山東西北部平原縣一帶。
太原府:亦稱太原郡。戰國時期秦國莊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隋朝時期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期(庚辰,公元980年)改并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山西太原)。以後宋朝、金國的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兩朝以來皆為府。民國時期改為市,成為山西省會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靈石縣:舊屬介休,隋朝開皇十年庚戌(庚戌,公元590年),隋文帝巡幸途經此地,挖河開道時掘出巨石,其色蒼蒼,其聲錚錚,並有“大道永吉”四字,以為祥瑞,稱之為靈石,並以此名置縣。這塊靈石如今被保存在舊城北端的天石公園內,據考察,實為一塊含鐵量較高的隕石。靈石縣縣城是山西最小的縣城之一,一千多年來,歸屬雖然多變,縣名基本未變。1958年曾於孝義、介休合併稱介休縣,1961年恢復靈石縣。
堂號
平原堂:以望立堂。
靈石堂:以望立堂。
授琴堂:授琴是指教彈琴,春秋時期,魯國樂師師襄善彈琴,孔子曾拜他為師學琴。
家譜文獻
浙江豐茶帥姓族譜,(現代)帥志明、帥新武主編,2009年計算機排印本。原稿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臨安市島石鎮豐茶村。
字輩排行
湖北雲夢帥氏字輩:“元亨利貞永樹家升”。
湖北浠水帥氏字輩:“啟世登科第皇都德意懷國安邦”。
湖北宜昌帥氏字輩:“總振維榮芳開先啟秀良文章昭祖德”。
四川樂山、合江帥氏字輩:“大地文德宣樹仕希培月淑公共佑世”。
四川宜賓帥氏字輩:“友成文已(玉)元自昌國正先開邦崇祖澤超瓊應世賢兆懋廷如步宗子仕明天”。
四川珙縣帥氏字輩:“崇天元有朝宏正國文達至中增培祖德子孝家興賢聖光榮”。
四川南充市南部縣水音鄉陳橋村帥家灣字輩:“榮鼎允美廷司元正文仕德時丕承大家能子修其天爵從之”
重慶合川帥氏字輩:“光昌兆遠大”。
重慶綦江、壁山帥氏字輩:“應欽秉源年正永洪大澤世代朝先志文華光尚國”。
重慶市綦江區永新鎮帥氏字輩:一芝應永洪、山國定玉登、文明光毓秀、紹學治邦廷。
江蘇淮安帥氏字輩:“冠正順建……”
貴州安順帥氏字輩:“士學國瑞起”。
浙江豐茶帥氏字輩:“尚木世應宗國家逢全治封建正光昌大經思永振安定啟民良”。
雲南鹽津帥氏字輩:“其大廷應喜安光忠世永福壽樂太平久遠同時正”。
江西奉新帥氏字輩:“式如珠玉品德道樂傳芳”。
江西奉新鎖石後村帥氏字輩:“大道能經國,康祺再起歌。”
江西銅鼓縣帥氏字輩:“世尚明新學,家傳禮義淳。文章資善治,令德慶長春。”
山東菏澤帥氏字輩:“惟盡忠孝廉,宗訓智仁勇... ...。“
歷史名人
帥 寶
北宋臣。字仲珍。濠州(今安徽鳳陽)人。成淳中,授鹽官丞,以清廉著稱。擢昌化令,勸農課士,聽訟鹹得其情,卒於官。
帥 我
(1648-1725),清學者。字備皆,號簡齋,江西奉新人。弱冠淹通群籍,工書畫,尤明醫理。康熙五十年舉人,官內閣中書。擅詩文,循循江西舊法。著有《墨瀾亭集》,不分卷,凡文一百四十篇。另有《簡齋詩文稿》。
帥使念
北魏石匠。著名的拓跋鮮卑先祖舊墟石室“仙洞北魏石刻祝文”的刻工。
帥仍祖
清文學家。字宗道,號介亭山人,江西奉新人。帥我長子。康熙間諸生。幼聰慧,十歲能詩,以才華自負。又精岐黃術。性孤介,艱於一第,乃棄舉業,鍵戶讀書。工詩文,著有《嗜退山房詩稿》二卷、《文稿》三卷。
