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理論

市場經濟理論

是一個經濟學理論學科,主要講述了市場經濟聚集的兩個基本層面。

概述

2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聚焦兩個基本層面。一是探索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體制改革、觀念變革、制度環境、法制基礎、社會保障、經濟發展、對外開放等基本制度建設,屬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前提理論問題。二是探索市場主體、市場體系、市場機制、市場規則、巨觀調控、保障體系等市場經濟基本要素的系統構建,屬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核心理論問題。兩個基本層面相互連線、彼此制約、並行不悖和有機統一,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研究對象。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由市場基礎理論、市場核心理論和市場發展理論構成。市場基礎理論探索市場經濟與商品經濟、市場經濟與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以及計畫與市場等基礎理論及問題。市場核心理論探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市場要素體系、結構的構建及其運行機理及問題。市場發展理論探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延展機理及其氛圍。三個方面理論構成及內容蘊含在兩個基本層面的研究對象之中,與之相吻合,是研究對象的具體展開。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是中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並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體實踐的能動反映,必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背景,以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為指導,以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實踐為基礎,以借鑑、吸取西方經濟學合理因素為方法,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相區別,凸顯其理論構建的“中國特色”。

背景

:經濟全球化
實質:資源在全球範圍內最佳化配置.
原因:是生產力發展、國際分工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世界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作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A不斷擴大的世界市場是經濟全球化出現的客觀基礎;B高科技的發展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為經濟全球化奠定物質技術基礎;C國際貿易、投資自由化是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動因;D越來越多的國家實行對外開放,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政策保障;E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迅速發展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力量;F區域經濟集團化加速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基礎和力量.

主要表現:

生產國際化(是主要特點)、市場國際化、資金國際化、科技開發與套用國際化、信息傳播國際化.┉┉┉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是經濟全球化最突出表現.

影響:

是一把雙刃劍,對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有利也有弊,但利大於弊。

0

A.積極作用:加深了世界各國各地經濟聯繫,有利於實現資源在全球範圍內最佳化配置,提高經濟效益;它給各國特別是開發中國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開發中國家若能抓住信息技術革命的機遇,就有可能把工業化與信息化結合起來,使本國生產力和社會進步實現歷史性跨越;它對於促進世界和平與穩定也有積極意義.
B.負面影響:它加劇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南北差距進一步拉大;它增大了各國經濟運行的風險,尤其是處於弱勢地位的開發中國家的經濟主權和經濟安全面臨新的挑戰;少數國家借經濟全球化之際之機向別國強行推行自己的價值觀、經濟制度和社會制度,者將不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實現

關鍵:經濟全球化應是“平等、公平、共存、共贏”的經濟全球化,為此,關鍵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逐步改變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因此我們既要堅持獨立自主原則,又要堅持平等互利原則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作者:李豐才 著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目錄

第一章 市場經濟與市場經濟體制
 第一節 市場經濟及其特徵
 第二節 市場經濟體制及其特徵
 第三節 市場經濟與市場經濟體制的區別和聯繫
 要點總結
第二章 體制條件
 第一節 政府職能的轉變
 第二節 國有企業的改革
 第三節 農業體制的改革
 第四節 收入分配體制的改革
 要點總結
第三章 計畫與市場
 第一節 計畫功能與計畫失效
 第二節 市場功能與市場失靈
 第三節 計畫與市場相結合
 要點總結
第四章 基本特徵
 第一節 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結合
 第二節 市場經濟與多種所有制並存
 第三節 市場經濟與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要點總結
第五章 市場主體
 第一節 市場主體及其地位
 第二節 公有制經濟的主體規定性
 第三節 非公有制經濟的主體規定性
 要點總結
第六章 市場體系
 第一節 市場體系及其基本內容
 第二節 商品市場
 第三節 要素市場
 第四節 文化市場
 要點總結
第七章 市場機制
 第一節 市場機制及其作用條件
 第二節 一般運行的市場機制
 第三節 具體運行的市場機制
 要點總結
第八章 市場規則
 第一節 市場規則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 市場規則的運作過程
 第三節 市場規則的監督管理
 要點總結
第九章 巨觀調控
 第一節 巨觀調控及其基本性質
 第二節 巨觀經濟政策及其內在規定
 第三節 巨觀調控其他手段及其特徵
 要點總結
第十章 社會保障
 第一節 社會保障制度及其構成
 第二節 社會保障體系及其建立
 要點總結
第十一章 法制基礎
 第一節 市場主體活動的法律制度
 第二節 市場經濟秩序的法律制度
 第三節 巨觀經濟調控的法律制度
 要點總結
第十二章 經濟發展
 第一節 經濟發展及其道路
 第二節 經濟發展與經濟結構調整
 第三節 經濟發展戰略模式
 要點總結
第十三章 對外開放
 第一節 對外開放及其基本規定
 第二節 對外開放的基本內容
 第三節 對外開放戰略
 要點總結
第十四章 市場經濟與知識經濟
 第一節 知識經濟及其特點和意義
 第二節 市場經濟與知識經濟的區別
 第三節 市場經濟與知識經濟的聯繫
 要點總結
主要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李豐才,1952年生,男,吉林松原市人,東北師範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畢業,北京大學經濟學教師進修班、高級哲學研究班結業,上海金融學院教授。多年來從事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教學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市場經濟與政府巨觀調控。主持或參與國家和省級社科規劃項目8項,發表論文90餘篇,出版專著4部,合作著作或教材7部,獲校級優秀教學成果獎3項,獲省級以上優秀論著獎勵6項。

