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1907.79畝(其中:田653.9畝,地 1253.89 畝),人均耕地1.09畝, 主要種植玉米、水稻作物;擁有林地36400畝,主要種植核桃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27畝,其中養殖面積12畝;荒山荒地 1800 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糧食,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1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6%。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烤菸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產業。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17.0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63.61萬元,占總收入的55%;畜牧業收入244.92萬元,占總收入的2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400頭,肉牛128頭,肉羊370頭);林業收入75.30萬元,占總收入的9%;第二、三產業收入89萬元,占總收入的13%;工資性收入42萬元,占總收入的5%。農民人均純收入2931元,農民收入以烤菸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8人,在省內務工65人,到省外務工13人。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418戶通自來水。有41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81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0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3戶。
該村到鎮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12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輛,拖拉機53輛,機車131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2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9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6畝。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0戶;建有小水窖186口。全村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有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9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8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文教衛生
該村建有國小4所,校舍建築面積750平方米,擁有教師11人,在校學生538 人,距離鎮中學13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38 人,其中小學生480人,中學生58人。
該村是以少數民族為主的居民村,逢年過節少數民族都很重視他們就會自己組成一隊或是幾隊人進行唱山歌、跳舞,鬥牛等活動。
該村現有農戶418戶,共鄉村人口1945人,其中男性1054人,女性891人。其中農業人口1945人,勞動力 954人。該村以彝族為主,其中彝族1054人,漢族954人。到2006年底,全村享受低保27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3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3 戶。
新村建設
2007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 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3多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1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907.79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一事一議籌勞40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信息落後,基礎設施薄弱。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近前搞好烤菸生產,遠期發展林業,畜牧業。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907.79畝(其中:田653.90畝,地1253.89畝),人均耕地1.09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364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0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0.00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糧食,主要銷售往本縣。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18.00萬元, 該村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糧食產業。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46人,黨員中男黨員44人,女黨員2人。 團員42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28戶,共鄉村人口1960人,其中男性1080人,女性880人。其中農業人口1959人,勞動力1200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3.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3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布龍、阿新、蒼窩、白石岩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新哨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00公里,距離中學13.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480人,中學生5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