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推薦
序
無以數計的海內外遊客不分春夏秋冬紛紛來峨眉山遊覽。“你為什麼來峨眉山?”我們的導遊先生(小姐)總是較多地介紹其自然景觀,而對其深層的文化底蘊卻展現甚少。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具有燦爛文化的國家。就我們四川省而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的就有:峨眉山與樂山大佛,青城山和都江堰以及九寨溝風景名勝區、黃龍風景名勝區等。
峨眉山是中國四人佛教名山之一。佛教是由印度傳到中國的,自漢魏到明清,高僧輩出,代有奇人。佛教進入中國後,與中國的傳統文化融合,逐漸形成中國化的佛教,影響著上至帝王將相,下到黎民百姓的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以及價值取向。這種中國化的佛教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隋唐以後,佛理禪趣在詩歌、繪畫、雕塑、建築等方面的展現比比皆是。在《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 (中國部分)中,甘肅省的敦煌莫高窟、山西省的雲岡石窟、西藏的布達拉宮、河南省的龍門石窟、河北省的承德避暑山莊和周圍寺廟、四川的峨眉山和樂山大佛等都是佛教文化遺產。這是一份極其珍貴的人類遺產和精神財富,它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峨眉山“世界雙遺產”受到了人類的尊重。自然環境的秀麗,寺廟殿堂的維修,新的旅遊景點的開發,基礎設施的逐步改善,使這座名山越來越美!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一群人再游峨眉山,同行的徐杉女士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峨眉山的故事。我們發現她對峨眉山的宗教文化充滿濃厚的興趣。她告訴我們,許多年來她經常深入峨眉山人跡罕至的地方,尋訪歷史的源流,拜見隱世的大德高僧,探究峨眉山佛門的秘密。她告訴我們,峨眉山作為一個有一千多年歷史的普賢菩薩道場,它的佛教不但存在於寺院,根深蒂固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而且還非常傳統地存在於那些結茅棚或住岩洞的修行人身上。這些人過著淡泊簡單的生活,就像山中的一棵樹、一塊石、一滴水、一撮泥遍灑在各個角落,已成為這座山的一部分。正是遍布于山上的一棵樹、一塊石、一滴水、一撮泥,記載著峨眉山從古至今的秘密,它們是峨眉山的真實所在。這些聞所未聞的故事,這些點點滴滴的佛門歷史、掌故、傳奇和民間傳說,似乎讓我們觸及到峨眉山一些真實、隱秘的部位。半年後,徐杉完成了這本書,取名為《布金滿地——神秘的峨眉山佛門傳奇與揭秘》 (第一部)。
圖書目錄
楔子
一、千年古剎——神秘的萬年寺
(一)廣浚和尚與李白
(二)普賢菩薩銅像之謎
(三)萬年寺與萬曆皇帝
(四)通天大和尚
(五)無窮大師
二、由道觀改建的佛殿——神奇的中峰寺
(一)中峰寺的來歷
(二)從將軍到高僧——淡然大師
(三)藥王菩薩——孫思邈
(四)曠代神僧——別峰禪師
三、不稱庵的尼姑廟——神聖的伏虎寺
(一)康熙探秘伏虎寺
1.引子
2.順治皇帝之謎
3.秘尋玉琳國師
4.布全林神遇寂玩大和尚
5.追憶貫之大師
6.結緣離垢園
(二)峨眉山第一居士——御史蔣超
1.轉世的峨眉山比丘
2.太史棄官求道
3.可聞禪師之謎
4.蘿峰庵奇遇
5.尋秘載史
(三)峨眉山名尼——演慈法師
1.“小神仙”傳奇
2.常清法師慧眼識才