市場機制和基本要求

依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市場機制只是商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外在的表現形式,例如,商品價格、勞動力工資、銀行利率等形式,只是內在的價值規律作用的基本實現形式,並適時反映價值規律具體作用的內容和要求。依據西方經濟學原理,市場機制是微觀經濟運行的基本調節體系,引導和調節投資、生產、消費、服務、國際貿易等經營決策活動,屬於自發的微觀調節機制。可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側重於研究市場機制的經濟關係和制度分析,通過大量的史料考察和統計資料分析,透過市場機制的各種現象探尋價值規律的本質。而西方經濟學側重於對市場機制表現形式機理的考察,藉助於數學工具構建各種經濟模型,描述各種經濟運行曲線,揭示微觀經濟活動的變數及其規律。把前者質的分析和後者量的考察結合起來,應是市場機制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

0

具體而言,市場機制是市場運行的導向系統和調節系統,是市場諸基本要素功能的自動耦合過程,是市場基本要素相互作用的產物,也是對市場基本要素相互作用系統控制的結果,集中表現為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等基本形式。價格機制表現為市場信號系統,一切經濟活動都是在價格波動信號引導下進行的,這種信號引導既是客觀的也是盲目的,而對價格信號引導的判斷則是主觀的、自覺的。供求機制表現為市場調節系統,一切經濟活動又是在供求關係變動的調節下運行的,這種供求調節是普遍的、隨機的,但調節的機理及作用的動因則是特殊的、主動的。競爭機制表現為市場效應系統,一切經濟活動也是在各種形式的競爭過程中實現的,這種競爭既是原料、產品、技術、人才、渠道、客戶等的有形競爭,也是理念、戰略、策略、管理、服務、團隊、領導力、學習力、綜合力等的無形競爭。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既相對獨立、各有側重,又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總是在自動耦合過程中形成運行機制並產生系統功能。

堅持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理論

有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理論是指導我們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理論依據,是我們實現科學發展的理論保證,那么要研究和建立有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理論,就必然要涉及一個方法問題,要過河,沒有橋或船是不行的。那么,運用什麼樣的方法來進行研究呢?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

堅持唯物辯證法,其核心就是要理論聯繫實際。理論聯繫實際是我們黨一貫倡導的基本原則。在我們黨的歷史中,由於我們堅持了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使我們找到了一條由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政權的道路。同樣,我們黨在現階段又一次在這一正確的思想路線指引下,突破了傳統理論的束縛,制定出了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客觀實際的方針政策,使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得到了全面的發展。正如“決定”中指出的,“按照黨歷來要求的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原則,按照正確對待外國經驗的原則,進一步解放思想,走自己的路,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就是我們這次改革的基本任務。”理論聯繫實際,首先要結合中國的國情。這就是,我國是一個有著十多億人口的農業大國;社會生產力還很不發達;自給性生產仍占相當大的比重;經濟技術以及文化的發展在各地區之間呈現出很不平衡的狀況;同時,落後地區和貧困地區存在的交通不便、信息不靈的現狀一時還難以改變;商品經濟的發展還很不充分。這些實際情況決定了我國現階段的市場與其它西方國家相比有著許多顯著不同的特點。其次,我們是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發展商品經濟的,這就說明了我國的市場必然與西方國家的市場有著本質的區別,但同時,我們又是在多種所有制形式並存的情況下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因而在市場中反映出的交換關係必然要複雜得多。充分認識這種複雜性,有利於克服盲目性和急燥性,增強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自覺性,正確地指導我們進行有關市場理論方面的研究。再就是,理論聯繫實際要求我們的理論必須能夠從實踐中來,同時又能夠回到實踐中去。社會主義改革的實踐要求我們的理論必須要突破過時的傳統理論的束縛,必須要有創新和發展。在理論創新中,一切停止的觀點、僵化的觀點、形上學的觀點都是要不得的。理論不僅是對實踐的總結,來源於實踐,而且必須能夠服務於實踐、指導實踐。那種對實踐沒有指導意義的理論,束之高閣不為實踐服務的理論,儘管它標榜得再好,也是沒有實際意義的。

