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文化公園

市民文化公園

市民文化公園,同安千年古縣衙遺址變市民文化公園。同安古縣衙遺址始建於五代天成四年(公元929年),迄今已有1086年的歷史。昨日,記者在同安縣衙遺址看到,建於十多年前的大門已經被夷為平地,原有的保全室已拆除。進入縣衙遺址,道路兩側的古石板被清理成堆,原有多棟老式建築被完好保留,並進行了立面改造,顯得古色古香。項目中心區域的綠化已初步完成,大量古樹被完好保留,比如200多年的芒果樹、朱熹手植榆樹等。

史料記載

據民國版《同安縣誌》卷七建築類公署記載,同安老縣衙建於五代天成四年,即公元929年,比同安正式建立縣制還早4年,自公元933年同安建縣起一直至公元2003年,作為同安的行政辦公中心長達1070年。

同安區政府曾在舊縣衙遺址內辦公,直到2003年左右才搬到目前的區政府所在地。據了解,除了遺址內幾棟建築仍有相關部門使用辦公外,其餘的在舊縣衙啟動改造前已經閒置了十餘年。

發現古炮

古炮來頭

同安“老縣衙”挖出四門清代古炮 被埋原因仍待解。廈門文史專家、鼓浪嶼申遺顧問、副研究員龔潔帶領著施琅後人在同安文史專家顏立水陪同下來到同安古縣衙、同安孔廟想要求證同安古縣衙挖出的四門古炮是否為傳說中的施琅炮。初步考證並非施琅炮,是否為英國製造的古炮或同安人製造的紅夷大炮還有待考證。

龔潔、顏立水及施琅後人施性勤等人對古炮進行了認真的查看,銹跡斑斑的古炮上面沒有顯示出任何文字,在對古炮進行研究後,龔潔告訴記者,首先排除的是施琅炮,施琅發明的是七節炮和九節炮,挖掘出來的4門古炮,較施琅炮短很多。龔潔從最小的一門古炮上發現,其炮尾樣子與過去的英國大炮極為相似,更像是進口貨。

埋地原因

據同安區文史專家顏立水介紹,同安古縣衙一直是文職縣衙,在文職縣衙里出現古炮,不合情理但是也屬於正常。明朝抗擊倭寇,為保護老縣衙,用古炮進行必要的防衛設施,也是有必要。明末清初,鄭成功在同安與清軍進行長達30年的拉鋸戰,也有一種猜測認為古炮可能與陳永華有關,是當年陳永華助鄭成功守衛同安抵抗清軍進攻時所用,但由於炮身沒有任何標記,所以無法辨識。

而說起造炮的歷史,顏立水說,很早前同安人就會造炮,製造和使用紅夷大炮的技術水平已十分高超,過去明軍在抵禦清軍入關時所用的紅夷大炮據傳就是同安人所造,在對抗清軍的戰事中運用廣泛。

而古炮為何被埋?顏立水告訴記者,通過分析應該有三種可能。“要么是意外,要么是城破,或者廢棄不用了。”顏立水說,在文職縣衙內,三種不同規格的鑄鐵火炮堆放在一起,也許是因比較簡陋,使用率不高,有被廢棄的可能性。或許在戰火中,4門火炮意外因房屋損毀就地掩埋,或是鄭軍匆忙撤離之時,為避免火炮等重型武器落入清軍之手,於是就地掩埋,時過境遷,未能重新起獲。

同安文史部門及文史專家將對古炮做進一步的研究,揭開古炮之謎。

專家建議

去年7月底,同安文史專家顏立水曾向市領導寫信,建議“將同安縣衙遺址改造為朱子文化園”。去年9月中旬,該建議獲批示,項目得到了同安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隨後,同安區政府舊址環境整治工程項目立項,項目規劃設計方案出爐,今年一月底進場施工,今天下午同安區還將聽取相關文史專家、市民代表對“老縣衙”改造成公園的意見和建議。據了解,該項目投資約1000萬元,總用地面積19600平方米,建築面積3272.8平方米,工期約6個月,將建設成為集文化廣場、同安人文歷史展館、兒童活動區、印章文化廣場等於一體的開放式文化公園。

千年老縣衙改造成公園的改造過程中,不排除有更多的文物會被發掘,或許能給市民帶來更多驚喜,本報將為市民一一呈現。

同安縣衙遺址,從同安區三秀路走近同安區政府舊址,進出的施工車輛絡繹不絕,工地一派繁忙的景象讓路過的市民都忍不住探頭觀看——他們知道,這裡馬上就要建成新的市民公園,給他們提供休閒活動的新去處了。

很快,這個在千年古城同安繁華中心地帶“蟄伏”了許久,有著1086年歷史的老縣衙,就將搖身一變,建成以朱子文化為特色的市民公園。

現狀面貌

19日,步入同安縣衙遺址,記者看到,十餘年前修建的大門已經被拆除,

市民文化公園 市民文化公園

遺址內道路重新鋪設了具有歷史感的石板路,幾棟空置的老建築被完好地保留了下來,在進行了立面改造後,重新煥發了古香古色韻味。據舊縣衙遺址改造項目負責人介紹,目前,外立面的改造已經完成,接下來,將重點進行原縣政府辦公樓的改造。

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改造前,幾棟閒置的建築由於歷史悠久,已經淪為危房了,舊縣衙院子內也已經化身停車場,擁有千年歷史的寶地荒廢在了現代文明之中。

同安縣衙遺址大門完成拆除清理,實現從封閉到開放。預計本月底,同安千年古縣衙即將華麗轉身,成為獨具特色的朱子文化市民公園。

原有多棟老建築保存完好朱熹手植榆樹也留下來了
同安古縣衙遺址始建於五代天成四年(公元929年),迄今已有1086年的歷史。昨日,記者在同安縣衙遺址看到,建於十多年前的大門已經被夷為平地,原有的保全室已拆除。進入縣衙遺址,道路兩側的古石板被清理成堆,原有多棟老式建築被完好保留,並進行了立面改造,顯得古色古香。項目中心區域的綠化已初步完成,大量古樹被完好保留,比如200多年的芒果樹、朱熹手植榆樹等。
同安區建設局副局長李如松說,由於項目規划進行了局部調整,投資比原計畫有所增加,若加上後期二次裝修和布展等,總投資預計將達3000萬元,比如在10號樓設定同安黨史和縣衙文化陳列區,在舊縣衙食堂處開設朱熹文化講堂等。
一磚一瓦重新利用 古樸之風撲面而來

“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一磚一瓦可以利用的,全部就地重新利用。”李如松說,項目共分9個標段,包括了老建築立面改造、維修加固、管線入地、排水排污、景觀、綠化等,預計8月底基本完工。
景觀和綠化是改造的“重頭戲”,現在大樹已種植完畢,以鳳凰木、香樟、重陽木等樹種為主;景觀方面以朱子文化為特色的禮儀牆、理學牆等基本做好,並恢復舊縣衙遺址內的4口古井,將數千塊古石板原地鋪設。
新的市民公園總用地面積19600平方米,建築面積3272.8平方米。項目拆除了大部分圍牆,將封閉的同安縣衙遺址,變成了一個開放式的市民公園。今後市民從北、南、東三個入口步入公園,古樸之風一目了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