3.弘傳峨眉山佛事
4.請駕五百羅漢
5.往 生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文摘
書摘
關於這尊普賢菩薩銅像的來歷,有許多至今待解之謎。有資料說內侍張仁贊攜金於成都,請來眾多高明的工匠在市郊分段鑄造,完工後運到萬年寺分塊焊接而成。
峨眉山下很多村民則否認在成都鑄造這一說法。他們認為當時山路崎嶇,又無現代先進的焊接技術,62噸的龐然大物分割開,1個山民負重50公斤向山上搬運,都要分成上千塊,一千多個焊接口無論怎樣打磨都會留下痕跡,不像整件鑄造那樣光滑平整。而這尊普賢銅像做工精美,光滑平整好似一次整件鑄造而成。
有幾位老僧告訴我,他們聽歷代師爺、師父往下傳,說普賢菩薩銅像就是在萬年寺附近整件鑄造一次成形的。他們在萬年寺附近採藥時,還發現成堆的銅鐵礦石,那些礦石和當地的岩石不同,好像是從其他地方運來堆放在一起的。離萬年寺不遠的地方原來有一塊很大的窪地,長著和周圍高大喬木不同的灌木,他們說那片地是當年僧眾和工匠們鑄造普賢菩薩銅像的工地。由於萬年寺處於峨眉山地震帶上,地殼運動使地形發生巨大的變化而湮沒了當年冶煉、鍛鑄工地的盛況。不過,有些僧人和附近的山民還在這些地方找到鐵錘、瓷碗、銅壺等北宋時期工匠師們所遺下的文物。
一位年過百歲的僧人向我講述,普賢菩薩銅像鑄造完工以後,人們無法把這座龐然大物運進萬年寺,僧眾和工匠們十分著急。於是,萬年寺住持茂真和尚焚香沐浴晝夜趺坐於普賢菩薩銅像前,祈求佛的指引。9天后的一個晚上,電閃雷鳴,大雨傾盆,所有人都躲回萬年寺內,茂真依然閉目躍坐於雨中,狂風發出陣陣刺耳的呼嘯,大地劇烈抖動。忽然茂真眼前閃過一道金色的光環,雷雨瞬間停止,群山寧靜安詳,空靈的梵音從天邊徐徐飄來……茂真睜開雙眼,面前的普賢菩薩像消失了。茂真看到山似被水洗過,石縫中滴滴答答,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順著山坡,流進山澗,眼前接連不斷的大小水窪,飄著零落的樹葉。他摸著自己絲毫未被雨淋濕的袈裟回頭望去,身後不知何時撐開巨大的荷葉,為他遮擋風雨。布滿水珠的荷花晶瑩剔透,幽香縷縷。茂真和尚對著荷花雙手合十,口念阿彌陀佛,虔減三拜,然後趕回萬年寺。
行至山門口,茂真見金碧輝煌的普賢菩薩銅像安然立於寺內,普賢菩薩面目慈祥俯看著他。內侍張仁贊剛好從房間裡走出,見狀大驚,連夜趕回京城向宋太宗趙光義稟報:普賢菩薩顯靈了……
峨眉山腳下有一個小村莊,叫仙牙村,以前地名叫大牙仙。村中有一個奇特的山洞,冬暖夏涼,泉水潺湲。水中央立著一塊光滑平整、四四方方的大石頭。不知從何年起,石頭上一直供奉著一枚一尺多長的牙齒,村民們稱之為“佛牙”。
……
書摘1
(一)中峰寺的來歷
中峰寺是峨眉山乃至中國修行人最早的聚集地之一,也是中國國教——道教的創立地,是道教與佛教互相融合的一個歷史見證。中峰寺曾經為峨眉山最大的道觀,東晉以前叫乾明觀,是因道教的始祖——老子(老聃)授道而發展起來的。因而,中峰寺於佛、道兩教都有其深厚的歷史淵源。
二十四史《魏書·釋老志》講: “道家之源出於老子……授軒轅於峨眉,教帝嚳於牧德……,’這就是說道教始祖老子曾在峨眉山上向軒轅黃帝授道。
軒轅黃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位賢哲、明君。他曾帶領部落百姓戰敗人侵的蚩尤,又教會百姓棄遊牧而學習稼穡,從此讓人民從漂泊流離的遊牧生活中穩定下來。開始種植莊稼,飼養家畜,安居樂業。軒轅黃帝年邁時,及時將王位禪讓給有德行的年輕人,按夢中仙人的指點到峨眉山尋道。在峨眉山中峰寺一帶,軒轅見這裡林木蔥鬱、峰巒疊翠、祥雲環繞、紫氣氤氳,有如仙境,便滯留下來。忽一日雲開日出,光照林間,軒轅見有一老者端坐於高山石岩之上,黑髮高謦,紅光滿面,睿智雍容,仙風道骨,竟與他夢中的仙人一模一樣。軒轅激動得雙膝著地,跪行幾步向前問道:“請問大師。何為道?”