0

堅持唯物辯證法,還要堅持質量互變的觀點,並把這種觀點引入到市場理論中。我們知道,質變存在於量變之中,量變的結果,特別是達到一定數量程度時,就會發生必然的質變,這種辯證關係在市場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在市場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個別的、偶然的交換行為就與經常的和頻繁的交換行為有著本質的區別。又如單個人或部分人的市場行為不會對市場產生大的影響,但是當它表現為更多人的市場行為時,就會對市場產生一定的衝擊作用,從而改變市場機制的運行軌跡。在某一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某種特定商品價格的變化,只會影響到自身的供求狀況,而如果有更多的商品價格發生變化,特別是在普遍的上升中就會發展成為通貨膨脹,這表明經濟過程發生了質的躍變。與此同時,我們還要正確區別現象與本質、偶然性與必然性、特殊與一般的關係。這些方法都是我們在市場理論研究中和觀察市場變化的過程中所要套用到的。
堅持唯物辯證法,就要深刻認識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繫和相互制約的,表現在市場中的所有要素都在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之中,任何一項要素的變化,都會引起其它相關要素的變化。某種價格的升降必然會影響到其它商品;市場機制中的任何一個要素的變化,都會作用於整個市場系統;某種供求的變化,也同樣可波及其它可替代商品;最終產品市場的變化,同時制約著中間產品和初級產品市場的供求狀況。這種事物之間相互聯繫的特性,在市場中的表現不勝枚舉。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市場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存在於一定的社會環境之中的。不論是政治的、社會的、經濟的、自然的、技術的以及傳統道德、風俗習慣的等等,都會對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轉和市場的發展產生影響。只有樹立了物質世界都是相互聯繫的觀點,才能使我們對市場有更深刻的了解。

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分析市場

市場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它不是孤立的、抽象的範疇。處在不同歷史條件下的市場,必然要帶有歷史的痕跡,具有不同的歷史特點。即使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由於商品經濟的發達程度在不同的地區之間有著明顯的差別,那么,這種歷史痕跡就必然會在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區域內強烈地表現出來。它不僅表現在交換的品種、規模、範圍和速度上,同時也表現在交換關係上。因此,進行市場理論研究,就必須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正確地分析我國當前市場中存在的特殊性,從而為我們制定政策和進行經濟決策提供理論依據。當然,我們還應該看到,市場通過交換反映著複雜的社會關係,因而,代表統治階級利益的國家,為了維護本階級的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必然要通過各種不同的手段和方式作用於市場。雖然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中,其作用於市場的形式和方法各不相同,但就其共同點來說,都要求對市場進行程度不同的監督、管理和控制。其實,只要國家和市場交換存在,國家對市場的監督、管理和控制的職能就不會消除,只不過控制的程度和方法不同罷了。因此,在市場問題上,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學說的觀點,切不可把市場看作是一個超然存在的事物。可見運用歷史唯物主義來指導我們進行市場理論研究,是一種客觀的必然要求。

市場理論研究的基礎

馬克思的《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作,它主要以揭示資本主義的經濟規律為主,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商品經濟進行了深刻地分析,指出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社會主義是比資本主義更高一級的社會形態,是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因此,存在於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商品經濟同處於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相比較,既有共性的地方,也有個性的地方。在社會化大生產的條件下發展商品經濟,從這一點上來說都是共同的,但由於所有制形式不同,因而表現在市場上的社會性質也必然具有本質的差別。既然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也是在社會化大生產的基礎上發展著的,那么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揭示的商品經濟的運動規律,也同樣適用於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儘管市場理論不以社會的分配為其主要任務,然而分配仍然是影響市場行為的主要因素。其它諸如供求關係、競爭關係等等,其性質也將由市場所處的社會性質所規定。所以,離開馬克思的《資本論》作指南,市場理論研究就會迷失方向。

