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布雷斯頓森林協定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協定。布雷斯頓森林體系是該協定對各國對貨幣的兌換、國際收支的調節、國際儲備資產的構成等問題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確定的規則、採取的措施及相應的組織機構形式的總和。
體系建立
該協定源自1944年7月,44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新罕布夏州“布雷頓森林”召開聯合國和盟國貨幣金融會議,這次會議通過了《聯合國貨幣金融協定最後決議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兩個附屬檔案,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在國際貿易領域,美國積極推動貿易自由化.1947年,籌組了一個多邊性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它作為布《布雷頓森林協定》的補充,連同《布雷頓森林協定》,被統稱為"布雷頓森林體系",即以外匯自由化,資本自由化,貿易自由化為主要內容的多邊經濟體制,是美國制定的實現其經濟霸權的體制.
評價《布雷頓森林協定》
《雷頓森林協定》雖然損害了一些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的利益,但對戰後經濟的穩定和貿易的迅速增長起到了促進作用.
體系結束
到20世紀60~70年代,爆發多次美元危機,其後以1971年12月《史密森協定》為標誌美元對黃金貶值,同時美聯儲拒絕向國外中央銀行出售黃金,至此美元與黃金掛鈎的體制名存實亡;1973年2月美元進一步貶值,世界各主要貨幣由於受投機商衝擊被迫實行浮動匯率制,至此布雷頓森林體系完全崩潰。但直至1976年國際社會間才了達成了以浮動匯率合法化、黃金的非貨幣化等為主要內容的“牙買加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作為重要的國際組織仍得以存在,並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