仙人告訴他: “至道之精,竊竊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不視不聽,不思不念,抱神守靜。得此道者,上為仙皇;失此道者,下為塵土。”
仙人說畢贈軒轅《三一五牙之經》,然後向空中——揮手,仙樂飄飄,一頭青牛白天而降,仙人跨上青牛騰空而去。
軒轅得到經書之後,不分寒暑,不論晝夜,反覆誦讀,細心領悟。面對野獸的侵擾,美女的引誘,抱神守靜。歷經種種艱苦磨難,終於悟得經中的真諦,在峨眉山得道成仙。
被稱為中國上古三大奇書之一的《山海經》,把峨眉山稱為“皇人之山”。 “皇人”即是老子在仙界的稱謂。
道教是根據中國文化創立的宗教,又稱為本土教。春秋、戰國時期,專門從事天文、地理、醫學、養生等研究的學者,從諸子百家中分流出來,自成一體。他們在研究宇宙天體與地球人類的神秘的關係中認為:人的身體本身就是一個小宇宙,只要採用各種修煉的方式,鍥而不捨,智慧會油然而生,最終便可以修成一個長生不老之軀,與日月天地共存。他們將這個尋找道的過程稱之為修行。於是在古代,煉丹修行、尋求神仙之界便開始盛行起來。史載,秦始皂為求長生之道,派徐福攜三千童男童女人蓬萊求不死之藥。由此可以看出卜筮、方伎、醫學、神仙方士在秦時的活躍程度、影響程度。這些方士神仙有的以丹藥養生為主,有的以精神超脫養生為主,萬法歸宗,其目的都是想獲得超自然的能力——長生不老。這便是在秦初通過演變而成的道教的雛形。
東漢末年,道教初步創立。據傳,張道陵在四川鶴 鳴山、峨眉山布道,他施法把龍潭變成鹹泉,便於蜀中人煮鹽,又將龍潭附近女巫收復,令其作井神,為民服務。百姓尊他為“張天師”,把他創立的道教稱之為 “天師道”。“天師道”規定教民每年向道師繳納白米5斗,存入“天倉”,以供凶年飢歲和往來教民、行人之用,所以又被稱為“五斗米教”。
張道陵奉老子為教主,以老子的《道德經》為聖經。道規要求信徒要守誡、寶精(寶精——養精固體,固本守元)、積善。他還按照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之分,把蜀中分為二十四個教區,稱為“二十四”治。治中廢除朝廷官吏,取締巫師巫教,設“祭酒”為道長,兼領當地政教的雙重職能。峨眉山被張道陵劃分為第一治,又稱為“峨眉治”。因此,張道陵成為在中國歷史上施行地方宗教政治的第一人,四川的道教由此而得以大力弘傳。被“天師道”譽為道界神仙的左慈就是在峨眉山中峰寺一帶修煉成仙的,於是不少信眾慕名而來,在風光秀美的峨眉山隱居,修煉仙道。張道陵多次來峨眉山布道,峨眉山的道教在東漢初年迅速盛行起來。左慈在
峨眉lJJ中峰寺一帶得道成仙以後,還為世人留下了許多故事。