帥念祖
清畫家。字宗德,號蘭皋,江西奉新人,帥我子。雍正元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禮科給事中,陝西布政使。以事謫戍軍台,沒於塞外。工指畫花卉,兼寫山水。尤以時文鳴一時,務以幽渺之思,擺脫陳因。亦工詩,清刻不俗,與從子家相時有大小帥之稱。著有《樹人堂詩》七卷。
帥家相
清詩人。字伯子,號卓山,江西奉新人。乾隆二年進士,歷官江西潯州知府。工詩,善學少陵,氣格沉雄,有幽燕氣,與從父念祖時有大小帥之目。曾燠嘗選其詩與陳允衡、王猷定、曾畹、蔣士銓、汪軔、楊垕、何在田詩合刻,名《國朝江右八家詩選》。著有《三十六乘書樓詩集》十六卷。
帥承瀛
(1766-1840),清臣。字士登,號仙舟。湖北黃梅人。十七歲中鄉試。嘉慶元年(1796)進士。任編修。歷遷吏、禮、工等部侍郎。典試於廣東、江南。督學於廣西、山東。道光元年(1821年),授浙江巡撫,奏請鹽政改歸巡撫兼理,停加課銀五十萬兩;年減商捐、外款銀二十萬兩。杭、嘉、湖三郡發生水災,他截漕糧賑濟;並免除米稅,以招遠處商賈。曾捐資八萬,浚修西湖,修築海鹽石塘。浙人在西子湖邊建“帥公祠”,以示紀念。
帥承瀚
清臣。湖北黃梅人。帥承瀛之弟。嘉慶十年(1805)進士。官翰林院檢討至副都御史。頗有聲譽於時。
帥方蔚
(1790-1872),清學者。字叔起,又字子文,號石村,南昌奉新(今屬江西)人。少聰明好學,道光六年(1826),舉進士第三人,授編修。八年,出任山東鄉試副主考。歷任湖廣道、雲南道、京畿道監察御史等。後因病辭官回家。鹹豐年間,太平天國興起,帥方蔚在鄉中辦團練,操練鄉勇,幫助官兵鎮壓起義軍,鹹豐皇帝恩賞加道員官銜。在鄉期間,注重講授經學,有“真經師”之稱。曾主白鹿書院、經訓書院。同治九年(1870),江西巡撫劉坤一聘請他到省城主修《江西通志》,並主修《奉新縣誌》。同治十一(1872),方誌完成,鏇病卒。帥方蔚以人品正直著稱,廣見博識,著述甚豐。文有新意,詩有特色。所撰述文章體裁十分廣泛,主要有《咫聞軒詩稿》、《咫聞軒隨筆》、《紫雯軒館課》、《帥太守稿》、《詞垣日記》、《左海交遊錄》等,均收入《帥氏清芬集》。
其他
帥姓名人有宋官吏帥范;清文學家帥光祖,詩人帥翰階等。近當代帥姓名人有政治家帥孟奇,解放軍將領帥榮,國民黨將領帥化民,地質學家帥開業、帥德福,醫學家帥燾、帥蘭英,經濟學家帥勇,政治學家帥文潔,翻譯家帥德全、帥松生,編輯家帥應煕、帥雪嶕,書法家帥立志,畫家帥礎堅、帥立德、帥立功、帥松林、帥民風,台灣電影製片人帥宇帝等。
帥姓宗祠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姓啟晉國;
源於樂師。
指帥姓得姓源流。
五言通用聯
兄弟雙進士;
父子四名家。
上聯:清代雍正進士帥念祖及其弟、康熙進士帥光祖。下聯:清代舉人、詩書畫家帥我與其子仍祖(詩人)、念祖(進士、畫家)、光祖(進士、文學家),父子四人皆為名家。
六言通用聯
方伯指繪成畫;
子連屍解為仙。
上聯:清代帥念祖,善用手指醮墨作畫,山水花草,栩栩如生。下聯:宋代人帥子連,形貌奇偉,膂力超人,獨住南嶽三十年,傳說太平興國年間屍解成仙。
七言通用聯
功勳永垂西晉史,
淵源遙溯尚書郎。
指帥姓得姓源流。
十言通用聯
名利都捐,芳蹤忽見關右;
廉靜不擾,音容永祀江南。
上聯:帥子連。下聯:宋代進士帥范,靈石人。調岢嵐軍政,兵民感慕。後督理江南茶稅,廉靜不擾,民圖像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