0

其次,馬克思在研究和分析資本主義經濟運動規律中用去了畢生的精力。他從研究商品和貨幣開始,創立了勞動二重性理論和剩餘價值理論,揭示了價值的運動規律,剖析了資本主義的社會再生產過程,指出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必然趨勢,實現了歷史分析與邏輯論證的完美結合。儘管他在《資本論》中沒有給我們留下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現成答案,甚至有些個別觀點和構想也並不符合當前的社會主義實踐,然而,他卻給我們留下了研究規律的方法論。這一方法論對於指導我們進行市場理論研究,仍然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同時,我們必須指出,採用急功近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的《資本論》,片面地認為他所處的歷史環境已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因而那些基本理論觀點和指導原則就失去意義了。用這種缺乏發展的觀點來看待馬克思的《資本論》,不僅會使我們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缺乏繼承性和演化性,同時,也容易使我們的理論研究成果離開馬克思主義的軌道而誤入歧途。我們應該承認,由於今天的歷史條件已經較馬克思的時代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這樣就需要我們依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對有些個別的結論重新進行探討,其中最主要的是關於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之後的有關建立社會主義經濟的構想,就需要後人在實踐的基礎上予以發展。

與此同時,也必須承認,在我們當前的一些經濟理論中,有些闡述的理論觀點是違背了馬克思的原意的,或者說,馬克思的有些觀點本來是正確的但後來卻被作了錯誤的解釋和發揮。特別是我們從前蘇聯引進的“政治經濟學”,它服從的是兩大陣營對壘的冷戰思維,探討的是集中計畫條件下的經濟關係,主要為建立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管理體制服務,集中反映了史達林關於社會主義經濟的理論觀點。再者,就是馬克思年輕時的研究成果與老年時的研究成果有很大差別,例如第一卷和第三卷就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對於這些情況,就需要我們做必要的糾正,使之被曲解、被僵化的理論觀點恢復其本來的面目,使馬克思主義不斷得到發展。
西方經濟學是對西方已開發國家經濟活動進行的總結,特別是關於微觀經濟和巨觀經濟管理等方面的理論,對加快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步伐和改善我們的經濟管理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的,也是是非常有益的,其中有一些優秀理論成果也運用到實際工作,並且取得了成績,這些都是應該加以肯定的。因為這樣做,不僅為我們進一步了解西方經濟的發展以及為有關經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參考的依據,同時也使我們看到了在現代市場條件下資本主義在其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哪些新情況,遇到了哪些新問題,有哪些具有共同特點的問題需要我們加以警覺,為我們提供了很多非常有價值的、可供借鑑和吸取的優秀科學成果。但是,西方有關市場理論方面的主要觀點,都是建立在庸俗經濟理論基礎之上的,我們既不能照抄照搬,也不能因噎廢食、盲目排外。我們應該堅持實事求是的精神,把一些積極的並且是符合科學的優秀成果拿來為我所用,這對建立屬於我們自己的市場經濟理論體系將大有裨益。

正確處理好主觀和客觀的關係

我們知道,市場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客觀存在,是人類物質生產活動發展的必然。既然市場是客觀存在,它就同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一樣,有其內在的客觀規律。同時,市場又屬於歷史範疇,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上,其內在規律和表現形式也是歷史發展變化的。因而,欲駕馭市場,就要深入了解市場,了解市場的內在要素和特點,了解市場內部的運動規律,了解市場在歷史中的發展變化。這些都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它如同自然規律一樣,例如電,當人們認識了電的運動規律之後,人們對電就可以“隨心所欲”、運用自如,就可以充分利用電能為人類提供光和熱。如果一旦違背了它的客觀規律,就不可避免地要發生觸電,甚至給人類帶來災難。對待市場也同樣,當我們充分把握了市場的客觀規律,不為它的外在表現所迷惑,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那么我們對市場也同樣可以達到運用自如的境地。如果我們不去認識它的規律性,把主觀上的東西強加於市場,那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客觀規律的懲罰。

1

提出這一問題,目的是要求我們能夠正確處理計畫與市場的關係。計畫畢竟是見諸於主觀的東西,是對客觀事物的未來作出的謀劃和預測。它本身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對於客觀事物的發展趨勢作出的主觀分析和預測,這是計畫實施的前提;二是通過人們的具體活動,對客觀事物的全過程進行的控制。而市場則是客觀,是主觀或者說計畫建立的基礎,離開市場,計畫就會成為空中樓閣。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意識又能動地影響存在,計畫與市場之間的關係,歸根結底是物質和精神、存在和意識、主觀和客觀之間的辯證關係。在計畫與市場的問題上,如果離開了唯物辯證法,就會導致我們走到形上學和唯心主義的道路上去。我們所說的計畫調節,應該是指在把握了市場運動規律的基礎上,能動地作用於市場,其方法主要是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等,其形式不外乎是通過市場外部或內部,採用強制的或者非強制的手段,達到對市場調控的目的,以實現我們所預期的效果。
當然,堅持唯物史觀,還包括否定之否定的規律。市場既然屬於歷史範疇,那么市場也必然要經歷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但是它在每一歷史階段的發展變化都不是簡單的歷史重複。至於市場最終將要發展到什麼程度,演變為什麼樣的形式,仍然有待於實踐的發展作出回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