據傳,三國時魏王曹操一日招道士左慈進宮,指著一間暗室問左慈能否不吃不喝在裡面住上一年。左慈點頭進去,由曹操的侍衛將暗室之門封死,外面派兵輪流把守。不料一年後打開封門,左慈仍像來時那樣容光煥發,悄無聲息地飄然而出,仿佛進出只在一瞬之間。一年的時間竟被左慈壓縮到幾步之遙。當衛士報知曹操時,曹操大驚失色,半晌回不過神來。曾參與鎮壓黃巾起義的曹操,深知道教對民眾的影響,十分忌憚左慈的道術,於是下令逮捕左慈,不料滿城居民都變成左慈的樣子,根本無法辨認真偽。後來曹操又誘使左慈前去赴宴,想在席間沒法除之。左慈從容赴宴,席間談笑風生,毫尤懼色。當曹操殺心剛起,還未來得及下令時。左慈立即隱人牆中。三番五次的隱現,令曹操大失威信,惱羞成怒,在場之人無不呆若木雞。不久又有人報告說看見左慈盤坐在山頂上,周圍十分空曠,不容易逃遁。曹操認為這是一個除掉左慈的難得機遇,於是親自帶領精兵強將快馬追去。當曹操看到左慈的身影時。不禁大喜過望,因為左慈周圍除了一些羊群以外,完全無藏身之處。曹操立即下令“格殺勿論”。不料左慈一陣輕風不知去向,曹操在山上尋了大半日仍不見其蹤影。在萬般無奈之際只好下令,今後不再追殺左慈。話音剛落,一隻老羊開口說道: “真的嗎?”曹操策馬向老羊奔去,這時所有的老羊都開口發出左慈的聲音。曹操只好作罷,悻悻下山而去。從此以後,曹操不得不打消除
掉左慈的念頭。
以寫《登幽州台歌》享譽文壇的唐代詩人陳子昂,曾經在峨眉山尋找先祖陳芳慶的遺蹟。因為陳芳慶是在峨眉山得到神仙左慈所授經書而修道成仙的,人們現在徒步上山仍能看到左慈洞。
陳芳慶生於東漢,飽讀經書,抱負遠大。但漢獻帝的昏庸,導致群雄爭戰,四方不寧。陳芳慶懷著對朝廷深深的失望和對仕途的厭倦,遠離塵世到峨眉山中峰寺結茅隱居,以期得道。一天,他在中峰寺附近一個僻靜的洞中,見一童顏鶴髮的道人獨坐誦經,便上前施禮問: “請問道在哪裡?”道人用手指天、指地,最後指心,隨即朗聲道: “貧道在此恭候多年,修道之人近在眼前。”然後把自己手中正在誦讀的經書贈與陳芳慶,並囑咐他潛心修道,然後騰雲離去。陳芳慶翻開經書,見扉頁上寫有“左慈”二字,知道自己遇上了鼎鼎有名的神仙,激動萬分。隨即修書予家人,講述自己的經歷,又將家中諸事一一安排交待,說明自已不再返回家鄉。立志按左慈所授的經書在峨眉山潛心修道。陳芳慶的故事在他的家鄉四川省射洪縣一帶流傳很廣,對後世的陳子昂影響甚大。
佛教自印度傳人中國,在魏晉時期的發展十分迅速,受外來思想的影響,國內不少精通道教的《周易》、《老子》、《莊子》的名士開始研究佛經,甚至成為一代名僧,如道安大師等。‘另一方面社會動盪,戰爭頻繁,部分有才智的賢者,渴望避開世間的煩惱,過隱居的生活。還有一些江湖俠客也利用圖讖之說與道術相號召,形成稱雄的力量。而佛家與道家在許多方面有相通之處,因此佛道兩家相互補充,相互融合,互動發晨。成為當時中國影響最大、流傳最的兩大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