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帕爾帖原理
帕爾帖原理,該效應是在1834年由J.A.C帕爾帖首先發現的。即利用當兩種不同的導體A和B組成的電路且通有直流電時,在接頭處除焦耳熱以外還會釋放出某種其...
簡介 其他信息 -
帕爾貼效應
電流流過兩種不同導體的界面時,將從外界吸收熱量,或向外界放出熱量。這就是帕爾帖效應。由帕爾帖效應產生的熱流量稱作帕爾帖熱,用符號表示。
-
帕爾貼
帕爾貼是從英文“Peltier”一詞翻譯過來的。國內目前以帕爾貼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 生產的以“Peltier"為品牌的帕爾貼熱電半導體致冷器件,品質...
基本概況 原理和發展歷程 -
珀爾帖效應
帕爾帖效應是法國科學家珀爾帖於1834年發現的。兩種不同的金屬構成閉合迴路,當迴路中存在直流電流時,兩個接頭之間將產生溫差。這就是珀爾帖效應(Pelti...
簡介概要 發現過程 發現者 物理原理 實驗儀器 -
珀爾帖
珀爾貼是法國鐘錶匠兼科學家,在1834年發現了熱電致冷和致熱現象-即溫差電效應。
發現過程 物理解釋 帕爾帖係數 實際套用 -
帕爾馬斯島
帕爾馬斯島又稱米昂歌斯島,位於菲律賓棉蘭老島與荷蘭屬地東印度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的納薩島之間。面積不足2平方英里。西班牙人於16世紀最早發現了該島,但...
非洲附近的島 亞洲附近的島 相關信息 -
可愛的帕爾瓦蒂女神
可愛的帕爾瓦蒂女神,屬於古印度文明,產於孟加拉國,據說出自拉傑沙希區約1050至1075年(波羅王朝) 綠泥石,高52.7×寬25.7×厚9.5厘米
歷史來源 形態 -
珀耳帖效應
珀耳帖效應是指當有電流通過不同的導體組成的迴路時,除產生不可逆的焦耳熱外,在不同導體的接頭處隨著電流方向的不同會分別出現吸熱、放熱現象。這是J.C.A....
簡介 效應的發現 半導體製冷器 塞貝克效應 湯姆孫效應 -
濕婆和帕爾瓦蒂立像
銅合金,浮雕,高31.4 2000.284.5 印度教諸神往往是傳說的主體,其中許多神被添油加醋,儘管他們有威嚴的力量,許多神又有妻子和孩子。
-
納塔利婭·帕爾蒂卡
娜塔莉婭生於1989年7月27日。她在剛出生就沒有右手掌。但她卻敢於在球場上與正常人,也與殘疾人競技。娜塔莉婭的打球風格好似左手拍型,近桌前手雙面上旋進攻。
個人檔案 簡介 北京奧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